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言 | 标签 | 首页 |    
 综合文献   中医古籍   医话医案   妇幼心法   历代本草 
   
 境天书会   医道札记 
   
 古籍知识集成 
综合文献
       >>> 返回总目录       

中医的理念


  陳國鎮


 (一)基本認識
 (二)生命的多重結構
 (三)生死循環的生命意義
 (四)人和自然的關係
 (五)傳統中醫的架構
 (六)辨證論治
 (七)陰陽辨證:負反饋調節
 (八)系統結構
 (九)天人整體觀
 (十)陰陽大論
 (十一)五行
 (十二)五行、氣
 (十三)血、津、液
 (十四)經絡的電性與生理定位
 (十五)經絡的應用
 (十六)再論經絡
 (十七)傳統的經絡
 (十八)經絡(2)
 (十九) 經絡(3)
 (二十) 經絡 (4)
 (廿一)奇經八脈、子午流注、耳針、虹彩診視法  <<< 正在阅读
 (廿二) 藥的性味
 (廿三)藥性歸經
 (廿四) 引經藥、補瀉
 生命的多重結構
 生死循環的意義
 生死循環的意義(下)
 睡覺的信息與心智變動
 人與自然
 中國文化的根源
 醫學形成的原因
 中西醫學的比較
 系統控制論
 辨證論治
 系統論
 系統論(二)
 人與自然的統一
 陰陽學說(一)
 陰陽學說(二)五行學說(一)
 五行學說(二)氣、血
 津液/對經絡穴位的研究
 經絡電性與生理定位
 穴道電檢法
 藥物篩檢法
 傳統的經絡(一)
 傳統的經絡(二)
 傳統的經絡(三)
 中藥的臨床架構(一)
 中藥的臨床架構(二)
 藥物的補瀉與七情
 藥物的七情(續)
 中醫學概論(1)
 中醫學概論(2)藥物的燥濕
 中醫學概論(3)方劑介紹
    体验的过程是每一个人用他自己的身心,同时作为材料和检视器,去搜集和分析自己,给自己下诊断、开药方,妥善治疗自己,将反应仔细地写下来。这才会真正知道中医所讲的阴阳、五行、各种症状、各种药物的感觉是什么。大家必须做这样的功课,但是做功课之前,心里也不要操之过急,先一步步把该学到的观念和方法,先掌握正确,后续的实际运用才不容易出错。以后在适当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也希望在被研究的时候,不要保留状况,要讲出各种资料,让大家分析诊断,因为资料愈丰富,诊断就能愈正确。我用了以上四个方向来看中国文化的起源,可是无论我怎么详说,乍听者总是感到不着边际,一颗心思像是漂在水面的浮萍,没有落地生根,真正要有扎实的感觉,就要在中医学上应用它,心里才会稳定下来。
(廿一)奇經八脈、子午流注、耳針、虹彩診視法
    民國九十年4月10日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生命學研究所
    
