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言 | 标签 | 首页 |    
 综合文献   中医古籍   医话医案   妇幼心法   历代本草 
   
 境天书会   医道札记 
   
 古籍知识集成 
综合文献
       >>> 返回总目录       

中医的理念


  陳國鎮


 (一)基本認識
 (二)生命的多重結構
 (三)生死循環的生命意義
 (四)人和自然的關係
 (五)傳統中醫的架構
 (六)辨證論治
 (七)陰陽辨證:負反饋調節
 (八)系統結構
 (九)天人整體觀
 (十)陰陽大論
 (十一)五行
 (十二)五行、氣
 (十三)血、津、液
 (十四)經絡的電性與生理定位
 (十五)經絡的應用
 (十六)再論經絡
 (十七)傳統的經絡
 (十八)經絡(2)
 (十九) 經絡(3)  <<< 正在阅读
 (二十) 經絡 (4)
 (廿一)奇經八脈、子午流注、耳針、虹彩診視法
 (廿二) 藥的性味
 (廿三)藥性歸經
 (廿四) 引經藥、補瀉
 生命的多重結構
 生死循環的意義
 生死循環的意義(下)
 睡覺的信息與心智變動
 人與自然
 中國文化的根源
 醫學形成的原因
 中西醫學的比較
 系統控制論
 辨證論治
 系統論
 系統論(二)
 人與自然的統一
 陰陽學說(一)
 陰陽學說(二)五行學說(一)
 五行學說(二)氣、血
 津液/對經絡穴位的研究
 經絡電性與生理定位
 穴道電檢法
 藥物篩檢法
 傳統的經絡(一)
 傳統的經絡(二)
 傳統的經絡(三)
 中藥的臨床架構(一)
 中藥的臨床架構(二)
 藥物的補瀉與七情
 藥物的七情(續)
 中醫學概論(1)
 中醫學概論(2)藥物的燥濕
 中醫學概論(3)方劑介紹
    体验的过程是每一个人用他自己的身心,同时作为材料和检视器,去搜集和分析自己,给自己下诊断、开药方,妥善治疗自己,将反应仔细地写下来。这才会真正知道中医所讲的阴阳、五行、各种症状、各种药物的感觉是什么。大家必须做这样的功课,但是做功课之前,心里也不要操之过急,先一步步把该学到的观念和方法,先掌握正确,后续的实际运用才不容易出错。以后在适当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也希望在被研究的时候,不要保留状况,要讲出各种资料,让大家分析诊断,因为资料愈丰富,诊断就能愈正确。我用了以上四个方向来看中国文化的起源,可是无论我怎么详说,乍听者总是感到不着边际,一颗心思像是漂在水面的浮萍,没有落地生根,真正要有扎实的感觉,就要在中医学上应用它,心里才会稳定下来。
(十九) 經絡(3)
    民國九十年3月20日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生命學研究所
    
      足太陰脾經已經講過了,這裡面有幾個重要的穴位。就是隱白、公孫、三陰交和血海。足太陰脾經由腳底往上走,走到胸;然後就接手少陰心經。心經從哪裡開始呢?心經從心臟直直上到下齒齦,然後到眼下的承泣穴,它往下絡就絡小腸,因為心經與小腸經互為表裡經。另一條出到表面的是從胸沿著手臂內側走少陰經一直走到小指頭靠無名指側的指甲邊緣。這些是比較浮面的穴位,他們的名稱如下:從腋窩下的這個穴位叫極泉,出來青靈、少海;然後再下來靈道、通里、陰郗、神門,後面這四個穴位蠻重要的,都很有用。過來是少府、少沖。心經的穴位並不多。靈道、通里、陰郗、神門這四個穴位最常用,少府也偶而用到,暈針時通常會用它來解。常用的四穴位靠得非常的近,我們也就不太去區分它。它對心臟功能有很多的幫助。怎麼找這些穴位呢?是這樣的。這個手掌往內彎曲時有好幾條橫紋,最靠近手掌的橫紋你摸摸看,有一個骨頭是突的;然後再過來一條凹下來的紋路,旁邊有一條筋。用另外一手的大拇指尖端,就靠在這邊緣,大指節手壓的,就是這四個穴位:神門、陰郗、通里、靈道。你摸摸看,這是不是有個動脈通過?心臟不好通常在此處壓一壓,或者是灸也可以。心臟功能不足的話,通常可以在這四個穴位上輕輕地揉。用針則比較少。你只要摸起來,覺得酸酸疼疼的話,穴位就在該處了。通常我們用「灸」是「薑灸」。即切一片薄薄的薑,貼在該處-當然你皮膚要受得了;然後艾草放一點點上去,這樣灸。它會燃燒,溫度慢慢進去。當然,你也可以用手壓。
      這是心經很重要的穴位。你看「神門」這字眼就知道,就是讓你腦袋清醒。「靈道」也是讓你腦袋清醒的意思啊。「通里」就是暢通的意思。「陰郗」就是所有的角落都到達得了的意思。所以,這四個穴位在臨床上其實蠻有用的。少府穴在哪裡呢?你看自己的手掌,不是一條橫紋嗎?上面一條橫紋嘛!然後,小指靠無名指這一側,就是這個骨頭這條線拉下來,相交在橫紋上,就是少府。它通常用來解暈針,或頭暈、噁心等症狀的。
    問:手心橫紋是第一條還是第二條?
