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言 | 标签 | 首页 |    
 综合文献   中医古籍   医话医案   妇幼心法   历代本草 
   
 境天书会   医道札记 
   
 古籍知识集成 
综合文献
       >>> 返回总目录       

中医的理念


  陳國鎮


 (一)基本認識
 (二)生命的多重結構
 (三)生死循環的生命意義
 (四)人和自然的關係
 (五)傳統中醫的架構
 (六)辨證論治
 (七)陰陽辨證:負反饋調節
 (八)系統結構
 (九)天人整體觀
 (十)陰陽大論
 (十一)五行
 (十二)五行、氣  <<< 正在阅读
 (十三)血、津、液
 (十四)經絡的電性與生理定位
 (十五)經絡的應用
 (十六)再論經絡
 (十七)傳統的經絡
 (十八)經絡(2)
 (十九) 經絡(3)
 (二十) 經絡 (4)
 (廿一)奇經八脈、子午流注、耳針、虹彩診視法
 (廿二) 藥的性味
 (廿三)藥性歸經
 (廿四) 引經藥、補瀉
 生命的多重結構
 生死循環的意義
 生死循環的意義(下)
 睡覺的信息與心智變動
 人與自然
 中國文化的根源
 醫學形成的原因
 中西醫學的比較
 系統控制論
 辨證論治
 系統論
 系統論(二)
 人與自然的統一
 陰陽學說(一)
 陰陽學說(二)五行學說(一)
 五行學說(二)氣、血
 津液/對經絡穴位的研究
 經絡電性與生理定位
 穴道電檢法
 藥物篩檢法
 傳統的經絡(一)
 傳統的經絡(二)
 傳統的經絡(三)
 中藥的臨床架構(一)
 中藥的臨床架構(二)
 藥物的補瀉與七情
 藥物的七情(續)
 中醫學概論(1)
 中醫學概論(2)藥物的燥濕
 中醫學概論(3)方劑介紹
    体验的过程是每一个人用他自己的身心,同时作为材料和检视器,去搜集和分析自己,给自己下诊断、开药方,妥善治疗自己,将反应仔细地写下来。这才会真正知道中医所讲的阴阳、五行、各种症状、各种药物的感觉是什么。大家必须做这样的功课,但是做功课之前,心里也不要操之过急,先一步步把该学到的观念和方法,先掌握正确,后续的实际运用才不容易出错。以后在适当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也希望在被研究的时候,不要保留状况,要讲出各种资料,让大家分析诊断,因为资料愈丰富,诊断就能愈正确。我用了以上四个方向来看中国文化的起源,可是无论我怎么详说,乍听者总是感到不着边际,一颗心思像是漂在水面的浮萍,没有落地生根,真正要有扎实的感觉,就要在中医学上应用它,心里才会稳定下来。
(十二)五行、氣
    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十九日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生命學研究所
    
      今天下午的禪修課,我們不上山去,在這裡。我覺得大家都不知道我要做什麼,好像就是為了做那幾個動作而跑那麼遠。我的課程有原先設計的目的。有些人已經在那種狀態了,就不需要我費心。不過,還有很多人大概只是跟著作,不曉得是在做什麼,每次好像是去郊遊一樣,(學生:那有!)吃過午飯就在這個地方打坐,一方面帶大家做,一方面讓大家問問題,有些同學可以幫我回答。
    五行為內穩定器模型
      上一次,我們講五行(木、火、土、金、水),最常講的五味(酸、苦、辛、甘、鹹)、五色、五氣、五時(春、夏、長夏、秋、冬)、五臟、五腑、五體(筋、脈、肉、皮、骨)、五官(目、舌、口、鼻、耳)、五華(爪、面、唇、毛、髮)、五志(怒、喜、思、憂、恐)、五神和五聲用的比較少,其他的分類看你的專業,像開飲食店,就常用到五畜。對音樂有興趣,就常用到五音和五聲。
      上次也說過,五行是五種不同的功能,彼此之間有相生相剋的關係。順著藍線的方向就是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個關係要記起來。順著紅線就是相剋,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當然走任何一條路都有生剋的關係。任何一型都有「我生者」和「生我者」。
      相剋之中有異常現象。也就是「相乘」和「相侮」。相乘是說,有一型非常旺盛,它的功能過盛了,就會加強原先要剋的作用,例如木原來是剋土的,如果土太衰,原來的被木所剋的作用就更加強盛。如果木太盛,可以反過來把原先要剋它的金反剋回去。就成了「相侮」。乘和侮是指異常的相剋作用。
      同樣的,火盛本來是會剋金.如果金太弱,不強的火也就自然會剋金,讓金更弱。如果火過盛的話,反過來會剋水。同樣的,水太弱,火自然就反過來剋水。這叫「相侮」。剋得過頭,就叫「相乘」。把生、剋、乘、侮這些觀念弄清楚,就知道古人在講什麼。
      把這些東西弄清楚,目的是要瞭解它的系統運作。
    1, 五行的正負反饋
    所謂「正反饋」,就是朝著一個方向一直偏離的,不管它是朝陽亢,或者是陰衰的方向。如果一直朝著平衡點擺來擺去,朝著平衡點趨近,則稱之為「負反饋」。
    
