| 留言 | 标签 | 首页 |    
 综合文献   中医古籍   医话医案   妇幼心法   历代本草 
   
 境天书会   医道札记 
   
 古籍知识集成 
综合文献
       >>> 返回总目录       

中医的理念


  陳國鎮


 (一)基本認識
 (二)生命的多重結構
 (三)生死循環的生命意義
 (四)人和自然的關係
 (五)傳統中醫的架構
 (六)辨證論治
 (七)陰陽辨證:負反饋調節
 (八)系統結構
 (九)天人整體觀
 (十)陰陽大論
 (十一)五行
 (十二)五行、氣
 (十三)血、津、液
 (十四)經絡的電性與生理定位
 (十五)經絡的應用
 (十六)再論經絡
 (十七)傳統的經絡
 (十八)經絡(2)
 (十九) 經絡(3)
 (二十) 經絡 (4)
 (廿一)奇經八脈、子午流注、耳針、虹彩診視法
 (廿二) 藥的性味  <<< 正在阅读
 (廿三)藥性歸經
 (廿四) 引經藥、補瀉
 生命的多重結構
 生死循環的意義
 生死循環的意義(下)
 睡覺的信息與心智變動
 人與自然
 中國文化的根源
 醫學形成的原因
 中西醫學的比較
 系統控制論
 辨證論治
 系統論
 系統論(二)
 人與自然的統一
 陰陽學說(一)
 陰陽學說(二)五行學說(一)
 五行學說(二)氣、血
 津液/對經絡穴位的研究
 經絡電性與生理定位
 穴道電檢法
 藥物篩檢法
 傳統的經絡(一)
 傳統的經絡(二)
 傳統的經絡(三)
 中藥的臨床架構(一)
 中藥的臨床架構(二)
 藥物的補瀉與七情
 藥物的七情(續)
 中醫學概論(1)
 中醫學概論(2)藥物的燥濕
 中醫學概論(3)方劑介紹
    体验的过程是每一个人用他自己的身心,同时作为材料和检视器,去搜集和分析自己,给自己下诊断、开药方,妥善治疗自己,将反应仔细地写下来。这才会真正知道中医所讲的阴阳、五行、各种症状、各种药物的感觉是什么。大家必须做这样的功课,但是做功课之前,心里也不要操之过急,先一步步把该学到的观念和方法,先掌握正确,后续的实际运用才不容易出错。以后在适当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也希望在被研究的时候,不要保留状况,要讲出各种资料,让大家分析诊断,因为资料愈丰富,诊断就能愈正确。我用了以上四个方向来看中国文化的起源,可是无论我怎么详说,乍听者总是感到不着边际,一颗心思像是漂在水面的浮萍,没有落地生根,真正要有扎实的感觉,就要在中医学上应用它,心里才会稳定下来。
(廿二) 藥的性味
    民國九十年4月17日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生命學研究所
      談到中醫學真正的學理架構,應該是先講各種生理與病理,然後再講診斷,再講治療,然後再講藥物。我先把它倒過來,因為我們現在有藥物在這邊,如果到了學期末再講的話,會有點來不及。藥物是很實際的,學理是比較抽象的。我們先接觸一些實際的,再將抽象的東西與實際的結合在一塊兒,就會發現它的用途。
      我們先來看看中藥的臨床架構,如講義所示。第一,要講藥物的性能。所謂「性」是指的「性味」;「能」是指的「功能」。也就是藥物的藥理作用,亦即藥物對人體的作用。我們曉得:中醫一直都是採取系統的觀念,而且是從人體的直覺裡面建立這個系統、認知。所以,這裡面很多東西,它都是很簡化,無法像現在的的生化這樣細膩。這是中藥不足的地方,但也是它之所以簡便的地方。而這個簡便和我們的知覺是連起來的。
      中藥的性味,簡單劃分成三種。就是所謂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藥性歸經」,而且陰陽五行之概念也貫串其中。事實上,它這個四氣五味、藥性歸經......等,都順著經絡、臟腑、各個系統的陰陽五行。
      藥物的部分從單味藥慢慢學會搭配,就是叫做「配伍」。然後,在這個配伍的過程裡面,根據它的相生相剋關係,也有所謂的禁忌。有些可以,有些是不能放在一塊兒的,有些是務必要放一塊兒的。
      用量-它使用的劑量,都是從經驗裡累積起來的。而且,中藥有很多時候要經過炮製,就是經過加工以後,來改變藥性,以達到某個目的或防範某些副作用,這叫做「劑型」,就是用不同方式來表現它。這樣的過程裡面就形成了所謂「方劑」、處方的簡單特殊結構。示意圖如下:
    單味藥→配伍→禁忌→用量→劑型→方劑
      這個處方考慮了哪些東西呢?考慮「治病求本」,就是哪一個疾病的根本,以及先後經過。然後,如何「扶正袪邪」。因為在中醫裡面一直在講陰陽,也就是在講正邪。正邪如何平衡它,如何去除「邪」,最重要的是如何恢復所謂的陰陽。陰陽就是我們前面講的,控制論裡面的,如何達到平衡的狀態。這平衡狀態的達成,就是我們前面講的,控制論裡面的負反饋的情形。
      所以,根據這幾個原則,再看方劑。從這裡面知道,如何掌握「辨證論治」,有了這個「證」以後,下一個原則來治療它。這是一個原則,還有很多不同的方法達到這個原則。所以,就有不同方劑的組成,治法裡面最常見的是八種,通常會增到十種,就是:汗、清、下、和、溫、補、消、開竅、固澀、鎮納。我們就按照這樣的架構順序,一個一個來看。邊看我們就要邊需要去嘗試各種藥物的一些性質。
      中藥的認知,不全然只是知識,它必須和你的體驗結合在一塊兒。先看看「四氣」,四氣就是藥物作用於人體以後,看看它在人體上所產生的反應,來認識這個藥性。這四氣就是寒、熱、溫、涼,後來再加上一個平。所謂寒,就是它會使得人體,會從一個比較熱性的體質變成比較寒性的體質。這是指藥物的作用。熱就正好相反。溫是微熱的意思,它對人體的變化,是微微的、有熱的調節。涼就是微寒的意思,反過來講,寒就是大涼,熱就是大溫。平呢?就是它不冷也不熱。這種藥物在臨床上很常用,因為它安全,尤其是摸不清患者身上到底偏向哪一邊的時候,可以用平的藥物。這叫四氣,又稱「四性」。
      用法而言,寒涼的藥屬於陰性。它有什麼作用呢?清熱瀉火、解毒養陰。所以它專門治溫熱證。清熱就是身上有所發燒,或者機能亢進這些現象,或者是中暑。解毒就是身上有毒素排不掉。還有一個養陰,這就是我們看中醫時,覺得模糊之處。何謂「養陰」?先要問「陰」所指為何。「陰」是「陰陽」的陰。我們前面說過,陽屬較亢奮的、活動的性質;陰是屬於安靜地、沉穩的、收斂的性質。所以「陰」是指和陽所相生相剋的關係。陽太盛,整個生命體會處在一個不安的狀態,用物理學的名詞來說,就是「機」處在亢奮狀態。這樣的系統是不穩定的系統,所以務必要有所謂的穩定條件,即所謂的「陰」。
      什麼東西可以使得它陰呢?比如說它有一點阻力,或使得陽亢的情形可稍微緩和的,這些通通都屬於陰。所有的伍藥多具有這樣的屬性。所以,這個陰就是有一種收斂的、安定的作用。身體裡面哪一些東西屬陰?能量、信息比較強、比較顯著的屬陽。當你身體裡面,物質轉變成能量,轉變得太厲害,叫做亢進。有時候用到已經沒有庫存量了,就會非常的不安定。所以陰虛是一個蠻不好的現象。有時我們就要補一些東西進去,讓它穩定下來。補進去的東西也不希望它馬上用掉,所以要給它一點點阻礙的屬性,通常這屬性是什麼呢?比較黏液性的、膠質性的。那麼,寒的東西就有降低它功能的作用,所以它可以幫助這些物質平衡以來,讓它成為一個穩定的基礎。這個就稱之為「養陰」。
      這個非常值得我們去體會。因為現代人的生活,有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壓力,讓人經常處在一個亢奮的狀態,所以經常會有功能過度亢進的現象,養陰反而變成現代人最重要的。哪些屬於寒藥,哪些屬於涼藥呢?如下所列:
    寒藥:石膏、知母、梔子、黃芩、黃連、黃柏、龍膽草、板藍根、蒲公英、胖大海......。
      這藥拿來,大家分在手上。待會兒看到哪個,就弄一點在舌頭上嚐嚐。像這個梔子、黃芩、黃連、黃柏、龍膽草、板藍根......,板藍根是降血壓用的,蒲公英也是。蒲公英都還可以用來降甲狀腺機能亢進。胖大海很多人到了夏天就泡茶來喝。
      這邊有做好的保力龍架,一共放了三十味的藥在這個地方,每次上課就記三十味,一學期下來就可以記好多藥。上面你們還沒貼我上次講的紙條,要貼上去,認識得更完整。否則只記得藥名,不曉得它的功用。像這個功能,可以治療肝陽上亢。石膏餅,剛才講的石膏就是這個,你們傳著看,也可以舌頭嚐嚐。知母看誰找到它。知母嚐一下,立刻令人印象深刻。聞一聞它的氣味。還有梔子......,聞一聞、嚐一嚐它的味道,否則你怎麼知道它?
    問:很苦。
    答:黃芩很苦,對!它可以清肺的熱。誰手上有黃芩?傳過去。
    問:老師,這可以吃嗎?