    答:啊~有這麼多條嗎?
    問:上面那一條囉?
      接著是手太陽小腸經,它和心經是互為表裡。它是從小指的末端少澤(它和心經的少沖相接)開始,沿著小指的外側,一直上到肩膀的旁邊,繞到前面的缺盆,然後從頸部,一直上到眼睛眼尾附近,繞到耳朵前面的聽宮穴。然後,還有一個分支,從頰車旁邊分一支,分到眼睛的前面。所以,眼睛紅其實有好幾個經絡和它相關。到了缺盆以後,一方面是絡心,一方面就直接連小腸。這是它經絡的循行。
      我們來看它幾個經絡。這是陽面經絡,手的陽面經絡是從手走向頭。這裡面一個少澤,它在指甲旁邊,也是相同的寬度,大概是2毫米左右。然後再過來,看到手掌前小指末端的指節,這個穴叫前谷。再過來有一個很有用的穴位,叫後谿。後谿可以治療腰酸背痛......(眾人:喔~~~!),你們這麼興奮啊,好像老人家似的。然後過來腕骨、陽谷-陽谷就在手腕這邊凹的地方。如果你了解身體的骨節的話,很容易找到穴位。腕骨就在骨節前;陽谷就在骨節後。然後有一個穴位,就是養老。這個穴如果好好地去調節它的話就可以活得很老很老(眾人笑),養老是長壽穴。
    問:老師,養老是在骨頭上嗎?
    答:這個很難找,等下再來找。它是一個很不容易找的穴,它是在這個骨頭正上方。
      接著是支正、小海-這個小海大家很熟悉,它底下有一條麻筋。再上來是肩貞、臑俞。過來是天宗,這天宗等一下用手壓就可以了這是好舒服的一個穴位。再上是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顴ㄌ一ㄠˊ,上到聽宮這個地方來。
      我們來看後谿,它一方面可以治腰酸背痛,一方面可以治牙疼。為什麼呢?你看看,它是在這個地方。很好找,你手一握拳,剛才那一條橫紋(感情線),不是有一個突起來尖尖的地方?這個尖尖和骨頭之間的地方,就是後谿。「後谿透勞宮」就是從後谿穴透到勞宮穴。兩個穴位一起針,一針就過來。(眾人:喔~好可怕!)手掌要張開,握著不好針。後谿治腰酸很有用的。
      養老很難找的。它手要這樣拐起來,摸了以後手要這樣轉一下,轉到那個縫。這個很不好找,即使找到了,我也不太敢針。因為就在骨頭上,弄不好會骨膜發炎。還不如大拇指按在上面,手腕動一動,就可以了。因為它位在凹洞的斜縫裡面。它只有在這樣轉起來、這樣轉回來的時候,這個縫中間。我都常常找半天,找不到它。只有在某個角度時,它有個縫。轉一轉就好,不要去針它。因為它薄薄一層皮,很容易一針到骨頭上。
      天宗也就是我們肩胛骨中間有一個穴位。用手壓就可以,根本不需要去針它。因為這層皮下就是骨頭。上面脖子地方盡量不要去針它。天宗我一壓你就知道。我們工作啦、睡覺啦,有時會有點酸痛時壓這個地方。不能壓太用力,次數不能連續太多次,怕壓到骨頭發炎。彭長這樣壓一壓是很舒服。
    問:可以治五十肩嗎?