          木系統 :生發、條達
      火系統:炎熱、向上
      土系統:長養、化育
      金系統:清靜、收殺
      木系統:寒冷、潤下
    
    前面在講黑箱法的時候,就已經講過了。五行裡面,正負反饋都有。所以是系統的互動。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這種關係不斷循環的話,就會愈來愈強化。本來水稍為強勢一點,就會滋養木,木就是肝經。肝經旺盛了,就會帶動火,心經。然後火生土,土生金,金又生水。不斷的相生,成為正反饋,朝一個方向一直偏過去。金剋木,木剋土,土又生金。也是正反饋的機轉。
    再來看負反饋。金剋木,木就衰了;木生火,木衰,所生的火也就弱了;火生土,土也就弱了;土生金,金就弱了;金剋木,金剋木的力量也就弱下來了,所以木就盛了。木盛以後,生火,火就盛了;火盛以後,所生的土就多。土多,所生的金也就多了。金多了之後,剋木就剋得厲害了。木又降下來。又如水生木,木就盛。木盛,剋土就剋得厲害。土生金,金就弱了。金生水,水也就弱了。水弱了以後,木就不盛;木不盛,剋土的力量也就弱了。
    五行的機轉看起來是好簡單的圖,可以裡面隱藏了很豐富的內容。不能單看這五項。單看的話,沒什麼意義,你會覺得把人的機能做這樣的分化,太簡單了。可是,從系統的概念來說,就非常有意義。如果系統變得很複雜,那絕對不是系統,是很怪的東西。五行是正負反饋同時並存在五個子系統裡面。所以,五個子系統有這樣的互動關係,也就形成了所謂的「內穩定」結構。
    木系統在過去的認知裡面,由於「木」的作用是生發、條達。樹木都是往外升,向上長。在中藥裡面,常常找這樣的植物來舒展我們的筋骨。什麼東西呢?最常用的是桑樹。桑樹的樹枝很會發芽,只要氣候不是太寒冷,桑樹就拼命的長。所以,中藥裡面有一味藥叫「桑枝」,有「走竄」的功能。我們身體很多時候是末稍循環不好,就用桑枝來開路,打通身上的瘀結和不通的經絡。另外,桑樹上面寄生的菌類,叫「桑寄生」,用酒來炒過,不熱不寒,溫補的藥,可是讓我們的脊椎骨的循環變得很好。量也可以用得多一點。是一味常用的藥。很多人彎腰駝背的,都會用到這味桑寄生。這就是用「木」的生發條達的特性。我們的脊椎骨是不是要很伸展、很暢達,才是正常的。這是木系統的特性。
    火系統是有炎熱、向上的特性。土系統就有長養、化育的特性。長養是說可以生長和培養。化育是轉化而後增加。例如食物進到腸胃裡面,由於分解和發酵的作用,就轉變成各種有用的營養。有點像在土地上種東西,在爛泥裡面可以種出很好的作物來。就是轉化。
    金系統是清淨、肅殺(收煞)的特性。金是比較收歛的,常常咳嗽的人是金(肺)的氣過於沉悶,收得太厲害了,或者是咳得太厲害,氣就散了.整個人就變得精神比較恍惚。水系統是寒冷、潤下的特性。
    經過了幾千年的應用,我們也發現,有些東西在原來五行的認知裡面顯得不夠。譬如:木系統所對應的「肝血」或「肝陰」,它還有濡潤的作用。從現代的生理來說,肝臟是藏血最多的臟器,當然有滋潤濡養的功能。有時候,在治療上,要加強「肝血」「肝陰」的作用。「肝血」是和血有關係。「肝陽」是指肝臟能夠提供可以轉化出來能量的機轉。「肝陰」呢?每一個臟器都是一個獨立的小生命體。一定有所節制,凡是能夠節制轉化機制的另外一個方向的機轉,就稱之為「肝陰」。懂嗎?
    肝臟裡面所儲存的一些物質,轉化成為能量時,總是有一個機轉。每一個細胞都有這樣的從物質轉變成能量的機轉。使得肝臟變得很有活力,人也因而變得很有活力。可是,也不能過頭,拚命的把物質轉化成能量,人會消受不了,一定要有一個抑制的機轉。這種反向的機轉稱之為肝陰,是有抑制的功能。
      當然這裡面需要提供一點物質。像是在吃的食物中,有一點點膠質的食品,都是有滋陰的作用。在中藥裡面,最常用的滋陰藥物就是當歸、熟地、芍藥,都可以有一點收歛、補血、滋陰的作用。由於滋陰,就可以制陽。有時候在這一方面的東西欠缺了以後,沒有辦法掌握他的變化,就形成「肝陽上亢」。就會出現假性的高血壓。就是肝氣一直往上衝,屬於生發的。血壓高有時候是來自於肝病,有時候是來自於腎臟病,有不同的來源。
      陰和陽其實指的是機轉上的屬性不同,一個是讓物質轉變成能量,來做各種活動和功能;一個是去抑制前者,不要轉化得太快。慢慢的要從實務上去瞭解。以後在講藥物的使用時再細講。
      木 火   土   金   水
    