      上次我們把十二正經都講完了。今天來看一看奇經八脈之一的任脈。任脈就是從嘴唇下的承槳起。在下唇正中間有個凹的地方,就是承槳。接著是廉泉,它位於喉結的地方。天突,在鎖骨剛開始的地方。再上一點點就是璇璣;接著是華蓋。這些名稱聽起來都蠻迷人的。到胸口是紫宮、玉堂、膻中。膻中穴位在兩個乳頭的連線,和中間骨頭交接的地方。當你心裡面有很多鬱悶的時候,胸口不舒服,就是膻中。
      再下來一點點是中庭、鳩尾。你摸摸自己的胸骨,中間有一塊比較細的、長的一段,很脆弱,不能用力壓,那就是鳩尾,意即斑鳩的尾巴。然後巨闕、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闕。這神闕就是肚臍。然後陰交、氣海、石門、關元,我們常說氣沉丹田,其實是氣海到關元之間的區域。下來是中極、曲骨、會陰。這是前面的任脈。
      任脈接到後面的督脈。前面的任脈諸穴不要去針它,直接用吸吐氣的方式,以意念導氣就可以了。任脈的感覺沒有那麼強,原因是任脈和督脈比起來,督脈是神經,所以它很明顯的會感覺得到。
      過了會陰穴以後,就繞過來,到了脊椎骨的下端,督脈開始。第一個穴是長強,又稱尾膂。你看看,這是脊椎骨的下端-長強穴。接著是腰俞、(腰)陽關、命門。人家常說命門位於腎臟的地方,但其實腎臟沒有那麼低。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台、神道。在武俠片中常看到從靈台、神道灌氣。身柱、陶道、大椎,再上來這個是啞門,這個穴位不能隨便亂針,很容易影響到喉嚨的神經,所以稍微針錯了就會啞掉。風府、腦戶、強間,這是有個間隙在這裡。接著是後項、百會,百會就是道家的泥丸宮,是在頭頂。怎麼去找呢?從耳朵的耳尖垂直連上去,連......連起來,和頭顱中線交接處,叫百會。顧名思義,所有經絡都會上到這個地方來交會,叫做百會。百會是個大穴。等你們自己練到中脈比較通的時候,你坐在那個地方,會發現:上面的百會穴,口比較開;直到底下的會陰,口比較收,像漏斗一樣。
      再過來,是囟會、上星、神庭,然後到鼻尖,這個地方叫水溝;到嘴唇上唇尖,兌端。就深入到裡面去,到上牙牙齦,叫齦交,它在門牙牙齦的地方。另外,它就走兩邊。就是後項、百會、前頂、囟會、上星、神庭。其實它到了齦交以後,會繞著嘴唇的兩旁走,走到下面去,因為嘴巴是斷的。所以,你自己打坐的時候,氣來到這個地方,咦~奇怪,跑到哪裡去?它有可能往這兩邊跑。練功的人還有一個辦法就是舌頭頂在門牙後面上顎的地方,氣一到那個地方的時候,它就觸動舌尖,舌尖連下來,連到任脈。要不然它也會自動降。
      我還有個辦法,舌頭不要去頂門牙,因為到了某個年紀以後,舌頭比較沒有力氣。不像小孩子,小孩子吸奶時好有力氣。小孩熟睡時你扳開他嘴看,他舌頭一定是頂在上顎的。還有一種辦法是氣從脊椎骨這樣上,上到頭顱的地方,就讓它進入裡頭,整個到腦裡。一進去以後,有如千軍萬馬奔騰,沿著口腔下來。懂我意思嗎?一下就進入裡面去,不是走上面。進入到裡面去,一收,從上顎就下來,這也是個辦法。這倒也很容易,一吸氣,一吐氣,來到頭顱時就讓它進去。一進去它就跑到上面的口腔,就這樣下來,這方法也很快。
      上述督脈,是諸陽經的總會;任脈是諸陰經的總會。任督二脈能通的話,就相當於十二經都要帶得動,帶不動的話,那是不可能通的。當然,這個話有點嚴重,任督二脈本來就有點通,不是全然不通。全然不通就完了。它只是沒有達到很通暢的程度、很協調的狀態。應該將平常的狀態提升到更協調的狀態。所以,一般人並不是不通,它本來就該通。
      督脈很少去扎啦,尤其是背上,中樞神經在這裡,一扎反應很強。雖然效果很好,可是常常扎,神經容易受傷,而且神經又無法替換,扎一次等於傷害一次。因此,寧可用按的。用按的你要抓得到那些縫隙,就得邊按邊問,如果對方真的有問題,一按就會痛。這叫做「阿是穴」。阿是穴就是壓痛點。為什麼叫「阿是」呢?因為你一邊壓,一邊問他:「是不是?」壓到痛點,他會:「啊~是!是!是!」叫了起來。壓的人又不是壓自己,所以他也感覺不到該用多大力氣,通常壓重了,很痛,對方會馬上說:是!是!是!很多這樣的穴位。
      有時候,很奇怪地,痛點不是在發生問題的地方。比如腳扭傷了,痛點卻在上面,而非扭傷之處,因為信號會傳。壓哪裡呢?就壓痛點,一壓以後,就較為舒服。所以,阿是穴本身不一定是受傷的地方,而是傳導訊號聚集的地方。
      接著看沖脈。書本上的沖脈,我不是很同意它的說法。不過看看無妨。它的沖脈是起於胞中(即丹田一帶),其實是在會陰的地方。書上的圖,沖脈分四叉路,它有往下,又有從前面走的,在腹股溝處與足少陰腎經相並上行。另外一條是走脊椎骨;第四條走到中間來,穿入體腔,穿上去了。事實上,你如果練功的話,並沒有那麼複雜。它雖然是可以這樣傳,但實際上它很直接的只走正中間。當氣足的時候,是一股氣匯聚走正中間往上沖的。稍微注意你會發現,這個沖脈會一直連......,連到頭頂的百會。你稍微注意,從會陰連起,你要放鬆,一直連......,連到頭頂。當然,你要把它引到督脈上、任脈上也可以。