    答:可以試試看,但效果我就不曉得。
      下面接著是足太陽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經絡。我們看一下它的循行方向。膀胱經從眼睛內角(目內)起,沿著這個上。在此有個問題,書上圖把它畫交叉,其實不用,它是直上的。你如果練功練到某種程度就可以感受到它是直上的,或是用電針也可以。它原來的圖是右眼的跑到左邊,左眼的跑到右邊,不對!
      膀胱經上到頭頂之後,一直下-它當然有分支到腦部、到耳朵後面-這一下就分成兩條路,這兩條路中間就是一條肌肉。到了腰部就到腎,因為腎經和膀胱經是互為表裡經;然後再連到膀胱。它就在尾椎骨的地方會上下一下,然後(平行)分斜下來,一直到膝膕(膝蓋後面彎的地方)才連起來。沿著腿的後側一直下到後面,這裡有兩條肌肉-如果你腿肌肉發達一點,一用力肌肉就會鼓起來,就有一個銜接的地方,那叫做承山。沿著後面直下到腳踝、腳跟,沿著小指的外側,一直到小指末端,從小指的末端分一條線到腎經。這是它大致上的循行方向。
      膀胱經的穴位非常多,一邊有67個穴位,是最大的經絡。而且,所有的病症,都可以在膀胱經上找到對治的穴位。我們來看這些穴位。
      你看看,從眼內角的睛明穴開始,到眉頭的攢竹穴-這個有人扎針的,扎針時你眼球不能動來動去的。它可以治療近視眼,但只是紓解一下,無法根治。其實,眼睛要亮一點,壓一壓攢竹也很好,不過你指甲不要太尖。再直直往上到眉衝、曲差、五處,這些都在頭髮裡面。到了頂上,就做通天,這個通天不是百會喔,百會是在正中央。然後絡卻、玉枕,玉枕就是我們練氣功時,跑到這個地方常常過不去。其實,如果你知道骨骼的結構,玉枕是位於一塊骨頭的縫,然後下來天柱,就開始分兩條啦。走中間的是大杼(編按:杼音ㄓㄨˋ),這個是什麼地方呢?你手一摸,脖子稍微低一下,摸起來骨頭特別凸起來的地方,有沒?再下來是風門,取名「風門」就是很容易感冒,風一吹就從這裡鑽進去。所以,孩子幼小的時候,都給他穿後領較高的衣服,有點像和服。晚上睡覺的時候,就算翻來翻去,風門這個地方也不會受涼,就不會感冒。你可以試試看,當你快感冒、鼻子有點養養的時候,以手掌搓熱貼在此處,想要打噴嚏的感覺就會紓解。當然要及時,若風寒已入也來不及了。
      下來一個骨節和肋骨旁邊,不是有間隙嗎?那個間隙就是一個穴位-風門、肺俞、厥陰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這個是中間跳了一個。這個「俞」以前我們唸ㄩˊ,其實是唸ㄕㄨ,同「輸」字。膽俞、脾俞、胃俞。好,這個胃俞我講一下。因為你身上其實很多都是迷走神經在這邊,如果你胃突然不舒服,與其在前腹壓來壓去的,不如找人在後面從上一直壓下來,壓到哪一個地方很痛,就在那個地方多壓幾下,立刻就好了,效果很快。所以,當胃功能有些不穩定時,胃俞會有些不舒服,可從背後去找。當然,有時不一定是胃啦。
      再過來三焦俞、腎俞。腎俞就和腎臟有關係。氣海,這個講到任脈時會說明,它和丹田很靠近。大腸俞、關元俞,這些都是在丹田的位置。這一下來,就到了尾椎骨這一塊。你們不曉得有沒看過人家撿骨,這大概曾深根最熟了。尾椎骨拿起來就是一塊,三角形,左右各四個洞,就是上、次、中、下四個洞。上ㄌㄧㄠˊ、次ㄌㄧㄠˊ、中ㄌㄧㄠˊ、下ㄌㄧㄠˊ這四個穴,治療坐骨神經痛,或腹腔器官、婦科毛病很有用。但是這個洞不是直的,它是斜的。所以扎針時要按一下,角度對了才扎進去。如果你找對的話,你一捻針,原來的疼痛突然就痛起來。停針約30分鐘,一次大概就可以解決了。我用過。左右兩邊各有四個,共八個穴。