       木得金剋則成材(中規中矩)
       火得水剋則不焚(不致毀掉整個系統)
       土得木剋則不雍(不會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金得火剋則成器(心情愉快時,心肺得以舒服、正常)
       水得土剋則不泛(水份得以循環,排除毒素)
      正常的情況下,生剋機制是同時存在的,因而得以平衡。古人說:「木得金剋而成才。」「成才」的意思是說,「才能成為規規矩矩。」不一定是成為什麼材料,而是中規中矩的意思。「火得水剋而不毀」,有水來剋火,火的燥動、向上炎熱的程度,才不會連系統本身都毀掉。有時候,太興奮、太歡喜,心臟會受不了。要有人講一些風涼話,讓他覺得被澆了一盆泠水,立刻冷靜下來。有時候要感謝一些人,可以不顧面子,讓我們難堪一下,其實是在保護我們。「土得木剋而不壅」,土多了,就會阻塞。我們常講「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就是說肌肉組織的活動力太強,所需要的能量也就多,很多東西就被帶過去,別的地方就一定缺乏供應。這個地方的「木」已經不是原先的「生發、條達」的功能,而是說,肝屬木,有藏血的作用,可以儲存一些我們平時不需要用到的能量。以「營養物質」的方式來儲存。所謂「木剋土」是說,有一部分能量被儲存起來,不要立即用掉,就不會在能量的轉化上過了頭。
      「金得火剋而成器」,我們常會想到,打鐵的時候要用火去燒。其實不是如此。一個人太悲修的時候,肺就受不了。有時候就要講一些高興的事情,來舒解一下。心屬火,當人高興一點時,這個火就稍為旺一點,肺也就不會那麼的收歛,也就不會傷感。「成器」也就是「正常」的意思。
      「水得土剋而不泛」。肌肉組織不常運動的話,循環就不好,整個水分也就比較差。如果肌肉組織裡面有很多的障礙的話,水就到處跑,又回不來。我們常說,肌肉是第二個心臟。因此,要好好的鍛鍊身體,身上水分的代謝才會正常。否則,水分到處亂跑。到後來,循環的速度太慢,就污染得厲害,黏滯係數就大。一旦黏滯係數大的話,走在經絡也好,血管也好,它的阻抗就大。阻抗一大,通過所需要的時間就長,污染就更嚴重,機能就越來越差,於是水就變成停在那個地方,就容易形成各種水腫。稱之為「水泛」。要用健脾利濕的藥方來治療,加強肌肉的代謝功能。如果真正的問題在於水的話,還要治腎。像慢性腎炎,就要用溫陽補腎的辦法,用真武湯。
      在相剋裡面也會達到自我的平衡。在一般正常的情況,水如果強盛了,它就剋火,火就衰了。火是會生土,土一生就可以剋水,水就會弱水。這些都是在正常的範圍內變動,只是增加或減少一點點,不是很盛,把對方壓下去。
      如果在異常的情形,它的相剋關係就叫做「勝復」。什麼叫做「勝」?中醫裡面常用「勝氣」這個詞。哇,這個「氣」字真會被它氣死。一個氣字用到太多地方了,有時候真的搞不懂它指涉的是什麼意思。有時候是指能量,有時候指的是空氣,有時候又是指現代所謂的生化物質,有時候指的是機轉。在《黃帟內經》裡面有一千多個「氣」字,每一個字的意思都不太相同。
      什麼叫「勝氣」呢?就是「由於自己太過或對手不及所引起的「己所勝」(我剋)的過度克制。」就以肝經來說,它是木,太強勢了,或者是土太弱了,就會形成過度的克制。正常的克制是會恢復的,可是過度的克制就不容易恢復。
      什麼叫「復氣」?就是「平抑勝氣的反作用」,也就是「恢復的機轉」。即使異常,也會達到一個平衡態。看下表的顯示:
    
    
    
    火氣盛,火剋金,所以金氣衰。金氣一衰,木氣就亢,抑制不了木。木剋土,木盛,土氣就衰。土氣一衰,土就不能剋水,水氣因而就泛,過度強勢。水一盛,水剋火,火氣就衰。某一行盛到某種程度之後,就會達到異常的平衡態。
      下面這個表也是一樣。
    
    
    
