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言 | 标签 | 首页 |    
 综合文献   中医古籍   医话医案   妇幼心法   历代本草 
   
 境天书会   医道札记 
   
 古籍知识集成 
综合文献
       >>> 返回总目录       

中医的理念


  陳國鎮


 (一)基本認識
 (二)生命的多重結構
 (三)生死循環的生命意義
 (四)人和自然的關係
 (五)傳統中醫的架構
 (六)辨證論治
 (七)陰陽辨證:負反饋調節
 (八)系統結構
 (九)天人整體觀
 (十)陰陽大論  <<< 正在阅读
 (十一)五行
 (十二)五行、氣
 (十三)血、津、液
 (十四)經絡的電性與生理定位
 (十五)經絡的應用
 (十六)再論經絡
 (十七)傳統的經絡
 (十八)經絡(2)
 (十九) 經絡(3)
 (二十) 經絡 (4)
 (廿一)奇經八脈、子午流注、耳針、虹彩診視法
 (廿二) 藥的性味
 (廿三)藥性歸經
 (廿四) 引經藥、補瀉
 生命的多重結構
 生死循環的意義
 生死循環的意義(下)
 睡覺的信息與心智變動
 人與自然
 中國文化的根源
 醫學形成的原因
 中西醫學的比較
 系統控制論
 辨證論治
 系統論
 系統論(二)
 人與自然的統一
 陰陽學說(一)
 陰陽學說(二)五行學說(一)
 五行學說(二)氣、血
 津液/對經絡穴位的研究
 經絡電性與生理定位
 穴道電檢法
 藥物篩檢法
 傳統的經絡(一)
 傳統的經絡(二)
 傳統的經絡(三)
 中藥的臨床架構(一)
 中藥的臨床架構(二)
 藥物的補瀉與七情
 藥物的七情(續)
 中醫學概論(1)
 中醫學概論(2)藥物的燥濕
 中醫學概論(3)方劑介紹
    体验的过程是每一个人用他自己的身心,同时作为材料和检视器,去搜集和分析自己,给自己下诊断、开药方,妥善治疗自己,将反应仔细地写下来。这才会真正知道中医所讲的阴阳、五行、各种症状、各种药物的感觉是什么。大家必须做这样的功课,但是做功课之前,心里也不要操之过急,先一步步把该学到的观念和方法,先掌握正确,后续的实际运用才不容易出错。以后在适当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也希望在被研究的时候,不要保留状况,要讲出各种资料,让大家分析诊断,因为资料愈丰富,诊断就能愈正确。我用了以上四个方向来看中国文化的起源,可是无论我怎么详说,乍听者总是感到不着边际,一颗心思像是漂在水面的浮萍,没有落地生根,真正要有扎实的感觉,就要在中医学上应用它,心里才会稳定下来。
(十)陰陽大論
    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五日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生命學研究所
    
    一、陰陽屬性
    屬性空間時間季節性別溫度重量光度事物狀態陽天晝春夏男熱輕明升 外散 動陰地夜秋冬女寒重暗降 內歛 靜 陰陽是一種屬性的分化。所有屬陽的部分,都具有上升的、明亮的、輕的、往外散的、動態的性質;屬陰的部分,則是靜態的、內斂的、沉降的、昏暗的、凝重的。就溫度而言,較寒者屬陰,較熱的屬陽。
    
     屬性 人體部位 組織結構 功能狀態 陽 表 背 上 皮毛 六腑 氣 衛 興奮 亢進 陰 裏 腹 下 筋骨 五臟 血 營 抑制 衰退 如果從人體來看陰陽,人體部位表皮屬陽,裡面屬陰;背部屬陽,腹部屬陰;上半部屬陽,下半部屬陰。從組織結構來說,皮毛屬陽,筋骨屬陰;六腑屬陽,五臟屬陰;氣屬陽,血屬陰;衛氣屬陽,營氣屬陰。就人體的功能狀態來說,興奮的、亢進的偏陽,抑制的、衰退的功能屬陰。以上是從人體的生理、組織結構、部位等等,來看陰陽。
    屬性 病  症 脈     象陽 表 實 熱 數 浮 滑 實 洪 大陰 裏 虛 寒 遲 沉 澀 虛 細 小 若從病理來看,症狀屬於表症、實症、熱症的屬陽。也就是說疾病是偏向表面的、很強勢的、顯著發燒的(正常性的發燒,體溫上升,還不至於痛苦的地步)屬陽。如果疾病是在裡面的、內在的、虛寒的屬陰。從疾病的脈象來看,脈跳得快的、比較浮的、比較滑的、比較紮實的,或者是很宏大的脈屬陽;相反地,比較遲的、沉的、澀的、虛的、細小的脈象,是屬陰。這是借用陰陽這種簡單的屬性,來劃分疾病的類型。
    