      然後就下來(這旁邊其實還有啦)是小腸俞、膀胱俞、中膂俞,再過來就是白環俞,這個是比較靠中間的、脊椎旁邊的,這個等下再告訴你們。
      還有,分叉分出來比較靠邊、靠肩胛骨的,這也是一個個的肋骨縫。你看看,附分、魄戶、膏肓,人家說病入膏肓,就是指這裡。神堂、噫譆、膈關,為什麼叫「噫譆」?這個穴位如果找對了,一壓一定會有「ㄟ唷!」這個聲音,這個名稱是形容它的反應。魂門、陽綱、意舍、胃倉,有時候胃倉的地方可以壓。肓門、志室,然後再下來是盲肓、秩邊,然後到了中間靠底下、靠臀部和大腿之間的橫紋,這個叫做承扶。
      我們現在看這些穴位壓不勝壓,可是我們常常用它。尤其是帶小孩,小孩很不安寧時,我們有時會摸摸他的背,這一摸啊,你看多少穴位?五臟六俯都調節到了。老人家很喜歡小孫兒幫忙搥背,咚咚咚地,小手不軟不硬,力量又不會太重,這一搥啊很舒服。現在不是很多按摩嗎?也是在按這邊,這一按全部都到。這個中間,最不容易碰到,我們大雁功兩邊一夾進來,就是這邊。因此,大雁功的做法,你一定要做對,否則這些穴位,你完全沒辦法動到它。所以我告訴你們,一定是手肘往後頂......,頂到不能頂了,這時它就會夾......,夾到極限,然後張開來再往上,而不是一下子張開來,那樣沒辦法有比較好的刺激。這一帶,你看看膏肓穴、神堂,神堂也表示如果刺激它,精神狀況會比較好。這些都是很有用的穴位。
      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撞牆。據說王永慶就常常練撞牆功。不過,你要找對地方,吸一口氣,自己調整姿勢,一邊一邊地轉。當然,太用力把骨頭撞裂了。很多人擁抱時摸背,就是在調整五臟六腑。你別看「背」平平凡凡的,其實它很多機關。所以五臟六腑所有問題,都可以從膀胱經來解決。這些穴都沒有辦法一個個來,反正手搆不到自己的背。
      到了夏天,常有人中暑,會胃翻騰,就要刮痧。刮痧很多人就掐肩膀,那個沒有效。最有效的是肩胛骨旁邊,肌肉會鼓起來。你就抓起來彈一彈,雖然沒有辦法像橡皮筋那麼好彈,但是抓得起來-健康的人就抓不起來。這個方法只要幾秒鐘,立刻就好了。這是舉手之勞,如果看到旁人有中暑的現象,在翻胃,整個臉色也很不好看,就是這一帶的溫度調節亂掉。你趕緊抓一抓這裡,一下子就好,不需做別的。抓好了以後喝喝水,就行了。
    問:可以按摩何處?
    答:如果眼睛不舒服,有時可以壓一壓攢竹穴。要記得,指甲真的是很危險,這個地方不小心會滑動,這一滑動,咻~!的一下就戳出兩條傷痕,所以要格外小心。其實,你摸摸看眉頭其實有個微微的凹痕,就是那個地方。穴位經常都是在轉角、凹槽處。
    問:剛剛那中暑可以刮痧嗎?
    答:對!也可以刮痧,剛才我忘記講了,刮痧其實就是在背上。
      接著穴位是會陽、承扶、殷門、浮郤、委中。委中是個大穴,等下再來看這個穴。合陽就是這個骨頭往下,在骨頭上面一下來的地方。承筋還在肌肉上面。然後,這裡有一塊肌肉、這裡有一塊肌肉。它正好交會的地方,叫承山,這和前面胃經的豐隆一起治五十肩,從那邊一針扎過來,叫「豐隆透承山」。接著,再往外側斜一點,叫飛揚,「飛揚」的意思就是可以使得你的筋較俐落,走起路來會像飛的一樣。過來是跗陽,這已經到脛骨旁邊了。往下腳踝骨外側邊有一穴位叫崑崙。到了腳跟旁邊有仆參、申脈、金門、京骨、束骨。這束骨其實和生殖系統有密切的關係,它和女性的卵巢、男性的攝護線有關。這是檢查男性攝護線有無毛病的穴位。過來就是小指第二節靠腳盤的地方,叫通谷。到小指頭指甲旁邊的較至陰。
      這裡面的大穴是委中穴。你看看常用穴位口訣裡面,「腰背委中求」,它是非常大的穴位。怎麼說呢?因為有一條很大的神經從這裡通過,所以這個穴位一針下去,全身癱瘓。
    問:嗄~全身癱瘓?