      
      火氣一衰,金氣就盛。因為火克金,當火克不了金時,金就盛了。金一盛,就會剋到木,木就衰。木一衰,土就盛。土一盛,水氣就衰。水衰就不能完火,火氣就盛。
      小小的這麼一個五行的生剋圖,裡面蘊藏了許多機轉和變化。這樣的機轉,在這裡是用木火土金水這幾個符號來代表,如果把五臟六腑、五志、五味、五色等項放進去,就非常有意思了。
      以五味來說,火是苦,吃得太多苦味的東西,金氣衰,肺的功能就不好。肺要的是什麼呢?是辛散的東西。吃苦的東西時,整個人是收縮的;吃辛辣的東西時,整個人會像是冒火似的,眼淚鼻涕直流,是發散的現象。因此,吃麻辣火鍋時,應該同時吃一些苦瓜。
      在異常的情況下,也是自成一個穩定的態。我曾經看過,在唐榮鐵工廠高爐旁邊工作的人,照說,那個地方溫度非常高,人會受不了,可是那些工人的身體也是很正常。就是他們身體的機制會調來調去,把身體調到一個適合那個環境的平衡狀態,在那裡擺動,自成一個循環。這是說,即使是在一個疾病的狀態之下,它也是自己成為一個循環,只是它已經偏離了正常的狀態。即使差得很遠,已經不在正常的範圍內,還是有一個恢復的機制。不是一直偏離出去,永遠回不來。這裡面是相當複雜的,相生和相剋的樣本非常的多。
      看這個生剋圖,好像很簡單,這是相生,這是相剋。其實不然,可以走這一條路,然後繞回來,也可以走那一條路,然後繞回來。中間可以銜接的路徑有很多條。中醫裡面說,稍為偏離一點點,其實是正常的挫折(frustration)。它本身就有一直相生,或一直相剋的路徑。由於相生和相剋是同時都在進行,所以就會達到一個平衡態。在這裡我要講的是它有許許多多恢復平衡態的機轉,即使偏離很遠,還是有機會恢復得過來。只要五行的互動關係存在,它一定有機會回來。
      如果其中有一行它的功能失常,那互動關係就被破壞了。一旦破壞,所走的路就不一樣,就有可能一直瓦解下去。即使是一個很小的挫折,從五行的相生相剋是說,它固然可以維持一個穩定的平衡狀態,只要五行的互動關係保持住,還是會有機會回復的。
    氣
      什麼是氣?又名元氣、原氣、真氣。不管用那一個名稱,我們都搞不清楚它究竟是什麼。在《景岳全書》裡面說:「人之有生,全賴此氣。」這句話把氣當作是我們生命的本源。在《醫門法律》裡面說,「氣聚則形成,氣散則形亡。」「形」就是指我們這個形體人身。這句話很容易見到。平常上班的時候,每一個人看起來都很像人,下班的時候,就不太像人,因為他身上的氣散掉了一部分,人的樣子就走樣了。所以我們常說,下班時就沒有人樣。
      以現在的生理學和醫學的知識來說,古人所說的「氣」是由三樣東西合成的。第一個是腎的精氣,指的是腎上腺所分泌的腎上腺素,也稱為「腎氣」。第二,是脾胃的水谷之氣,也就是所吃的食物,所喝的水。第三,是空氣。這三個東西在身體裡面所轉化出來,成為能夠讓身體有活動的動力來源。這是古人的瞭解,現在的生理學比古人知道得更多、更清楚。
    氣機
      氣機,也就是氣的機轉,大概分成「升、降、出、入」四項。在《素問?六微旨大論》裡面說:
      夫物之生從於化;物之極由乎變;變化相薄,成敗之所由。
      「化」就是「轉化」。「變」就是「變質」。「相薄」就是「相抗衡」。這段話是在說,如果變化不恰當的話,這個氣機就沒有辦法形成。現在的生理學上,對這些變化有相當多的瞭解,那個對那個,如何環環相扣,是傳統的中醫所不知道的。如果要看身上能量的轉化,在細胞裡面是怎麼儲存進去,怎麼拿出來用,經過那些程序,和什麼東西起變化,然後才轉化出多少的能量。在現代的生理學裡面是知道得非常清楚的。但是由於太仔細了以後,反而搞不清楚整體是怎麼發生的。中醫由於是系統觀為主,只注重大體的變動,對於細節部分就講不清楚了。
      成敗倚乎動,動而不已,則變作矣。
      成敗是指氣機一旦形成,就一直在動。在動的過程中,也會發生一些改變。我們在前面不是講過「蝴蝶效應」嗎?嚴格的說,自然界的系統全部都是複雜系統,只要有一個地方出了狀況,它就變動不已,不斷的循環。有時候會放大那個錯誤的負面效應。生物體的結構是非常複雜的,隨時都有監視系統,隨時都有反制的效應。運用防衛機轉和免疫機能,隨時可以把異常的部分改正回來。可以維持住正常的狀態。
      我們身體最重要的是這個防衛系統。如果這個防衛系統稍為出了問題,身體健康就很明顯的節節變壞。不要說什麼,只要是常常睡不著,你就很容易生病,而且一生起病來,很不容易醫好。為什麼呢?因為變化所產生的失控會越來越放大。
       故非出入則無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
      如果沒有出和入,就不會有生長壯老已。出和入是非常有意思的事。
      近代有一位物理學家,奧地利的薛丁格(Edwin Schrodinger 1887-1961),他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他寫了一本書《什麼是生命》(What is Life? & Mind and Matter 1944. 仇萬煜、左蘭芬譯,台北,貓頭鷹書房,2000年12月)書裡面談到,生物體要唯持一個正常的生理和心理,他必需不斷的把身體裡面的Entropy下降,也就是要把身體的亂度降低,所以人一定要吃東西。因此,身體必需是一個開放系統。有東西進去,有東西出來,才能降低亂度。
      我是不曉得古人是怎麼個想,反正是從觀察來的。不吃飯會餓死,吃進去的東西跑不出來也會死掉。大概不是entropy的想法。不過,有了這句話,我們曉得一個生命體一定要有進有出,才能夠成長、壯大和衰老。