    答:喔!不是吃的,嚐一點點。吃下去會拉肚子。
      說到黃連,黃連大家很清楚。黃芩、黃連和黃柏這三黃很好記。黃芩是上焦,上焦就是肺。所以有些人咳嗽咳到肺有點發炎,就用黃芩。黃連是中焦,中焦就是胃。比如有時候胃的水分代謝不良,一點點的黃連,就有健胃的作用,但吃多了胃會太寒,反而會肚子不舒服。黃柏是下焦,即腰部以下。大家說會幫助腎臟水分的通暢。黃柏黃黃的,嚐嚐看,這是利尿的。但是不能吃多,因為它是洩腎火,洩太多反而不好,晚上上廁所好幾趟。味道很苦喔!
      上焦、中焦、下焦正好,這很常用,叫做三寶。
      還有龍膽草,清熱瀉火。一絲一絲的,可以拿來咬咬看。板藍根有沒有人吃過?板藍根在誰手上?板藍根是治療高血壓常用的藥。內臟過度亢進時用。蒲公英在這邊。胖大海不用嚐了,大家曉得。
      這是幾個寒的藥,不能用多喔!用多整個人身體會變冷,而且沒精神。因為它抑制了能量的轉化。好!試過一種藥以後,藥趕快把它吐掉,不要含在嘴巴裡頭。含在嘴裡等下吃第二種就不準了。
      第二種是涼性的藥。涼性的藥如下所列:
    涼藥:白芍、連翹、射干、玄蔘、丹皮、蘆根、決明子、西洋蔘......。
      芍藥就是白芍。這有很多片,吃一點嚐嚐。這芍藥有點澀澀的,有點收斂。芍藥可以用酒炒過。很常用來養陰。比如說有點亢進,但沒有很明顯的熱的時候,就用芍藥來養陰,整個人會比較安定。像輕微的血熱就用芍藥。此外,因為芍藥有一點收斂的作用,所以在害喜時也是一可用的藥。但不能多。
      連翹也有清熱降壓的作用,在高血壓裡面,連翹也常用。射干是是治療喉嚨痛很常用的藥。你們找找看連翹和射干。射干治喉嚨痛。
    問:老師,胖大海是微涼。
    答:是。
    問:不是寒藥。
    答:書上有時分類分得不太對。胖大海是微涼,沒那麼寒。但是看劑量,多的話還是會寒。
      誰手上有連翹和射干?連翹降血壓、清熱......。射干嚐一嚐。現在很多人會有喉嚨痛,空氣污染、緊張......,這些都很容易造成喉嚨不舒服。吃過射干了嗎?什麼味道?鹹。
      再找一個丹皮。丹皮很常用來清骨頭裡的熱。什麼時候常用它呢?夏天,尤其是考生要考試,因為長期坐著看書,天氣又熱,整個人倒從骨頭裡就燥熱,所以常常用丹皮。決明子、西洋蔘大家曉得了。
    問:冬蟲夏草不是葷的。
    答:冬蟲夏草不是蟲耶!
    問:對!味道像魷魚絲......。
    答:它不是蟲ㄟ!只是個蕈類而已。
      自己慢慢一個個試過去。下面再來看看溫熱的藥,屬於陽藥。如下所列:
    熱藥:附子、肉桂、補骨脂、仙靈脾、仙茅......。
      陽藥有袪寒助陽、溫中通絡的作用。哪些呢?有一個比較毒的,那就是附子。誰手上有附子?
    問:「溫中通絡」的「中」是什麼意思?
    答:「中」就是中氣。有我們身體比較正中央的地方比較寒,比如吃東西進去,根本不消化就拉出來。
    問:我不知道我到底肝吃什麼性的藥。
    答:那個就是前面。照理我們應該先講診斷,才知道什麼人該吃什麼藥。我先把後面的調到前面來講。等到以後講診斷時,立刻可以回頭再來用它。
      肉桂,誰手上有肉桂?附子,誰手上有附子?附子是有毒的,但是你嚐一點無所謂。肉桂大家常過沒?通常肉桂都要用鋁箔紙包起來,捲起來。因為肉桂的藥性就在它的揮發油上,你若不包起來,放在櫥櫃裡面,過一陣子它就蒸發掉了。用罐子裝也可以。真正好的肉桂,入口那個味道非常強,這個還沒那麼強。你們可以嚐嚐看。
      誰手上有附子?那是一個大熱的藥。當你是大寒時就用這個。但是用量不能多。還有補骨脂,這我們冬令進補時常常用到。還有一個藥叫仙靈脾,你們要查......。仙靈脾在誰手上?
    問:樹葉?
    答:對!
    問:和靈芝有關係嗎?
    答:不是!和靈芝沒有關係。它另外一種名稱,又叫陰陽藕。
      仙靈脾是補腎的藥。還有仙茅也是補腎。這些是熱性的藥,所以在我們亞熱帶地區使用,要很小心。我們環境裡面,已經夠熱,你再用這些就會過熱,而變成燥。像剛才的肉桂,有些人在咳嗽,或身體狀態比較虛一點,一用肉桂它是更厲害,所以要很小心......。
    問:有些人吃了肉桂以後,眼睛紅紅的。
    答:對!它就是太亢。
      所以,通常我很少用,除非到了冬天才會用到。
    問:陰陽藕就是這個啊?