    答:全身軟掉,完全沒有辦法。這個委中穴等下站起來壓。
      自己很難扎背後,所以我們通常是以握權去敲它。我們找這個委中穴。自己壓也可以。你看這是膝膕......,其實是在骨節......這不是下腿骨嗎?在這縫這個地方。
    問:正中間是嗎?那條線的正中央?
    答:正中央!
    問:腳要?
    答:要直的。
      這是非常大的穴,扎針也可以,但扎針一定要趴著,不能站著喔!它那神經反應很強,腳會彎,不自覺的會抽,針就會彎掉,起針就很難,所以一定要趴著。但是,扎針也不要太凶,不能刷~一下就扎進去,因為那個地方的肉很嫩,針很容易下去。扎太快很容易戳到骨頭上。它是在兩個骨頭交接的縫裡面、中間。
      這束骨穴也可以從旁邊這樣扎,治療頭痛。所以說,「頭痛醫腳」這句話就是講這個。
    問:要插到哪裡?
    答:從側面扎進去,也可以治療偏頭痛。我以前有一個學生,十二年的偏頭痛,被我扎了一次,好了。後來改學中醫去了。就是這個穴位。這個穴位很容易找,不過要脫鞋子就是了。
      束骨很好用。還有一個穴,也可以治療頭痛,就是崑崙。你外腳踝骨最凸的地方,往後靠邊的地方,不是凹下去嗎?那就是崑崙穴。很容易找,就在旁邊。
      足太陽膀胱經下面是接到足少陰腎經。腎經的循行,是從腳底這個小指,繞到腳底盤的中心,那邊有一個湧泉穴。然後,沿著內腳踝轉了一圈,緣著後側一直上......上,然後你看,它這個走啊,會進入到脊椎骨的裡面,跑一段,連腎經;然後再跑下來,再往上走,就跑到表面來了。所以,它有一段是在中間的。
      你看這銅人像,沿著身體靠內側,比較靠中間的那一條線-不是正中間,是正中間的兩旁。連上去,一方面絡膀胱;再往上走,從肝臟旁邊過。再上來,一方面連心。中醫裡常說「心腎不交」,心經和腎經功能不是很和諧的話,容易失眠。再往上走,就走到喉嚨,經過整個喉嚨;其實它還會走到耳朵旁邊,這個地方書上圖沒畫清楚。
      這是足少陰腎經,它本來是從膀胱經這個小指連過來的,但是這是走裡面,圖上就沒畫。這是外面的湧泉穴。當你走很久的路,腳底心很酸痛,就是該處。如果你腳底紋線很清楚的話,湧泉就在這兩條紋相交之處。
      進來到了然谷(它的前面是足太陰脾經),這樣繞內踝轉一圈。接著是太溪、大鐘、水泉、照海。這幾個穴位,通常我都不太去扎它,皮很薄、連肉,所以很容易碰到骨頭。再往上到復溜、交信,再上一點點,就和三陰交合在一塊兒,這個圖並沒有畫得很標準。過來是築賓、陰谷,到這個地方是腳的部分。這裡面復溜穴經常用來作為補腎的穴位。腎功能比較不好的時候,復溜、交信都很常用。通常不扎針,僅以灸的方式處理。我們常常說,吸氣往腳底→吐氣,事實上就是從湧泉。所以你去壓壓腳底心,湧泉壓得到嗎?這是腎經在腳的部分。
      身體的部分呢?就是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俞,這肓俞就在肚臍旁邊(我們背後也有一個肓俞)。商曲、石關、陰都、通谷,這已經到胃了。幽門、步廊......,這幾個穴在武俠小說裡最常見,有沒?神封、靈墟、神藏、彧中,「彧」唸ㄩˋ,它旁邊是三撇。俞府。就在這中間,你看這個圖,這些穴都是位在肋骨縫處。你用手指壓就可以了,不要針它,因為肺在這個地方,如果針破就會變成氣胸,不要隨便亂針。所以,身體盡量不要去碰它,手腳比較沒關係。
    問:胸部所有的穴位都在肋骨縫裡嗎?