      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這是指氣機。這個「機」就是「機轉」,在維持某一個秩序。用亂度來講,就是在保持一個正常的運作,一旦出現錯亂的東西,就要設法把它排除。所以要「出」。至於不夠的東西,就要想辦法加進去,像現在的生機飲食,其實就在吃食物裡面最有活力的那個部分。因為那一部分的信息和機轉最為強勢。吃進去之後,才能生長壯大。如果氣機沒有升,沒有降,就不會轉化出很多東西。
    氣的類別
      至於氣的類別,古人的分法相當複雜。看一看就好,看多了以後,頭腦反而會糊里糊塗。稍為瞭解一下就好了。
    1, 臟腑之氣:肝心脾肺腎胃等之氣。
      可以想像成能量。可是我比較不喜歡把它說成是能量,原因是能量只純粹是一個量,沒有機轉的概念,那樣就比較不好想像。也就是五臟六腑所有的機轉以及伴隨這個機轉所需要的能量和信息。
    2, 經絡之氣:針刺經穴所得的氣
      札針時候所得到的氣感。這個氣感有很多東西被誤解。札針的時候,一札進去之後,如果是一個健康的人,稍為一捻針,這個針就會是吸得緊緊的,皮也被拉高;如果是身體很差的人,那就像是扎到豆腐,捻來捻去,都沒有什麼抵抗力。原因是什麼呢?後來我才發現,健康的人他的細胞的應變能力很強,針一扎下去,細胞的defense system立刻發現有一個異物入侵,產生極化現象,細胞就去包圍入侵的這根針。
      所有的東西都不可能完全不帶電,多少都會帶一些電。這個地板看上去乾乾淨淨的,你去量它時,就知道它和牆腳的電源是一樣的,都有60Hz在那裡恍動。如果這根針是偏向帶正電。在它附近的細胞都被極化起來,負電的一邊就朝向針。如果這些細胞是健康的、靈活的,就會立刻起極化反應,把針吸得緊緊的。中醫所說的「得氣」,就是這個反應的機轉所產生的正負電的相吸,不是真的有很多能量聚在那裡。如果是身體很虛弱的人,他的細胞就不太懂得對異物入侵起反應,針扎下去,細胞不覺得是外來的東西,也就不起極化反應。這時候去捻針,針下是空空如也,發現不了有什麼東西。在這種情況下,要去調節什麼,也就比較弱,起不了什麼反應。
    3,營氣:與血同行於脈中之氣,能化生血液,營養全身。
      每一個字大家都能懂,排列起來成這一句話,能懂的人就不多了。其實它就是指血液裡面可以立即轉化成能量的細微粒子。我們在飲食裡面消化分解很多食物。從大分子變成小分子,再加上酵素的催化,就轉變成其他的物質形態,跟著血液跑,周行全身,分送到該去的地方,儲存在每一個細胞裡。這些物質可以稱之為「營氣」。很容閉易轉變成能量。
      在《靈樞?邪客篇》裡說:
    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
      「營」是照顧、經營的意思。營氣者是從津液水分裡面慢慢的轉化過來,跑到血管裡而去,轉化成為血,讓運送到四肢,讓所有的細胞都可以得到,貯存在細胞裡面。每一個細胞需要多少,它就貯存多少。它也可以轉化成血液,也可以放到五臟六腑裡面去。很顯然是物質的分布。在《素問?痹論》就說「營者,水谷之精氣也。」不是在講能量,還是在講物質。跑到細胞裡面的粒腺體,貯存在那裡。
    4, 衛氣:行於脈外之氣,在內散於胸腹,以溫煦臟腑;在外行於皮肉之間,以調節腠理之開合,護衛肌表,潤澤皮毛,抵禦外邪之侵入等。
      衛氣己經是能量,不是物質了。在脈外行走,散到臟腑,讓臟腑有一定的溫度。在系統裡面,一定的溫度是很重要的,因為要有一個「操作溫度」,就像雹器用品、汽車、飛機等,都需要有一個操作溫度,才能順暢的運作。
      在外行卡皮肉之間,也就是到了表皮,可以調節皮膚和肌肉組織的開合。保護表皮,潤澤皮毛,抵禦外邪之入侵。這也就是在講一個能量的分布場。
      有時候我們可以很清楚的感覺到自己身上這個能量場的存在。在天氣很冷的時候,靜靜的站在戶外,冷風沒有吹來時,感覺不出來,只是感到身體有一個溫度就是了,可是風一吹過之後,就會感覺身上的一層熱氣被吹掉了。於是就有了相對的比較。有時候自己身體比較偏寒的時候,從人群中過,會感覺到別人身上的熱氣。身體好的人所散發出來的熱氣比較強,分布的範圍廣。
      我們容易受風寒,通常都是這個衛氣變得比較弱,或者是分布的範圍變得比較窄,只到表皮,甚至就貼著表皮。風一吹,寒氣就進入了。這是保衛身體的一個能量分布場。這樣的一個能量分布場最明顯的時候是剛剛運動過後,或者是發高燒的時候。
      比較好的狀況是不要有太高的溫度,從物理學上來說,溫度越高,從身上散出去的熱量和環境的溫差過大,散掉的熱量就會很多。有些人到澳洲玩,找了澳洲土著帶他們去高山上。到了夜晚,這些人就生營火。而澳洲嚮導是打赤膊的,白天很熱的時候,他不怕熱;晚上很冷的時候,他也不太怕冷。後來,他們發現澳洲土人的皮膚可以調溫。也就是說,在夜晚很冷的時候,人家在烤火,而土著嚮導靜靜的坐在旁邊,他的體溫就慢慢的下降,降到某一個程度之後,散熱就比較少,所以即使在那種冷洌的環境,他也不會凍死,還是很正常。
      我們現在因為衣服穿得太多了,反而失去了這種能力。我記得,以前的老人家告誡,不要給小孩子穿太多的衣服。小孩子穿太多的衣服,反而不會健康。我們現在穿多了以後,生命中應有的適應本能都退化掉了。現在少穿一件衣服,馬上就會打噴嚏,越來越豆腐。