      對女生的生理期來說,中醫裡有兩個脈是很重要的,一是沖脈,一是任脈。有句話:「沖、任盈,而後帶下」,也就是說,這兩個脈的氣血正常,它才會有正成的月經週期。也因為這兩個脈的氣血充足了,才容易懷孕。對中醫來說,婦科的問題非常注重沖脈、任脈。
      再來看下一個,叫帶脈。這是全身唯一一條環繞身體一週的經脈。帶脈就是繞著腰轉一圈。你自己運氣時當然不會那麼細,剛開始練氣功,沒辦法把氣聚得那麼集中。所以氣走起來,不會像圖上畫的那麼清楚。帶脈是在臨床上常用的經絡。可是,實際上自己在繞的時候,你這樣繞:從丹田開始,氣......往左邊帶,繞過後面,來到右邊,是有一點往下降沒錯啦,蠻像一個呼拉圈的。通常大家很常練帶脈,左轉右轉,各轉個九圈;在丹田這個地方,又順時針轉、逆時針轉。這叫做九轉陰丹。這陰丹轉久了以後,在丹田的地方,會有一個像雞蛋一樣的東西,很多人練到後來都有這種感覺。
      這帶脈像什麼呢?像我們蓋房子的時候鋼筋的箍筋。帶脈如果鬆掉的話,整個人就垮垮的,經絡系統變得比較鬆弛,所以它非常重要。但這個經脈很少人刻意去練它,有人是練到後來,它自動會動。逆時針轉,轉到頭頂。轉三十六圈。等下到了頭頂百會穴附近後,立刻反向-右轉往下走,又走三十六圈。它這樣上上下下,整個經絡就會約束在一起。經絡約束在一起,精神就會變得很好。練氣功練到帶脈會這樣帶動的人,整個身體經脈系統就各就各位。這是自然發生的。如果不是這個樣子,你可以自己轉圈圈,但很容易昏掉。
    問:小朋友很喜歡轉。
    對:小朋友可以轉,可是大人不能。轉兩圈就受不了。這跟帶脈的氣有關。小孩帶脈的氣很強,很快就帶動了。但轉太多次當然也不行。
      有個辦法就是你自己抱起來,兩手交抱,將自己抱成像熱狗的形狀,然後這樣轉。但是這樣帶跳帶轉,你要小心一點,先看好周圍,有點年紀以後,轉兩下會受不了。
      這樣轉,其實和物理裡面電磁學的電感很相似。因為,身體裡面原有很多離子,這樣一轉以後,很容易產生磁場。而且你這麼一轉的趨勢,和整個宇宙旋轉的趨勢,其實是很相應。我們整個宇宙,根據很多現象統計起來,很奇怪地,左轉的趨勢比右轉的趨勢要強。比如像很多動物的角,它是旋轉的。經統計發現,自然界生物身上可以看到的左旋和右旋,比較起來左旋性的特質比較強。所以你在轉動時自己比較看看,當然不要轉昏掉,昏掉就無從比較了。你抱著身體,像這樣轉來轉去。一轉了以後,就會和大自然的旋轉同一步調,你等於從宇宙裡面獲得了一些信息的功能,這是很奇妙的一件事。人體其實是一個可調整的吸收體,所以只要一調,它就會......,這是帶脈。帶脈好,整個身體也就不會發胖。
    問:只轉左邊可以嗎?
    答:轉轉看,有時身體狀況不同,還是要有些改變,不能只轉一邊。
    問:聽外丹功的人講說,男女不同,一個往左,一個往右......。
    答:對,通常的說法是這個樣子。我認為天底下沒有一個人是純男人或純女人,都有程度上的差異。剛開始轉的速度不要太快,會不適應。
    問:走圈圈?
    答:走圈圈也有這個作用。
      下面就來看陰蹺脈和陽蹺脈。其實這些自己本身沒有什麼脈,這幾個脈,都是連接別的經絡穴位所形成的一個通道。當你的氣足的時候,它就會在這些通道上表現出來。從腎經的照海、交信,連......連到膀胱經的睛明穴,你看看,右連左,這叫做陰蹺脈。這個你不認識它沒關係,哪一天你有點坐骨神經痛的時候,痛起來那條線就很清楚。或是到夠老的時候這些氣脈都會出問題,那時你會發現:喔!果真有這麼一個東西。陽蹺脈起於足跟外側膀胱經的申脈、仆參、跗陽,然後一直上......,上到這邊,到頭部的膽經啦,轉到後面風池穴。風池曉得嗎?就在頭顱骨和頸子這邊不是有個凹洞嗎,你這樣壓,不是有一條線連到這邊,有沒?就是這條線。這風池治療輕微感冒很好用。可以用力壓。我有一次頭有點痛,就扎了兩針,扎了以後就開車回家,回家後再拔出來。就這兩針,轉來轉去也無傷大雅。
      陰、陽蹺脈你看看它的部位,可得知它的作用。還有陰、陽維脈,也是差不多。你看陰維脈從肝經的築賓,到沖門、府舍、大橫、腹哀、期門。你看大橫、腹哀是胃經,期門又是肝經;然後是任脈的天突、廉泉。
    陽蹺脈起於膀胱經的申脈;而陽維脈則起於膀胱經的金門,經過膽經的陽交,一直上,也是靠背。上到頂上來,走到膽經的肩井等諸穴。坐骨神經痛的人,很多是痛這一條-很標準的陽維脈。痛陽蹺脈的也有,就看你受傷的部位。很多人年紀輕的時候,都不聽老人言,從外面回來的時候很熱,一下子就沖冷水,老人家說不可以!不可以!他才不管,先沖個涼。等到某個年紀以後,就開始出問題、開始痛起來。一直往上蔓延,蔓延到後來,實在沒辦法,用盡各種辦法,甚至在痛的神經點上,注射止痛的藥,都沒有效。上次我不是寫了一個藥方,那個藥方可以用在這種情形上,不要去注射。即使是扎針、按摩,效果好像也不長久,吃藥把氣血調一調,它就完全好了。