    答:幾乎都是。
      腎經接手厥陰心包經。心包經其實是什麼呢?古人說是心臟的包膜,其實是血液循環系統-比較大的循環系統。你看,它心臟從心臟的動脈開始,往下絡到三焦。因為古人把身體分成三個水分運輸系統,後來才發現這水分運輸系統,和內分泌有關。所以,心包經是絡三焦-三焦是三個區域:下焦、中焦、上焦。
      心包經和心臟有密切關係,從這裡出來,從手掌正中央一直出來,其實這個有一條中央神經節從這裡下來。然後連到中指,這叫中沖,這個掌中間就有勞宮穴;還有一條就連到無名指這邊來,跑到裡面去了,所以我們看穴位,通常沒有看到這個地方。
      來!你們看看這圖。這是心包經裡面一些大穴。從乳頭旁的天池,走手臂(陰面)中間這條路線,經過天泉、曲澤。曲澤穴的外側是肺經的尺澤,內側是心經的少海,這三個穴都大約位於手臂陰面肘彎處。往指尖方向走,手肘中間有郤門,這是在骨頭旁邊。接著是間使、內關、大陵、勞宮、中沖。
      內關是個很重要的穴位。口訣裡有「內關心胸胃」,心臟、胸部或胃-也就是腰以上的不舒服,很常用此穴。有時候老人家胸口好悶,怎麼辦呢?搥背是一個辦法;另一辦法就是壓內關。害喜的時候,也壓內關。它怎麼找呢?這又用到手三寸。手掌和手臂之間不是有橫紋嗎?另一隻手的四指併攏,就是三寸。邊緣靠在這橫紋的邊上,手指併攏,並且與手臂垂直。食指第二節的邊緣,在這手臂中間兩條筋的凹槽裡,這個穴位就是間使。小指疊壓在橫紋上,中間就是大陵。從間使往大陵的方向退三分之一,仍在這兩條筋中間,內個叫做內關穴。這個自己可以用,幫人家也很方便。這是很有用的穴位-「內關心胸胃」我們身上有好多穴位點,都可用來調理身體。這個地方用力壓沒什麼關係,因為它位在兩個骨頭中間,不會傷到骨頭。只是壓了很酸就是了,而且筋有時會拉得很緊。其他地方不要去動它,像這個地方你要壓不容易。因為這個中間,變動空間比較大,有時稍微不小心就抓不到穴位點。但內關穴用得最多。
    問:少沖是不是每個指頭上都有?
    答:對,這個上面。它叫中沖。這個中沖配合我們後面要講的「十宣」,可以治暫時性的血壓高。
      再下來就接手少陽三焦經。三焦經其實沒有所謂的臟器,它只是三個區段。在中醫裡面把它想像成水分調理的的通道,所以叫做「決瀆之關」。它從無名指的指甲邊開始,沿著無名指靠小指的邊緣,一直走......,走手背的正中央。等下有一個穴位,就是外關(在內關的外側),沿著這一直上,上到這個頂上。你看,到缺盆附近。再繞回到背上,再繞到耳朵後面。耳朵後面不是有一個骨頭稍微鼓起來嗎?它是在骨頭下,就是這個點。然後再繞到耳垂旁邊,靠著耳朵邊邊,就這樣上。一直繞到這個上面來,到角孫(走裡面)上到頭維這個地方,再下來。另外一支就從這邊跑,跑到眉毛尾巴(絲竹空),也跑到眼尾。然後這個繞下來,跑到眼睛下方。這是三焦經在頭部的循行。
      這裡面有幾個穴位,我說明一下。從這裡關沖、液門、中渚。這個液門,有時配肺經的魚際,可以治療牙齦發炎。接著是陽池。你看,這裡有陽谷、陽谿(大腸經)、陽池,都在手腕上。還記得陽谿做什麼用?治療心律不整嘛!手這樣撐開來,手腕邊緣不是有兩條筋嗎?兩筋中間有凹洞,就是陽谿穴,它可以治心律不整。
      再上來就外關,它在剛才內關的外側。然後支溝。支溝就是沿著這個骨頭稍微上,口訣裡叫做「脅肋尋支溝」,脅勒就在肋骨側邊,這個等下我們再來找。過來是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天井是神經通過的地方。然後是清冷淵、消灤、臑會、肩ㄌ一ㄠˊ,跑到耳朵後面是天牖,翳風、瘈脈。耳朵中間對過來,就是在那骨頭上,叫盧息。