      以前在田裡面做事的時候,實在很熱,不可能穿很多的衣服,打赤膊的時候比較多。有時候晚上出去,外面的氣溫還是蠻冷的。穿薄薄的一件汗衫就夠了。我是覺得,人是會自動調節的,如果太依賴外在的衣服,這個調節的機制就越來越沒有了。衛氣是有很大的調節空間,而我們卻不太認識它。我有好幾次,在靜下來的時候,很清楚的感覺到身上的這層衛氣。
      也許現在正是冬天,到浴室裡去洗澡。脫掉衣服之後,靜靜的站著,不會冷,反而會覺得身上有一層衛氣包著。那層熱氣就是衛氣。現在正是時候,夏天就不太可能感覺得到。當然不要碰到水,由於水的比熱太大,一下子就把熱吸收掉。通常在登山的時候,最怕是淋濕,淋濕之後,更怕吹風。風一吹,散熱更快。一不小心,就會凍死。
      在《靈樞.本臟篇》講到:
      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合者也。
      衛氣合,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緻密。
      「解利」就是「能夠放鬆、能夠暢通」的意思。皮膚就調得柔軟,肌肉組織也就緊緊的。《素問.痹論》:
      衛氣者,水谷之悍氣也。
      悍就是慓悍,可以闖南走北,到處跑來跑去。這絕對不是物質,物質沒有辦法這樣,只有能量才有可能傳遞得那麼快。
    5,宗氣
      在《靈樞.刺節真邪論》裡面說:
      胸中(即膻中)積聚之氣,上走息道,下注氣街。
      「胸中」指的是胸口,有膻中穴。宗氣是積聚在胸口的氣。膻中穴是人體所有氣的總匯。一不小心,把橫膈往上一提,就會卡在這裡,可能一卡好幾年,下不去。因此,練氣不要急。慢慢的練,練到丹田有容量之後,就有了緩衝的空間。不要一下子練氣,很緊張,肚子用力一收,橫膈又往上一提,氣就卡在這裡。好多人就卡死在這裡,痛苦得很,又很難醫治。
      「息道」就是呼吸的氣管和肺。「氣街」就是氣所有可以走動的經脈。經絡分布全身,就像街道一樣。
      《靈樞.邪客論》:
      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引呼吸焉。
      這句話告訴我們,宗氣是掌管我們的呼吸功能。
    宗氣的功能
      1, 走息道以司呼吸及音聲:語言、聲音、呼吸之強弱。
      宗氣不足的話,講話有氣沒力,呼吸也微弱。一般人不知道「宗氣」這個名詞,常常誤寫成「中氣」。
      2,貫通心脈,驅動與調節心臟之博動:使氣運行,維持肢體之寒溫與動力。
      管上半身橫膈以上各個器官的活動力。
    氣的功能
      1) 推動作用:如活動、生長、發育、新陳代謝等。
      這種推動的力量是電能。
      2) 溫煦作用:如溫養臟腑及體溫。
      身體不管是多少大小系統合成的,每一個系統都要有一個工作溫度,這個溫度的來源,就是氣。這個氣是熱能。
      3) 防禦作用:如衛氣之護衛肌表,以防禦外邪之入侵。
      在《素問.熱病論》提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這個氣指的就是衛氣。衛氣不是電能,而是電位差。一個存在的信息。
      4) 氣化作用:如血與津液之化生、輸布及轉化。
      這是在講食物或身上的物質在做轉化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能量去驅動它。這個能量是電能和熱能。如果體溫太低,吃進去的食物也不會轉化。因為體能太少,沒有辦法去分解它,就不能轉化。食物從大分子變成小分子,或是不同物質之間的化合,中間都有很多能量的轉換。
      5) 固攝作用:使血流於脈中,不溢出脈外。「氣能攝血」。
      主要是在講脾經。前面講過,脾經管所有身上的肌肉組織,包括血管和血管壁。要怎麼樣血液才不會漏出來呢?就是要每一個細胞都長得很健康,很有彈性的,而且是圓圓胖胖,你擠我,我擠你,擠得緊緊的,就沒有什麼縫隙,血液就不容易從血管壁跑出來。如果太累了,或者是年紀大了,每一個細胞都是軟軟的,細胞和細胞之間的縫隙就變大了,血管裡面的物質就很容易跑到血管壁外,不小心碰一下,就是一塊瘀青。要讓每一個細胞都鼓鼓緊緊的,最主要就是靠電能,每一個細胞都要帶相當多的電能,因為細胞膜內外各自帶了不同的電性,撐在那個地方,撐得緊緊的。氣不足,電也不足,每個細胞都軟軟的。因此,固攝的作用,其實是靜電能和許多的電荷。不是動態的電能。
      6) 統協作用:統合五臟六腑的生理,以維繫彼此的協調關係。
      這顯然是溝通,也就是藉身上的電流或電能來溝通五臟六腑的互動關係。這裡面包含了電流和一般電磁波的能量。
    氣的現代觀
      這六個作用是各有不同的東西在裡面。以現在物理學的瞭解來看,「氣」不外乎三個基本的要素。
    1, 電流:經氣
      什麼是電流呢?就是帶電的粒子流。凡是帶電的粒子一跑動,就形成電流。因此,講電流的時候,一定是指帶電的粒子,像是電子、離子等小小的粒子。我們的燈管裡面、電線裡面都是這些粒子在跑動。剛才講的營氣是電流。更重要的身上十二經的經氣是電流,在手指和腳趾的末稍有所謂的五俞(輸)穴,就是從末稍往身上流過來時,有五個大站,大小不一。不管是內側或外側、手上腳下的經絡,它的經氣流動的方向通通都是往身體的方向。先是小小的電流,流到後來就變成一個比較大的經氣。
      為什麼認定它是電流呢?因為我在做經絡的研究時,突然在實驗的數據上看到這個規律,和古書所講的五俞穴經氣走動的方向完全一致。讓我明白古人所講的經氣其實是在講電流。