    除了前面我們概略瀏覽的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之外,我們還要講的是五輸穴。講義裡有一個十二經的順逆銜接,有沒有?比如說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在哪裡銜接呢?在大腸經食指尖商陽的地方。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在哪裡銜接呢?在鼻子旁邊的迎香穴。足陽明胃經,就是腳的外側前面這一條,和內側的前面這一條足太陰脾經,在哪裡銜接呢?隱白。就是我們上次說可治療血崩的隱白。
    足太陰脾經由下面,上到身體上面來,接手少陰心經。在哪裡相接?在心臟的地方,即心中。手少陰心經和手太陽小腸經在哪裡銜接呢?就在少澤,它位於指甲端點處。或者是少沖,因為小指頭很小,銜接點或是在內側(心經的少沖),或是在外側(小腸經的少澤)。
    手太陽小腸經上......上來,就上到足太陽膀胱經。怎麼銜接呢?繞上來到眼睛內側的睛明穴,在這裡銜接。然後下......,下到底下,和身上的足少陰腎經銜接。在哪裡接呢?就在腳指頭的至陰,它位於膀胱經最末端。足少陰腎經再上來,上到身體裡面,和手厥陰心包經,在哪裡銜接呢?在胸中。然後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陽三焦經在關沖銜接,關沖位於無名指的指甲附近。手少陽的三焦經,上到眼睛這邊,和足少陽膽經在眼睛裡面的瞳子銜接。接著,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在大敦銜接。大敦在腳大趾靠第二指的指甲旁邊。肝經再上來,和肺經在肺裡面銜接。以上是十二經順逆的銜接。所以,十二經是連在一起的。這個表告訴我們,它們在哪裡連接。
    還有所謂的同名經相接。手太陰和足太陰;手陽明和足陽明;手少陽和足少陽......。你看看,手太肺經陰和足太陰脾經在中府穴銜接。中府穴可以治療暈針。其它如表列所示。
    剛才順逆相接那個表,還有現在同名經相接表上這個個瞳子穴,其實有個字電腦找不到,ㄌ一ㄠˊ,「膠」字去掉月部,換成骨字旁。
    通常經絡裡面的穴位,不可能用那麼多。用那麼多,你要花很多的時間和心力。通常用一個叫五行穴,或稱為五輸穴。因為它是配五行的。哪五行呢?就是木火土金水。這五行穴有個名稱,井、滎、俞、經、合。「井」就像水井一樣的;「滎」唸ㄒ一ㄥˊ,楚漢相爭的時候,有一次打到一個地方叫滎陽。「俞」本作「輸」,唸作ㄕㄨ;「經」是經絡的經;「合」是合作的合。
    這幾個東西是什麼呢?「井」在指什麼呢?經絡都有氣在走。「氣」是什麼呢?過去我實在搞不懂,它講的「氣」是什麼。慢慢我才了解,它講的氣就是電流。而且量出來就發現,完全符合它的方向。五輸穴流動的方向,不管是陰面、陽面,通通都是從末端連向身體的方向。唯一可能的因素,就是尖端放電。這邊有些電子跑出去,所以相當就會有電流。因為電子帶負電,電流就像身體方向流動。所以,古人講十二經的經氣,其實是在講電流。這個「井」就叫「所出」,是剛發生的時候。也就是末端電子跑出去,開始有一點小小的電流在流動。「滎」叫「所溜」,就是說他開始本來是零零星星的,開始有點聚集的感覺,這是滎穴。「俞」叫「所注」,就是大家開始集中了。「經」是「所行」,它已經走出一條路來。「合」叫「所入」,它會一起會合到每一個地方去。就好像一個海一樣,所以它是經氣匯集的地方,這是經氣分流的地方,有一條路這樣走。這個叫做「五行穴」或「五輸穴」。這在針灸裡面是很重要的。
    它怎麼用呢?在《黃帝內經》裡說,「病在臟者,取之井」,就是說疾病在臟的,取井穴。井穴在哪些穴呢?都是末梢的這些穴。所以一針起來,非常地刺激,因為神經末梢很敏感。「病變於色,取之滎」,病到臉色已經發生改變,取滎穴。「病時間時甚者,取之俞」病一下好,一下不好,斷斷續續的,在俞穴取穴位。「病變於音者,取之經」,生病病到連喉嚨的聲音都改變了,就要取經穴。「經滿而血者,病在胃,以及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合」就是說經已經受到很大的影響,然後還有一些血的問題;或是病在胃,或是飲食不節,而得到了疾病的,取之合。你看看,我講肺經時不是有跟大家提到,「合」是美容穴。有些人食物過敏,就取這個合穴。
    當然,這些是《黃帝內經》當時的認知。在《難經》的六十八難裡面,也有不同的用法。它的用法是「井主心下滿」,胸口悶悶的、麻麻的,好像不舒暢的感覺,就取井穴。「滎主身熱」,身體有點發熱、發燒,就取滎穴。「俞主體眾節痛」,有時我們感冒,全身骨節都酸痛,這時就取俞穴。「經主喘咳寒熱」,這個疾病讓你呼吸上的喘或是咳嗽,有怕冷怕熱的現象,要取經穴。「合主逆氣而泄」,氣是往上逆的,就取合穴。這是《難經》的用法。也常常用。
    十二經排起來,它有六十個這樣的穴位。可是它的陰陽如何搭配呢?畫成一個表,省得敘述。你看一看這個表:
    陽經金水木火土五行穴井滎俞經合陰經木火土金水 上面都是陰面的經絡,底下都是陽面的經絡。這五輸穴就是井、滎、俞、經、合。陰面經絡五行怎麼搭配呢?井屬木,滎屬火,俞屬土,經屬金,合屬水。如果是陽面的經絡的話,井就屬金,滎屬水,俞屬木,經屬火,合屬土。