    答:對!又叫做仙靈脾。
    問:這可以種嗎?好漂亮!一葉一葉的。
    答:有些植物很像。
      溫藥如下所列:
    溫藥:人參、當歸、熟地、黃耆、川芎、白朮、杜仲、續斷、益智仁、菟絲子......。
      人參、當歸、熟地、黃耆、川芎,這些大家都很常看,白朮是用紅泥炒過。白朮和伏苓配在一塊兒,可以健胃。如果有老人家血壓藥吃多了以後,消化不好,通常用白朮和伏苓,伏苓是幫助水分的代謝,白朮是幫助補肚氣。這個白朮黃黃的,一點也不白,對不對?那是因為用紅泥炒過。
    問:紅泥?
    答:就是紅色黏土。
      川芎是行氣,全身的氣容易走動。川芎不能用多,它走起來非常的強。杜仲在這裡。杜仲也是樹皮。有一年我到北京大學附近,他們學校一位老師跟我講,他們學校旁邊種很多杜仲,常常樹過不了多久就死掉了。原因是半夜很多人去剝樹皮,樹皮一剝掉樹就死了,後來就嚴格取締。杜仲是哪一部份有用呢?不是黑黑的那一部份有用。你把它一摘開來以後,裡面白白像絲絨布一樣的,是那個東西有用,有強筋骨的作用。所以,生產過後的產婦常用杜仲強化筋骨,尤其是腰。它補腎和補肝。
      續斷在台灣又叫「六汗」,只有台灣有這個名稱,中國大陸無此稱呼。所以我寫的這個方子,在美國他們跑到中藥行去抓藥,那邊的中藥行有些是大陸人開的,不知六汗到底是什麼東西。這「續斷」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把斷掉的接起來。所以骨折很常用,安胎也非常好用。它有強化結締組織的作用,也有強化骨質代謝的功能。續斷是非常好用的。因為強化結締組織,故可安胎。像有些產婦有習慣性流產,藥用到續斷。有很多人不會用這個,好奇怪。或者是扭傷、拉傷,也可以用續斷。
      你們一個個藥品嚐過,對它才有印象。否則光是名字沒有用的。
      益智仁找一下。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裡面,偶而煮一些像四神湯之類的,裡面放一些益智仁,可使腦袋比較清醒。也就是促進大腦的代謝功能,補充一些它所需要的物質,益智仁很好用,看它的名字就知道。還有,查一下菟絲子,這個名字很好聽。它是細細的子,是補腎的藥。通常它是炮製過後,變成菟絲餅,一塊一塊的,像芝麻塊一樣。
      這些是屬於溫性的藥,溫性的藥還比好用,以我們現在的環境來說,很合適用。
      第五個就是「平」,它沒有特殊的屬性,配合用在寒證、熱證皆可。通常扮演著調和的角色。有哪些呢?如下所列:
    平藥:黨蔘、伏苓、蓮子、山藥、黃精、甘草、阿膠、牛膝、枸杞子......。
      黨蔘曉得嗎?你拿來嚐一嚐,很好吃的。它這切片方式你看不大出來,它是斜切,通常也有一些是橫切的。橫切的是一條圓滾滾的。越好的黨蔘,上面越多皺紋。你可以嚐嚐,這蠻甜的,煮起來相當好吃。黨蔘補中氣。很奇怪,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人,不論是假性的還是真性的,就是不能吃黃耆。一吃黃耆整個喉嚨會掐住在那個地方,也不能吃黃豆。不曉得為什麼,反正是很明顯的反應。我想一定有些物質對他來說,反而使他不舒服。可以吃黨蔘補氣。
    問:黨蔘是不是粉光蔘?
    問:粉光蔘應該是西洋蔘吧?
    答:等下再查粉光蔘和西洋蔘到底什麼差別。我搞不太清楚,我常常被這兩個名字弄得糊裡糊塗。還有花旗蔘,這三個我都沒有搞清楚。
    問:反正跟黨蔘不一樣。
      現在黨蔘很好用-尤其你不知道他身體的氣是屬於哪一種不足的時候。像黃耆是補血中的氣,黨蔘是補中氣,整個機能的氣。伏苓大家可以拿出來看看,伏苓在誰手上?白白的,片狀的。沒有伏苓?有點像葛根一樣,一整片,白白的,和山藥有點相似,但是它淡而無味。伏苓真的很好用。
    問:伏苓是伏神嗎?