      耳朵正上方是角孫。這個角孫穴其實很有用,只是我們不曉得用它而已。在Voll穴道電檢法裡面,是用它來看中腦的狀態穩不穩定。它是在哪裡呢?很簡單。你摸自己的耳朵,最上沿的地方,然後手指的方向對著頭顱骨,那個就是角孫。在穴道電檢法裡面,就量這個穴位看是否正常,即可知中腦電性是否正常。你壓壓也有點酸酸,摸它有點凹進去。耳朵不舒服,或是側面的顏面不舒服的時候,我很習慣拿電針電這個區,包括角孫、天牖和翳風這一帶。這一電啊,它會連到上面來,這邊會抽動。電一電就好了。或者是中耳發炎,擦藥也擦不到,因為耳膜薄。有一個好辦法,我自己磨了廿年,就在這裡電一電,過了幾分鐘,裡面發炎的狀況就一直減退。只要電幾次中耳發炎就可以完全好了。
    問:哪一個天牖?
    答:天牖、翳風的地方。耳朵後面不是骨頭和頸銜接處,有一個凹的地方嗎,就在那個凹的地方,用電針電一下,非常有用。
      我這個屢試不爽,尤其是發炎,電一電十幾分鐘就已根治。你看,天牖下來,在這翳風的地方,它其實是分叉的。一個沿耳後,一個沿耳前。耳前到耳門穴。耳門在耳朵前一小片門骨旁邊。嘴巴一張開,不就一個凹進去嗎?就是耳門。那個我不常針,一針,他一啊,那骨頭力量很大,那針立刻就會彎掉。
      一直連,和ㄌ一ㄠˊ、絲竹空,眉毛尾有個骨頭的地方,有個凹下去的地方,此處有時用來治療眼睛不舒服,比如看電腦看多啦,以前的人都用扎針,其實我現在蠻喜歡用電針。就是用一個小電壓,放在這,左右各貼一個電極,這樣電一電,等下把電極換一換。
    問:為什麼要換?
    答:因為我們平常用的電壓,大概一個方向。你要換一下。
      這裡面的支溝,就在外關上一寸。「脅肋尋支溝」。實際上,這兩個穴位......,這個不太好壓,因為這個是在哪裡呢?你這樣手一握拳,它是在小指的骨頭,和無名指的骨頭這個地方。扎針通常是這樣扎進去的,一扎就是兩個穴位。
      可是事實上這個中渚很重要。左邊的中渚和胰臟的尾巴相對應;右邊的中渚是和胰臟的頭相對應,這很奇妙。所以,其實糖尿病可以去測量這兩個穴位,看是胰臟的頭,還是尾巴出問題。如果壓一壓這個穴位,也等於是在維護胰臟的功能。可是,你這樣一壓,手指一定要在這邊撐它,這一撐,心經的少府也就在這裡。所以,中渚穴其實是蠻有用的,但是在傳統的經絡裡面,並沒有特別強調,可是在Voll電針裡面,卻發現它非常奇妙。最近西醫的研究裡,才弄清楚胰臟哪一邊容易出問題,因為出問題,才導致糖尿病。可是,他們還不知道手上的穴位可以對應,一邊是頭,一邊是尾。因為胰臟的頭在右邊,尾巴在左邊。所以它和解剖位置有關。三焦經這條經絡其實是管內分泌的,你就可以想像它的重要性。三焦經不能失常,一失常情緒功能就變得比較亢奮,焦慮、不安。古人無法用內分泌的方式來想,就說這是水分調節不對了、太乾燥......,有點焦躁。三焦的「焦」就是這個意思。
      
    
    
    
    419
    
    

上一篇:(十八)經絡(2)下一篇:(二十) 經絡 (4)

Copyright © 梦境天华站
粤ICP备08035557号
200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mst1739
Email:mst17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