    剛才的《黃帝內經》和《難經》所講的,各有不同的選擇,那是選擇的陰經或陽經。所以,一個是木火土金水,一個是金水木火土。陰陽不同。
    你從上面看,腎經的湧泉是井穴,所以你腎臟不好的時候可以扎井穴。井穴扎起來,有時蠻辛苦的。不過腳底的這個湧泉還好。湧泉就在腳底中間,大家都壓過。湧泉過來是然谷。然谷在腳盤邊緣內側,比(脾經的)公孫稍微過來一點。然後大谿在這裡,在腳內側踝骨突起來的地方。然後,復溜在這裡。到達膝蓋底下這個地方就叫做陰谷。這就叫做井、滎、俞、經、合。以前我們都是這樣背的。這是腎經的。
    陰面的經絡,俞穴和原穴是同一個。
    接著,再過來是肺經的井、滎、俞、經、合:少商、魚際、太淵、經渠、尺澤。少商就是在指甲旁邊嘛,魚際就是在拇指根部骨節的中間;太淵就是手腕一摸,通常把脈凹下去的地方。經渠就是把脈摸寸關尺的「關」的地方、脈搏跳得很明顯的地方。尺澤就是在手肘彎曲處。井、滎、俞、經、合,這個要去記。太淵是俞穴,也是原穴。
    然後,再過來脾經的井、滎、俞、經、合,就是隱白、大都、太白、商丘、陰陵泉。商丘就在腳踝關節這個地方。陰陵泉在腿部內中間,它的外側恰為陽陵泉。陰陵泉在膝蓋一轉彎的時候,粗的大腿骨的旁邊。上次不是說過這個血海很有用嗎?是調節血液的。以上井、滎、俞、經、合,怎麼用,黃帝內經和難經都各有說法,我只講幾個,以後自己找書,對照位置看一看就可以了。我不每個都講了,時間不夠。
    再過來,心經的井、滎、俞、經、合是少沖、少府、神門、靈道、少海。還記不記得?少沖在小指靠無名指側的指甲旁邊。神門就在腕關節處。少海在上臂靠近肘關節骨的地方。
    肝經的井、滎、俞、經、合是大敦、行間、太沖、中封、曲泉,這五輸穴很常很常用,因為它可配五行來用,有生、剋、乘、侮的關係。大敦就在腳指頭指甲旁邊,行間就在兩個腳指頭剛分叉的地方。太沖就在上一點點凹下去的地方,你自己摸。中封也是在腳踝的地方。再過來是曲泉,它很接近陰陵泉。這是肝經的五輸穴。
      陽面的大概看一下下,因為就這麼一個個認著過去,這都是少不了的功夫。
      手陽明大腸經的井、滎、俞、經、合如下:商陽、二間、三間、(原穴合谷)、陽谿-陽谿上次有講,可以治療心率不整。曲池。
      手太陽小腸經的井、滎、俞、經、合是少澤,在小指頭指甲旁邊。前谷,在小指骨第三節。後谿、(原穴腕骨)、陽骨,陽骨在手腕這個地方。然後是小海,小海在手肘的地方。
      手少陽三焦經的井、滎、俞、經、合是關沖,在無名指指甲下,液門在無名指根部;再下來中渚、(原穴陽池),陽池在手腕中間凹下處。支溝、天井。天井在肘關節,你手一摸,有一條麻筋的地方。所以,你可以看得出來,從井穴到合穴,是從四肢的末梢,走到肘、膝的地方。
      這個五輸穴,因為它配五行,所以可以用生、剋、乘、侮的方式去運用。再加上它是陰陽經,陰陽五行這樣搭配起來,可以用的方式就非常地多。順便講一下「原穴」。原穴就是身體裡面,原氣如果有狀況的話,它會表現的部位。多半在手腕和腳踝的地方。它是臟腑病變時,常常就反映在原穴上。所以,十二原穴就相當於看臟腑的狀況。而這十二個原穴,和三焦經有很密切的關係。因為三焦原氣的別使,即元氣的特別功能。通常要調整身體的三焦經、內分泌系統,可以扎原穴,所以它很重要。
      很有意思地,在陰面的經絡,俞穴就是原穴,所以要記得位置在哪裡,都是在手腕、腳踝上。陽面的經絡,原穴是另外的。除了五輸穴以外,尚有一原穴。這個可自行看它的圖譜。
      順便我們來看看俞穴和募穴。膀胱經有很多俞穴。如果臟腑的氣匯集在胸部的穴位,這叫募穴。背為俞,腹為募。通常「陰病以陽,陽病以陰」,什麼叫做陰病以陽?就是陰面經絡的毛病,會出現在陽面上,陽面的會出現在陰面上。或者是說,臟的病會出現在陽上(背上);腑的病會出現在陰上(前面的胸腹上)。故而,臟病多取俞穴,肝心脾肺腎如果有問題,就在背後扎他的俞穴。腑病多取募穴,在前面扎。急性的病取俞穴,慢性病取募穴。實症(來勢洶洶,氣勢很強,人本身體力還很夠)取俞穴;如果已經虛了,就取募穴。
      俞穴與募穴,左邊這個通通是膀胱經,足太陽膀胱經,這個是在背後,都叫做俞穴;在胸腹的都就做募穴。如果肝經,它背後的就是肝俞,它的募穴就是期門。假定以急性病和慢性病來看的話,心經就是心俞,或是任脈的巨闕。心包經的俞穴在厥陰俞,募穴就是前面任脈的膻中。脾經俞穴就在脾俞,募穴是肝經章門。你看,很多募穴都在任脈上。我們快快地看過去。腎經的俞穴在腎俞,募穴是膽經京門;大腸經的俞穴是大腸俞,募穴在胃經的天樞。小腸經的俞穴是背後的小腸俞,募穴是前面任脈的關元穴。三焦經是三焦俞,它的募穴就是任脈的石門。膽經是膽俞,募穴是日月。胃經是胃俞,募穴是前面任脈的中脘。膀胱經的俞穴是膀胱俞,募穴是任脈的中極,在恥骨上。