    答:不是,伏神是很好的藥,是養心安神的藥。
      這個蘆根是去熱。山藥,誰手上有山藥?一片的。山藥很好用,可以當菜餚,也很常用在藥膳。黃精,誰那邊有黃精?黃精也是補藥,是平補的,補腎的熟地太多了,反而會黏膩,而黃精不會。很好的補藥,你們可以嚐嚐看,質地稍微重一點就是。甘草大家曉得。
      阿膠剛才有。阿膠是驢皮去熬出來的膠,它非常的好用,久咳潤肺。這個不能用多,但通常怎麼用法呢?這藥汁很熱時,你放進去讓它融,但即便如此,也不容易融。所以我們都請中藥房將它打成粉狀,分成一小包。將這粉放在滾燙的藥汁裡面,比較容易溶解。但我發現還有一個更徹底的方式,直接把這粉倒在嘴巴裡面,藥不要太燙,直接喝下去。這非常有用,潤肺!事實上安胎也有作用。阿膠會用的人不多。
      牛膝又叫做牛七。就是來治療膝關節不好的用藥。所以,它有一個特性,可以把藥性往下引。我們在後面講到藥物的升降浮沉的時候,會談到牛膝具有將藥往下引的作用。因此,有些藥物若希望它的作用是在下半身的時候,加一點牛膝。中醫幾個基本法則你掌握了以後,就好像在調節一個系統一樣,用起來一下子掌握住以後,開的方子就自四平八穩,若是弄錯了,不該網往上升的全都往上升,那就不得了,藥吃下去頭昏腦脹,有時也很要命!你不要以為中藥無毒就可以亂用一通,其實不行的。多一點少一點,其實就差很多。牛七常被我用來把氣往下引,比如說為了治療痔瘡,要讓藥往下帶。腳踝扭傷也是。嚐嚐看,它沒有什麼特別的味道。枸杞子大家都曉得了。
      以上是藥物的四氣-寒、涼、溫、熱、平。寒藥治熱證。記得喔!溫熱的藥是治寒證。平的藥通常作平補提瀉的作用。你先掌握這簡單的法則,然後慢慢的用,就會用出很多巧妙的東西。
    問:寒證和涼證有何不同?
    答:寒證是你身上表現出來的是hypofunction,溫熱證就是hyperfunction。
    問:寒證跟涼證的分別呢?
    答:它有時候是閃爍的、交錯的,那是在辨證裡面藥注意的。所以你那時候就不得不兩種東西要同時處理。就會有所謂的方劑。就是寒熱、溫涼同時展現。是function有些地方屬於寒涼,有些地方屬於溫熱,藥方就要組合、兼顧。
      下面來講「四氣五味」的「五味」--五種味道。事實上它也多了一種-第六種:淡。五位是藥物給人的味覺。這個在講五行的時候已講過:辛、甘、酸、苦、鹹。五行辛屬金,甘屬土,酸屬木,苦屬火,鹹屬水。淡沒有五行,只是淡而無味。辛、甘、淡屬陽性,當然也就屬溫熱性。酸苦鹹屬陰性,所以比較偏向寒涼性。所以陽性陰性就是寒熱的意思。它用藥的法則各有不同。
    辛
    發汗、理氣、散結發散表邪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生薑、薄荷、紫蘇陳皮、沙仁、木香當歸、川芎、乳香甘
    補養、和緩補氣養陰甘緩和中人蔘、黃耆、黨蔘熟地、麥冬、鉤藤甘草、飴糖、大棗酸
    收斂、固澀治久痢脫肛止虛汗、治遺精訶子、烏梅五味子、金櫻子苦
    燥濕、瀉下燥濕、瀉火瀉熱、通便燥濕、健脾黃連、黃柏大黃蒼朮鹹
    軟堅潤下治痰咳、瘰歷通便、潤燥、瀉下牡蠣芒硝淡
    滲瀉、利竅滲濕、利小便伏苓、通草、滑石  
      辛有發汗作用、理氣。發汗你看你吃辣椒,一吃全身冒汗這是很直接的體驗。為什麼理氣呢?因為辛的藥多半是好像會穿透氣脈一樣,把阻塞都打通了,有理氣作用。這一打通,當然有很多鬱結打散,所以有散結的作用,故而發汗。發汗是水分都透到表皮,熱度透到表皮。其實它都是走竄的性質。它會走動的,不能停留。只要有縫隙就會鑽過去。這是辛味藥的特質,它有發汗、理氣、散結的作用。了解他的機轉,你就會想通,它為何這樣分類。
      發汗是透到表皮,所以叫做「發散表邪」。藥物有生薑。如果天氣冷,有點輕微感冒時,我們就煮薑湯喝一碗。薑湯一補以後,因為薑屬辛的味道,往表皮上走。把能量帶到表皮,寒氣也把它驅走。所以,生薑在生活中非常有用。
      紫蘇大家曉得。以前有些人煮田螺連紫蘇。事實上它有些作用,蠻好的。家裡面有時也不一定用生薑,紫蘇也可以。
    問:薄荷葉子可不可以摘下來,放水裡當茶葉這樣泡?
    答:有時候這個味道會受不了。我覺得葉子摘下來,用手搓一搓,鼻子聞一聞很有效果,不需要吃進去,吃進去我覺得量太大了。
    問:有人自己仲,就這樣教我爸,他喝了以後,精神比較好,跟這個有關係嗎?