      道理其實很簡單。手指腳趾都是尖尖的,會產生尖端放電的效應。能夠放得出去的一定是電子,比較大的粒子由於太笨重,不太會動,而跑不出去。電子是帶負電的。電流就反向流,於是就是從末稍流向身體。在我的實驗數據中,很清楚的顯示電流就是這麼流動。古人講十二經的經氣講得煞有介事的,原先在學針灸的時候,根本搞不清楚它在講什麼,反正把它當一些名詞硬背下來就是了。在這個實驗中才知道原來是在講電流。
    2,電磁波:衛氣、營氣、精專營氣
      在相同的數據裡面又看到了另外一個東西,叫做「精專營氣」。它和數據裡面所描述的電磁波完全一致。剛才不是講過了營氣,我說這個營氣是比較物質化的東西。「精專」的意思是說「從它那裡轉化出來的東西」,指的就是能量。古時的人覺得那好像不是個什麼particle。在《靈樞.營氣第十六》這一篇裡面,就描述了精專營氣的循環過程。等到講經絡的時候再來講。
      一天廿四小時,十二個時辰,在身上十二經裡面轉動一遍,這就形成所謂的子午流注。
      剛才講的衛氣,也就是熱,也是電磁波。可以驅動心臟跳動和呼吸的宗氣,其實也有電磁波在裡面。這個宗氣還包含了一些電動勢,能夠驅動電的態勢,相當於電池的電壓。
      衛氣、營氣、精專營氣都是在描述能量所形成的波動,也就是電磁波。
    3,信息波:臟腑之氣、經絡之氣、衛氣
      剛才講的臟腑之氣、經絡之氣、衛氣的裡面有信息波。古人所講的一個「氣」字,裡面包含了好幾個東西,我們常常被它搞得糊裡糊塗。因為古人沒有分得很清楚。
      臟腑之氣是什麼呢?是臟腑要運作時所需要用到的一些指令。經絡之氣就是經絡要溝通彼此,也要有信息波。衛氣除了維持體溫,預防病毒或細菌等外邪的入侵之外,也要傳遞信息,因此,也有信息波。
      這些都是大家比較陌生的。它和普通的波動非常相似,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它沒有電磁波所具有的「熱」的感覺。電磁波在傳遞時比較容易轉變成熱能,那是細胞裡面所儲存的化學能受電磁波的影響而轉化出來的。信息波比較不會轉變成熱能。例如,我們想拿筆寫字,大腦所輸出的寫字的那個信號,一路傳過來,不會把手臂上經絡的溫度提升起來。只是路過,到了手指尖的部位才有動作。
      還有一個特點是它的速度沒有上限。電磁波的速度有上限,在真空裡面,它的速度就是光速。信息波的速度比光速要快得多得多。
      第三個特性:任何物質都沒有辦法阻擋它。但是在中醫裡面,或在中國人的認知裡面,就把它寫成「旡火」的「炁」。意思是說,它並不是產生熱能的氣。
      以上所說的三種氣是氣的基本本質。
    問:那個衛氣是包含信息波和電磁波兩個部分囉?
    答:對,兩個都有。中醫讓人苦惱的地方就是用一個名詞來涵蓋好幾樣東西,把大家弄得糊里糊塗的。
    問:信息波本身沒有熱能,但是它可以讓其他的東西產生熱能?
    答:對,信息波就相當於一個指令,去到某一個部位,就可以指揮細胞把它儲存在粒腺體裡面的化學能搬出來用,轉變成電能。電能做了功以後,剩下來的殘留物質就是熱能。這個熱就變成身體溫度所需要的熱能。我們會感覺到熱,是因為熱是這個過程進行到最後的產物。
    問:那電磁波可不可以攜帶信息?
    答:電流和電磁波,乃至於熱,都可以攜帶信息波。信息波本身也可以自己行動。在物理學上是有很意思的事。能量可以被物質攜帶。我們隨便敲一下桌子,發出聲響,就是桌子在傳遞能量波。但是能量也可以不憑藉任何物質而傳遞,像太陽光幅射到地球上來,中間幾乎沒有什麼介質。能量波可以獨立行動。同樣的,信息波也是如此。可以藉由物質來攜帶。像我在黑板上寫字,就是物質攜帶了信息波。寫毛筆字,就是由紙來攜帶信息。現在的廣播、電視、行動電話等,甚至用麥克風講話,都是利用電磁波來傳遞信息。信息波本身也還可以獨立傳遞,不需要任何介質。可惜沒有人注意到這個方面。
    問:那電磁波可不可能轉化為信息波?
    答:不能。你問到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這幾年來,我一直在想,宇宙裡面最根本的東西是什麼?到目前為止,物理上的瞭解,是能量。在大爆炸發生的時候,那個爆炸點的能量非常的高。根據物理的原理,這麼高的能量要急速的擴散,就變成了爆炸。在這個爆炸的過程中,有一些能量轉變成基本的particle。這些基本particle再合成複雜的粒子,如中子、質子、電子。再由中子、質子、電子合成原子。我們是從這裡開始來認識宇宙的結構。最近這幾年,我發現,能量好像不是最基本的東西,信息才是。信息在某些條件之下,會變成能量。也就是說,能量只不過是信息波受到了某些限制條件之後,所形成的東西,叫做能量波。所以,能量波裡面一定有信息。如果信息是最基本東西,那就說明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能量是怎麼來的、大爆炸的那個奇點是怎麼來的。由於宇宙裡而本來就有信息波,在某些條件之下,形成了能量。再由能量受到某些條件的約束,形成了物質。因此,物質受限的條件比能量多,能量受限的條件比信息波多。在信息波之上還有沒有更基本的東西,我就不知道了。有了信息波的概念之後,可以解釋好多很有趣的自然現象。
      在宇宙中,有一種星體,叫似星體(quasi star)。它的大小和太陽系差不多大,但是它能產生的能量是太陽的一百兆倍。用現在的核子物理來看,從原子核的融合,或粒子的消失,所轉換出來的能量,永遠不可能得到那麼大的能量。在這麼小的範圍裡面產生那麼巨大的能量,到底是從那裡來?這是很多物理學家非常想知道的事。似星體就相當於一個極大的能源,極大的能量從那裡面湧出來。