    臟腑(背)俞穴(胸腹)募穴肺肺俞(膀胱經)中府(肺經)心包厥陰俞(膀胱經)膻中(任脈)心心俞(膀胱經)巨闕(任脈)肝肝俞(膀胱經)期門(肝經)膽膽俞(膀胱經)日月(膽經)脾脾俞(膀胱經)章門(肝經)胃胃俞(膀胱經)中脘(任脈)三焦三焦(膀胱經)石門(任脈)腎腎俞(膀胱經)京門(膽經)大腸大腸俞(膀胱經)天樞(胃)小腸小腸俞(膀胱經)關元(任脈)膀胱膀胱俞(膀胱經)中極(任脈)  俞穴和募穴的應用,一個是治陽病,一個治陰病;或是一個治急性,一個治慢性;一個實症,一個虛症。在診斷裡面八綱辨症用到它,所以你在經絡的穴位上,也可以有這樣地搭配。
      其次,臟、腑、氣、血、筋、脈、骨、髓,八個基本組織臟器,它的經氣會有一個總會,所以有八會穴。通常我們唸成口頭禪:
      臟會章門,腑會中脘;氣會膻中,血會膈俞;
      筋會陽陵泉,脈會太淵;骨會大杼,髓會絕骨(懸鐘)。
      氣會膻中就很少去扎它,骨會膈俞在背後;筋會陽陵泉就很常扎;脈會太淵也常。這些都在臨床上蠻常用到的穴位。有時是用敲擊的方式,有時是用灸的方式,扎針比較少。除了這個,中國人還把它配天干地支。你看,這樣配起來。它把天干和經絡臟腑,用五行的屬性來相配。配置如下:
     陽干 甲 丙 戊 庚 壬 腑 膽 小腸 胃 大腸膀胱、三焦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臟 肝 心 脾 肺 腎、心包 陰干 乙 丁 己 辛 癸  
      三焦是陽氣之父,心包是陰血之母,這個古人不曉得為何會知道。不錯,陽氣是父,其實三焦我們在前面講過,它事實上和我們現在的內分泌系統有密切關係;心包經系統和我們的精神狀況有很大的關聯。三焦經如果不穩定的時候,醒來沒幾個小時,身體很快就疲倦。就是陽氣不足。心包經是什麼呢?心包經事實上是全身血液循環的血管,所以它是陰血之母。三焦為陽氣之父,所以寄於壬;心包為陰血之母,寄於癸,它們都屬水。因此,壬膀胱三焦,癸腎心包,皆屬水。
      每次在看這個表都很傷腦筋,所以古人在學這些東西,常把它變成歌訣來唸,這是在明朝陽繼州所著之《針灸大全》裡面,就這樣唸:
      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
      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藏;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絡同歸入癸方。
      臨床上有時會配上天干。也有配地支,就是配十二時辰。這倒是更常用。它是十二經配十二個時辰,為什麼這樣配呢?因為根據臟象學說認為,十二經的經氣,有其盛衰的規律。每個時辰兩個小時,走到某個經,其氣血較盛。過了該時辰,則換下一個經經氣較盛。十二地支配經絡臟腑,是按照各經的氣血流注順序,和十二個時辰相配。其始於寅時而終於丑時。每一時辰二小時配一個經,這一經在該時辰內氣血最旺盛,過了就衰了。
      從寅至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早上三到五點,是為寅時,走肺經;寅時肺的氣血最旺盛。所以以前很多練功打坐的人都在這個時候,順著這個在做調息。現代人睡下去以後爬不起來,就沒辦法。過來是五到七點的卯時,是大腸經。你看有些老人家都表現出這個現象。早不早,偏偏這時候就想要上廁所,有沒?睡不著啦。被這大腸經叫醒。寅時卯時我們有個成語叫做「寅吃卯糧」對不對?就是說在寅時你已經把卯時的糧食吃掉了。
      七到九點的辰時是胃經;九到十一點的巳時是脾經......。
    問:如果腸胃不好,是不是在七到九點時打坐最好?
    答:應該是吧,不一定打坐,做別的運動也可以。
      十一點到中午一點的午時是心經,心經是在正午最旺盛。所以,通常中藥不在中午時候吃,因為這一吃藥的話,心經的氣往頭頂的力道比平常時還要強,血管經不起太過度壓力。這時如果你吃了一些藥,又是使氣往上走的藥物,那就是過量。所以中午時間通常是不吃藥的,除非萬不得已,這個病人已經變得很虛弱,你再不補,他已經沒有辦法了,只好中午也吃。這樣看情形。一點到三點未時是小腸經。申時是膀胱經;酉時是腎經。戌時是心包經,亥時是三焦。亥時已經到晚上的九到十一點。三焦經其實和我們內分泌系統有關,所以那時候應該要休息了。子時是膽經,丑時是肝經。所以常熬夜的人,都在這一段時間不睡,肝經很難好。該休息時不休息,耗盡了所有的氣血。
    時辰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時間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23-11-3經絡肺大腸胃脾心小腸膀胱腎心包三焦膽肝  這個《針灸大全》也有歌訣:
      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胱酉腎心包戌,亥三子膽丑肝通。
    這是我們記的方式,就如同背九九乘法依樣的口訣。就像林萬金一樣,掐指一算,有沒?手盤就像一個電腦。也有些人把它畫成這樣一個四方圖。你們自己畫畫看,把他記起來。
    