    答:有,因為它是走竄的。連大腦裡面一些細微的,都把它打通。但是過度興奮也不舒服。它有一點像我們開山洞,鑽山洞的機器一樣,鑽過以後你還要去補強它,否則走掉以後,它就會塌陷。
      還有陳皮,大家曉得。其實是橘子皮去炮製的。沙仁,沙仁誰手上有?非常好用。它是一粒粒的,看起來不太起眼,但是這是開胃醒脾很好的藥,它是芳香的。肚子不太舒服,或胃口不開的時候,我常用沙仁。沙仁、伏苓、白朮,這幾個我很常配在一起用。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非常好。你拿來聞聞看。還有一個是木香,在誰手上?它名字叫木香,就是芳香。但是這個藥不能用多,用多會痛。因為藥力太強,整片的。誰手上有木香,找一下。木香用兩分就可,不要用到一錢,否則太強,胃受不了。太興奮以後,好像胃痙攣一樣,會痛。但是它很有用,尤其是常常胃裡好像有氣冒出來的時候,或者是口臭,木香是一個很好用的東西。不過一點點就可以,不能多。以上三味是行氣止痛的。你看看,沙仁嚐起來是不是有辛的味道?不是很強,陳皮也是。
      活血化瘀用當歸、川芎、乳香。當歸、川芎大家曉得。乳香,乳香沒藥,乳香在誰那邊?它是一種樹的樹脂,很難吃。但它可活血化瘀。四物湯或生化湯裡面,偶而用到。尤其生產過後,有時還會放一點點當歸。因為它可以讓血比活潑,在我看來,它可以使紅血球不易成塊狀,所以有活血作用。川芎是幫助血液走動。當歸你聞起來就是這個味道,煮當歸好遠好遠就聞得到。就是它的味屬辛的味道。所謂的辛,我們就要直接去嚐,才知古人所指為何。乳香也是。乳香有沒有找到?會用的人不多就是了。乳香很常用在受傷、瘀傷的時候,但是很不好吃。
      以上是辛味的藥。
      甘的藥,有甘美、甘甜味道的藥,有補養、和緩的作用。但是吃多了以後就沒胃口了。我們說是因為血糖升高,事實上它就有和緩的作用。所以,甘草吃太多,胃就呆呆的,因為它功能反應比較慢。
      哪些呢?人蔘、黃耆、黨蔘,這些都是屬於甘的,你去嚐嚐看,它不苦,蠻好吃的。它是補氣。熟地、麥冬、鉤藤是養陰。鉤藤是一種藤,葉子旁邊有鉤鉤,所以叫鉤藤。血壓高的人,常常是機能過多亢進,要用養陰的方式,用鉤藤來抑制這過亢機能。鉤藤很常用。鉤藤、連翹常用在這一方面。
      麥冬是一粒粒半透明的,它是滋潤的藥。你看有些人有乾眼症,或皮膚比較乾燥的時候,或是口腔黏液比較粘稠。麥冬根本沒有什麼刺激性,所以你可以嚐一下。它是滋潤很好的藥。
      還有甘草、飴糖、大棗。紅棗或是大棗,都是屬於甘的藥。甘緩和中,「和中」就是它具有調和的作用,有降低它反應的效果。所以,甘草很常用在方劑裡藥物太多,而且具刺激性時,怕胃受不了,甘草就扮演著調和的作用,和我們的胃乳片有點相似,但它比胃乳片好一點點。其實甘草含很多的類固醇,吃多不行。以前我們小時候,就買了幾毛錢甘草片,放在口袋,偶而舔一舔,但那種東西吃多就是不好。所以通常在方劑裡面,很少用到超過兩錢,除非是炙甘草,就是用蜂蜜去炒過的甘草,因為它本身重量已經很重了,你用一錢很難用,用到兩錢、三錢也是有的。否則,通常用一錢到一錢半就夠了。
      甘草可以走遍全身十二經的藥物,是很特別的。所以它來扮演協調的角色,是很好的。所以,甘草又有一個名稱叫「國老」。
      我們來看看下面的酸。酸有收斂、固澀的作用-酸收。訶子、烏梅可以治療久痢脫肛,拉肚子拉很久,拉到腸子都沒力氣,會掉下來。訶子有沒有,找一下,它是酸的。有時候咳嗽咳得太厲害,用訶子來收斂肺氣。還有一個五味子......。
    問:老師,飴糖和大棗沒講。
    答:飴糖和大棗是屬於調和的,有時候我們在用藥的時候也會放一些。
    問:紅棗、黑棗的功用一樣嗎?
    答:稍微有些不一樣。
      這五味子也是酸的,為什麼叫五味子呢?它是五種味道都有。ㄟˊ!你們那邊也有一包,我這是多出來的,它好像有三包,傳一傳。一粒粒的,嚐一粒看,是不是有點酸酸的。大家都知道,你想到烏梅,口水就流出來,有點收澀的感覺。金櫻子有沒有?五味子也不能用多,我發現它只要用到兩錢,胃經收得太厲害,胸口緊緊的,反而很難過。所以用量藥很小心地,稍微用多不行。
      你看看,酸的有收澀,就有固定的作用;有收斂、固澀的作用。比如說有些人會盜汗,因為身體虛嘛,表皮有時收攏不過來,可以用酸的東西,但是不能多。通常都是用五味子、金櫻子之類的。一點點、慢慢地用,它立刻就可以收得起來。
      苦的東西有燥濕、瀉下的作用。苦的東西可以使濕氣跑掉。很常用的就是黃連,它可治胃有點悶悶的,呆呆的。通常是胃壁水分累積太多,胃好像泡在水裡一樣,脹脹的,沒什麼感覺。這時候就很難過,就用點黃連,約一錢左右。看體型、體重而定,小孩子用一~二分就可以了。它有燥濕的作用,可使得濕氣跑掉。還有瀉下的作用,用多它就往下瀉,比如說黃連、黃柏。大黃是瀉熱通便非常有用。有些便秘太久了,腸子裡有很多毒氣,偶而用一兩次大黃亦可。大黃不能用多,用一兩次非常地俐落。可以拉肚子拉得很乾淨。
    問:腸胃不好的人可以用嗎?