      我們也曉得有所謂的黑洞(black hole)。黑洞就是很多很多的物質一直被吸進去,到底吸到那裡去,誰也不曉得。我的想法是說,宇宙裡面本來就是一大堆的信息波,在某些條件合適的環境裡面,信息波不斷的合成轉變為能量,能量就不斷的湧出來,就是似星體。而黑洞則是物質和能量不斷的被吸進去,物質轉化成能量,能量轉化成信息波,又回到宇宙的背景環境中去。這是一種動態的平衡關係。
      而且,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會發生宇宙大爆炸現象。就是在某一個小範圍內,由於條件合適,就發生這種轉化,所有的信息波一湧而來,就產生了極大的能量密度,才會產生大爆炸。
      有了信息波的概念之後,很多天文的現象解釋起來就容易得太多了。在我所瞭解的物理世界,所有的東西都含有信息,而信息也可以獨立存在,自己跑自己的。宇由裡面充滿了各式各樣的信息波。由於有這麼多的信息波在宇宙裡面交織在一起,於是才會形成物理學上所說的「全像」(hologram)。所有的星球其實都是全像波干涉之後所產生一些聚合點。改天我再用一個專題來講。
    氣的病理
      (一) 氣虛
      氣的病理,只有氣虛和氣滯兩個。輕微的氣虛就是元氣不足,氣滯就是氣的流通有了障礙。
      氣虛有幾個原因:
    1) 久病,病得太久,所有的能量都消耗光了,機轉變得很脆弱。
    2) 年紀大。
    3) 先天不足,早產兒或先天障礙者。
    4) 營養不良,
    5) 體力透支,現代的人常有這種現象。以上幾項是因,「氣虛」是證。它的果就是症狀。
    氣虛的症狀有
    1) 呼吸短促,走幾步路就喘得要命。
    2) 聲音低微,氣虛的人講話時一定不會大聲。嗓門大的人氣一定不虛。這兩個症狀是肺氣虛。
    3) 胃口不佳,
    4) 消化不良,是脾胃氣虛。
    5) 遺尿滑精,是腎氣虛。
    6) 自汗、惡風,
    7) 容易感冒,是衛氣虛。
      為什麼氣虛會消化不良?因為我們身上的能量還負責轉化我們的食物。當我們太累、太沒力氣的時候,吃進去的食物就會怎麼進就怎麼出,原封不動,一點都沒有轉化。在做化學實驗的時候,就會發現,所有的反應,只要一加溫,它的轉化就比較快。把溫度下降,它的反應就會變慢。溫度太低,它就不太容易動。所以,消化食物也要化費很多的能量。如果體力不濟時,就沒有辦法扎吃下去的食物轉化成所需要的能量。
      (二)氣滯
      氣滯就是氣機流通的時候有了障礙。通常就是有了阻力,有些是堆積起來的,有些是受到意外的傷害。原因有
      (1)情志不舒。任何的不愉快都會影響氣的流布。我不是曾經教大家拉手指環嗎?只要在腦袋裡面想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身體的能量和氣在傳送的過程中,立刻碰到障礙。更何況鬱鬱寡歡,一定發生氣滯。
      (2)飲食失調;
      (3)起居反常;
      (4)感受外邪;
      (5)意外傷害。也都會引起氣滯。
      氣虛有那些症狀呢?
      (1)局部疼痛或者是脹悶。由於是氣,局部的腫痛有時候重,有時候輕,和血滯不一樣。血滯的疼痛比較固定。氣是會走動的。以前我小時候聽老人家講,氣滯的現象叫做風痛。其實不是真正吹風的風,而是說,定疼痛的部位不固定,跑來跑去,好像風吹來吹去的樣子。
      (2)如果氣滯和氣虛過度了,就形成所謂的氣陷和氣逆。原因還是這些,只是過度了,不僅基本量不夠,往下掉得太厲害。最常見的是脾經的氣,通常都是要升,如果往下降,就會有頭部眩暈,整個氣上不了頭。肌肉鬆垮垮的,沒有力氣,我們的血液就到不了頭部。心臟搏動一下之後,還要靠血管的彈性,一路擠上去,方才能把血液輸送到頭部。血管不是單單像普通的水管,而是有活動力的。當脾經之氣降得太低的時候,整個血管就垮了,僵僵硬硬的,真像普通的水管。一旦沒有彈性,很多東西就上升不了,反而下降。這個下降所產生的氣虛就很嚴重。頭部眩暈、胸部虛滿,東西吃下去後,不會消化。整個人精神不好,全身沒有力陷,肌肉也都往下墜。
      如果是氣陷過度,就成為氣逆。肺和胃的氣通常是要下降的,陷得太過了,結果反而上升。在肺氣的症狀是咳逆上氣,本來是要下降的,上升了,就變成咳嗽。噁心、嘔吐、噯氣,呃逆。
      肺胃氣逆是很難免的,性格、生活習慣、情緒有波動的時候,就會造成這些現象。也很容易處理。用丁香柿蒂散。通常它的藥味和劑量會不太夠。要加枳實兩錢。如果怕寒冷,就加黃耆兩錢。非常好用。十幾年前,帶小孩出去玩,路上犯了氣逆,用了丁香柿蒂散之後,從此就不再犯過。她是情緒高的人,很容易情緒波動,一不小心,就氣逆。她只吃過一次就不再犯。丁香是芳香的,開竅。柿蒂可以降氣。枳實也是降氣。
      喔,時間過了?上課也該吃一種什麼散來的,才不會忘了時間。
    1
    
    
    265
    
    

上一篇:(十一)五行下一篇:(十三)血、津、液

Copyright © 梦境天华站
粤ICP备08035557号
200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mst1739
Email:mst17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