    
    
    
    
    
    
    
    
    
    
    
    
    
    
    
    
    
    
    
    
    
    
    
    這是傳統的經絡,但是經絡不是只有在身上,其實在很多地方都有。你看看我們的耳朵,其穴位何其多。凹洞的這裡面,就是肺、心臟;然後這是眼睛的區域;這兩點是拔牙的麻醉點。這是內耳;這是上頷、上顎、舌頭。然後,看過來,這是甲狀腺......、太多了。賁門、膈、前列腺、大腸、膀胱、坐骨。然後這是便秘,有沒?神門,扎了會比較有精神一點。好!這是生殖系統的地方。這是闌尾點、這是肺的部分。
    你想想看,這眼睛的地方,是不是很像一個胎兒,在媽媽肚子裡,這樣倒著?所以,耳朵穴位非常非常多。這麼多的穴位,當然不能用一般針來扎,它是用類似小圖釘的耳針,用聶子放上去,一壓,就釘在上面。這些穴位效果非常地好。
    問:減肥?
    答:減肥我不曉得。你到處都跟他扎,他一定會減下去。很有用喔,你別小看一個耳朵,這麼多的穴位在這個地方。
    所以,最簡單的辦法,常常把耳朵搓到熱,紅紅的。各個地方你都搓到,尤其是洗臉的時候。有些人是洗臉就是洗臉,耳朵是不管的,過了很久發現這耳朵已經生鏽了,才開始補救。應該每天把耳朵洗到紅、熱起來,不管是什麼季節,當然冬天更好。它就有作用,而且你洗的時候,不會只洗前面,耳朵背後也會洗呀。你看它背後也有穴位。耳朵背後的穴位我沒有印,你們手上的講義裡面有,背面的耳穴與身體背後相關。你看這個圖,投影片最後面的一頁。
    就是倒立的。你想像一個胎兒,頭在底下,耳垂就是他頭的部分,上面就是他腿部的部位,就是這樣捲著,大概的相關位置就在這裡。穴位非常地多,所以耳朵非常地有用。我上次不是說笑話嗎?老師罰學生扭耳朵是一個蠻慈悲的動作,他替他做耳朵的穴位按摩。
    問:同樣像三焦經在耳朵,三焦經的穴在其他地方,同樣去刺激它,效果一樣嗎?
    答:不一樣。有時甚至耳朵較好用。
    還有,你去看這些部位,你看看哪個地方出現紅點,哪一點長痘子、長什麼,那就是它對應的系統有問題,所以,耳穴既可做診斷,也可做治療。耳朵自己看不到,如果你看家裡面的人,咦~那個地方怎麼紅紅的、白白的,或凸起來,就知道該系統有問題。也有些人穿耳洞,這一穿了以後,眼睛從失明的變得又看得見。真的!所以耳朵其實不能隨便打洞的,像現在年輕人耳朵打了幾十個洞,一定上輩子的牛沒有做完......,(全班笑),還有這樣打洞的?從穴位來看,是會傷到東西。你看,好多嘛!像目就有兩個地方,還有內分泌。還有喘的。我記得還有兩個點可以檢查身上有沒有癌細胞,我記不得,再查一下。
    問:怎麼查呀?
    答:就拿電針去量,一量,看看會不會偏高。我再回去找。這是一個雲南的教授來的時候講的。
    左右兩耳是對稱的。除此之外,腳底按摩也有它的穴位,對不對。這個我並沒有印給你們。所以,你想不到的,眼睛也是如此。眼睛的虹彩,我特別印給你們,自己對著鏡子看。眼睛非常好,自己才看得出來,否則太小,除非要有一些放大。這是眼睛的瞳孔在這中間。然後旁邊是虹彩。紅彩一絲一絲像百葉窗一樣。它其實有很多造型。這是正面看。這一部份的狀況就代表大腦的情形;這一部份就代表耳朵和肩頸的部位;這個部份就代表肺。反正它畫有圖嘛!這一部位就代表肝臟、胰臟。叫Iridology
    什麼叫正常?你看這個圖。這是瞳孔,都很均勻,不要有些亂七八糟的顏色。當然不同種族有不同顏色,要很均勻就是好的。開始有一點點像纖維化的,還可以。你看,像有些洞還不太大,你看,像這個地方還不錯,蠻平均的。這只是概括的。因為它書裡還有別的。下面你看,這個呢就有很多缺漏,就好像葉片散開來。
    問:用什麼看,肉眼看嗎?
    答:用肉眼看不到,把它放大,投在銀幕上。
    這個地方有很多大的洞,從這裡面就可以看出很多的問題。有些是分布位置,這個地方看什麼,這個地方看什麼。還有人是畫圈圈,分幾個環帶。最靠近瞳孔的是和胃有關,再上來和大小腸有關。然後再上來有pancreas、腎上腺、肺、支氣管,有心臟。它分成七圈嘛,最外圈有skin,sensory nerves,第六圈就是muscles,還有血液循環啦、淋巴啦、運動神經啦。第五圈裡面有所謂的大腦、肺、肝、脾、腎臟、甲狀腺......等等。也有人這樣分圈的。這個分圈當然不是你自己分的,它一照出來對準,就會自動列圈圈。這個圖也給你們做參考,如果你們用肉眼也可以看到自己鏡子裡面的虹彩變化,就可以得知身體的狀況。所以,已經慢慢有人去研究虹彩和健康的關係,如同耳朵一樣。
    