    答:要看什麼腸胃不好。不能隨便亂用。
      蒼朮是燥濕健脾常用。但是這個藥性好強,我不太敢常用。我自己用過,用過以後發現太乾。厚朴我也不敢用,太厲害了,它也有健脾利濕的作用。不過,蒼朮其實是很好的藥。大麻有沒有找到?這些都是很常見的藥,一定要嚐一下。黃連、黃柏剛才已經看過。以上都是苦的。不要吃太多喔!等一下大家都跑廁所跑得要命。
    問:有些藥為什麼吃了以後就會瀉肚子?開藥方的人說那個吃了會瀉肚子,那樣沒有關係嗎?
    答:它把幾種藥搭起來,大概幾個藥合作的力量會使的它通便,原先裡面單味藥每一味都不會。這個就是用到比較高明的時候。
    問:那麼,瀉就是好現象啦?
    答:是好現象。但不是每一次瀉都好,要看它有無必要。如果不該瀉的時候瀉了,有時候很危險。
    問:就是吃身體的機能狀況,只是他吃了那個藥以後,他是說那個藥補血、補氣,吃了以後自然就會瀉肚子,還有肚子會痛一下下。
    答:藥用下去以後,全身組織會辨識哪些東西要,哪些東西不要。你恢復他的機能以後它就會辨識。這是它特殊的地方。
      嚐起來有鹹味的藥,有軟堅、潤下的作用。軟堅就是使一些硬結可以軟化,可以滋潤下半身、可以往下走。比如說像牡蠣可以治痰核。何謂「痰核」?就是痰結得一粒粒的,很黏稠的痰。還有,這瘰歷的歷要加一個病部。瘰歷就是身上漲了類似腫瘤的東西,但並非惡性的,一顆一顆的,比較少見。以前我在鄉下的時候看過,有一個人,全身長滿了瘰歷,一張臉像苦瓜似的。牡蠣這一味藥是指牡蠣殼,不是牡蠣的肉。牡蠣殼要煮。牡蠣有兩種,一是鍛過的牡蠣,也就是用高溫炮製過的,就沒有那麼寒;如果生牡蠣殼就比較偏寒,偏寒就有潤下的作用。
      通便的還有一個芒硝,這是礦物。芒硝通便很好,但吃多對身體並不好。芒硝、大黃可通便、瀉下,非常管用,但是我不喜歡這樣用,因為這有一點強攻猛打的作用,對腸胃會有傷害。我喜歡用熱的藥-火麻仁。你看看,凡是有「仁」的,都有油性,種子類的都有很多油脂嘛。吃下去以後腸壁就好像浮著薄薄一層油脂一樣,整個代謝通道就很順暢,所以火麻仁我很常用。在開始有一點點便秘的時候,不要用到什麼大黃、芒硝這麼兇猛的藥,要用這個火麻仁、薏苡仁、酸棗仁、桃仁......,這五仁湯。先用火麻仁試試看,如果可以就行了,這個無傷大雅。再加上一個薏苡仁,還有一個柏子仁。柏子仁可以養心安神,所以有時候晚上夢太多,每天睡覺都忙著作夢的時候,醒過來就很累,就用一點柏子仁,但不能用多。因為因為是油性的藥物,用多很容易拉肚子。身體並非有便秘的現象,用一點點。它很好用,我通常都用一錢、一錢半就很有效了。比如說有時事情多,晚上睡不好,好似恍恍惚忽地,就可以用這個。遠志、伏神、酸棗仁、柏子仁......,這幾個都是養心安神的。你一組一組的記,就慢慢會用。這些養心安神的藥,可以讓你睡得安穩,酸棗仁裡面也是仁,很容易引發拉肚子。你一壓扁就會油油的,可以拿一粒試試看。
    問:睡不著的時候,這些都可以用嗎:
    答:不需要全部啦,用幾樣就可以了,伏神我常用,還有酸棗仁。
    問:五仁都可以......?
    答:都可以通便。
    問:合用還是單用?