    
    
    
    
    
    
    
    
    
    
    
    
    
    
    
    
    
    
    
    
    
    其實我們身上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全身所有的信息。我們生物體,其實是一個全像體。全像有一個特性,如果你照了一張全相片,你隨便剪一塊,不管多大多小。你再用光線一打,發現它並沒有殘缺。所有的information都在這裡頭,只不過角度不太一樣,相當於看的時候,正面與側面。不管你撕得多碎,只要它還有一個面積,圖像會全部都有。我們人體像這樣的圖像,你隨便抓任何一個地方出來,身上的資料會顯現出來。只是它顯現的方式不同。比如像眼睛,就顯現虹彩上的變化,耳朵又是那樣,腳底又是另一個樣子。手也可以、臉也可以......。我也說過,還有人很絕的,再手上扎一個洞,流出血來。然後他用吸水的紙,連續吸了六下。第一滴血代表表皮的,第二滴血代表表皮深層,第三滴更深,到最後一滴是最深的。因為血液當然從最表皮開始流,一直流到最後面中間的。他看你那血液散開一圈的顏色,就知道哪一個系統出了問題。
    所以,身體其實是一個全像體,越看越像。這些其實都只是給我們一些提示,我也沒辦法所有東西都印。實際上我們現在的儀器還做不到就是了。你讓一個人做在暗室裡,你讓他身上散發出來的光線,如果可以把紅外線部分拍成比較寬頻的相片的話,其實也可看出很多我們身上的信息。所以,會看病的人,叫做望而知之,一看就知道,就是這些東西他已經熟練到變成一個直覺了。一看,啪!好多information就進來了。他不是睜著眼睛看,大家也許會誤解,以為是眼睛去看。當然,眼睛是個輔助。只是還有很多眼睛感覺不到的信號波,一進來以後,他會有反應,因為都是人散發出來的。他是一個人,所以也會有反應。
    這些無法一一細述,只能把經絡這個部分大概地瀏覽一遍,以後自己再翻書看就不那麼難了。當然,最重要的是邊學邊用,會比較實在。後面我們要講的,我要把秩序換一下。我本來是應該先講診斷,再講藥。可是藥已經拿來了,我希望你們去認識它,所以我先講藥,講了以後再講診斷,邊診斷就邊拿藥來用,這樣你們就會很快學到用藥。經絡的部分我們就講到這個地方,另外一個應用就是拿]穴道電檢儀去量。下一次我們開始講。
    今天下午我們還是要上到山上去。要記得每一個人負責的藥,去查它的性、味、歸經、功用,用小紙條寫好貼上去,每個人都自己做,至少你手上的幾味,經過你這樣一查,會留下紀錄。別人的以後有機會再好好地去認識。
    
    
    
    
    440
    
    

上一篇:(二十) 經絡 (4)下一篇:(廿二) 藥的性味

Copyright © 梦境天华站
粤ICP备08035557号
200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mst1739
Email:mst17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