    答:有一個「五仁湯」。
      你們的書好像不一樣......,你看看,五仁就是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薏苡仁。這個其實都不需要寫啦,在書上都有。我只是教你們怎麼看懂這些東西,自己看書就綽綽有餘。
      還有一個東西,很少很少人會用。但我發現它非常有效。什麼東西呢?我們大腸走動方向,是從右邊的升到中間橫走到左,然後降。大腸不是直直得一條,它是一團一團的,有點像洗衣機排水管的形狀。所以,食物通過十不會很順暢,偶而在凹處殘留,有時候在那裡一停好多年,就變成一個硬塊-尤其是在左右轉彎的地方。我就碰到兩個人,一個在右邊,一個在左邊。摸起來也覺得硬硬的,他自己也覺得不舒服,多年下來,他以為長腫瘤。其實根本不是!要怎麼讓它走掉呢?這個五仁湯有時候不管用,它只是好像在表皮塗上一層油,可是硬塊已經和腸壁黏在一起,你怎麼辦?最好腸壁和它之間能夠脫離,它才能夠走得掉,所以用一個很特別的東西-皂角刺,我發現一用,兩個人的問題都解決了。很特別的用法,偶而用它,比如說一年用一次,幾年用一次,讓腸壁分泌一點黏液,然後宿便貼在上面,有這層黏液即可使之脫離。一脫離時,黏液有點滑滑的,就可把宿便帶走。
    問:指刺激大腸嗎?還是其他地方也有?
    答:其他地方我就不曉得,書上只寫大腸,我就藉它來清除宿便。
      其實,皂角刺還有一個功能,還可以治療脂肪甘,有聽過脂肪甘嗎?
    問:單味藥嗎?
    答:不是單用!皂角刺可以用到兩錢左右,就看你身體狀況。
      因為它是刺,所以身上有些疔瘡啊這些化不開的膿包,有時也可以。怎麼用藥看身體的狀況,不是單一的配方適合所有的症狀。比如有些疔瘡長長長,化膿掉了,它就好了。可是它有時長到那個地方,要化不化的,可以用這個皂角刺,好像要把它刺破一樣,強化它的力氣,加速化成,它就化掉了。這個蠻有用的。但是我問中藥商,很少人用。但是我發現這個治療宿便、脂肪甘都蠻有用的。看一下,它是刺刺的、尖尖的喔。
    問:怎麼吃?磨碎吃啊?
    答:不!不!不!煎藥吃。萬一沒有磨碎,那個針很刺,吃進去還得了?
      淡的藥,味道很平淡的藥,它的作用有滲瀉,就是讓水分流動,而且可以帶著水往下走,所以它有利竅的作用。利竅就是使得一個人不昏沉。哪些呢?伏苓、通草、滑石。通草你們看過沒有?早期很多,現在很少。我們小時候長得非常多。
    問:長得怎樣?是不是白白的,長長的......?
    答:對,白白的,長長的......。
    問:就是做勞作那種?
    答:現在都是化學的。以前都是用通草,就是通心草。
      以前我有一個鄰居,專門將通草削成薄片,他這樣好大一把,然後把它削過去,薄薄一層,很均勻。你在上面畫畫,它立刻浮起來,成為立體的。所以以前我們在學國畫的時候,就拿那個來畫,很漂亮。這個通草可以利尿。滑石有沒有?喔,都在你這邊。有時候石頭廠裡面可以找得到。這滑滑的,有時候做家具的人拿來刨光表面。這些都有滲濕、利便的作用。但礦物的藥物,我們通常劑量都用得比較少。
      氣味又稱之為「性味」,稱「性味」的頻率反而比較高。但是它描述很有意思,很像化學元素的描述法。性味是先講「味」,後講「性」--就是講氣。比如說像人蔘,它是「甘」--這不是「味」嗎?「微苦」也是「味」;然後,「溫」是「氣」嘛!你看它是倒過來的。我們說碳酸鉀、碳酸鈣,都是先講後面的。你看,味先放前面,性或是氣放後面。黃耆是甘溫;當歸是甘、辛、苦,它有三個味道,然後溫。三七,又叫田七,就是金不換,硬硬的。雲南產三七,它是傷藥,所以雲南白藥裡面就有三七。你看它是甘、微苦、溫。去嚐一嚐,它是甘的。真的有點溫。你把它磨成粉來嚐,真的很有意思。它太硬了,牙齒咬不動它,又稱為金不換-用黃金去換都不要。因為在那個環境裡,這種傷藥常常會用到,而且很好用。
      生薑我們很熟,辛、微溫,你嚐起來不就這個感覺嗎?薄荷是辛、涼,它有點辛又有涼。本來是陽性,應該有點溫熱,它又有點涼。有時用在需要溫度去疏通經絡氣脈時,反而不用薄荷,用一些比較熱的東西。
    問:薄荷茶就不能常喝囉?
    答:因為它的辛會走竄,喝多了以後,人會不安定。尤其是內分泌系統比較不穩定的人,這些東西不能用多,甚至根本不要用。
      今天先講到此,下次在講它的升降浮沉。
      
    
    
    
    456
    
    

上一篇:(廿一)奇經八脈、子午流注、耳針、虹彩診視法下一篇:(廿三)藥性歸經

Copyright © 梦境天华站
粤ICP备08035557号
200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mst1739
Email:mst17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