    體位上陽下陰表陽裡陰背陽腹陰病症實陽虛陰熱陽寒陰表陽裡陰
    我們上次也曾經談到,陰陽中還有陰陽。也就是說:陰中有陰陽可分,陽中也有陰陽可分。不論是看哪一面,這都只某個層次上所作的簡單劃分。再細地推敲,還可以分出更多的陰陽。上次有個寫錯的地方。如果從體位來看,上陽下陰,表陽裡陰,背陽腹陰。所以不要用這個「陽亢陰衰」的分法。
    病症方面,實症是陽,虛症屬陰;熱症屬陽,寒症屬陰,表面的症狀屬陽,裡面的症狀屬陰。你看,實症裡可以分熱症和寒症。實症就是來勢洶洶的意思,它可以是熱的情況,也可以是寒的情況。比如說有些症莫名其妙就發冷,那個是實症裡的寒症。這個「寒」也可能是很躁動的,讓你沒辦法安定下來的,屬陽;如果這個「寒」讓你很瑟縮的,則屬陰。上一次講到這個地方。
    二、陰陽互根
    陰陽並不僅止前述的特性,陰陽還會互根,它是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的意思。在《黃帝內經》裡談到「陽根於陰,陰根於陽」,就是說陽是來自於陰,陰又是來自於陽。這講起來好像有點矛盾,其實不矛盾。前面我們講過「因果循環」,因因果果,現在的因也許是以後的果,以後的果也會導致下一個果的因。甚至於後面的果,會影響到現在的因。為什麼呢?因為前面講過系統的反饋(Feedback)。你有一個結果,因為要那個結果,所以你調整了這個因。這個因受那個結果來擺佈,果已經變成因的因。比如說我們走路一腳踩歪了,發現是由於地面不平的關係,於是就開始轉個方向來走路。本來想直直往前走的,可是由於地不平,一踏上去,使得腳拐了一下,於是原先指揮走路的那個「念」就調整了,跟著就調整了你的步伐。這就是feedback反饋的動作。這個反饋的動作就是把「果」倒回到「因」裡面去,把「因」也改掉了。
    正因如此,我們才可能把「業」轉掉。佛教裡講的「業」,就是影響你今生或來世許許多多生活模式、智慧才能的「因」。但是由於在你實際生活中,受到了一些由這「因」所產生的「果」,就是「果報」。由於有了這個「果報」,發現「因」需要調整。這個「因」受了那個「果」的影響而做了某種調整,從而產生新的「果」。有了新的「果」之後,它又會告訴我們:這樣的「果」是什麼「因」造成的?它到底是好的,還是不好的?
    這樣反饋的省思,讓我們不斷地調整「因」。有些「因」很容易調得過來,有些則不是那麼容易。但是,只要慢慢調,它總是會轉。為什麼呢?在前面我們講過的「蝴蝶效應」,只要你肯轉,小小的一個轉變,就可能導致很大的效應。只要因果不斷地循環,就可以導致很大的改變。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這個是宿命,那個也是宿命,其實不然。在大的趨勢上看,好像有個宿命,比如作為一個人,就一直都是人,無法一下子變成另一種生物。但如果你天天想著:啊!我當狗多好,有人抱,有人餵。那麼說不定哪天轉世投胎,那做狗的「念」強過做人的念頭,可能就使你轉到「畜生道」去。
    每一個人都叫做「眾生」。為什麼呢?因為他累生累世在各個「道」裡面轉來轉去。就像我們每天都是一個眾生,因為我們每天都想東想西,都在不同的層次上打轉。你仔細地坐下來想想看,就會發現這因因果果不斷在纏繞。因此我們講的「輪迴」,不能單在生死這樣一個大圈圈裡看,而是每天都在輪迴,不曉得輪迴了多少次。輪迴有大圈圈、小圈圈。大小圈圈湊起來,就變成複雜無比的生命流程。比如說你一個念頭才產生,等下又是這個念頭所引發出的另一個念頭。也許轉了十個念頭之後,才看到自己原先第一念,是和最後這第十個念頭扣在一塊的。這時候,念頭本身就是一個輪迴。
    念頭的輪迴,也有類似所謂「成、住、壞、空」的「生、住、異、滅」。就是念頭的發生、執著,這個就叫「住」。執著不多久,發現它也在變,變成不一樣,就有了差異。最後發現一切都是空,都是幻想,也可能會放下。絕大多數的人就是這「生、住、異、滅」裡不斷循環,念頭一直在變。也有一些人,「住」了以後不會「滅」,老是在那裡打轉,形成精神上的障礙,跳不出執著。
    在此不是在談這些虛玄的問題,而是在講「陽」的功能來自於陰,陰的功能來自於陽。起初會覺得矛盾:怎麼可以互為因果呢?《黃帝內經》又說:
    無陰則陽無以化,無陽則陰無以生;
    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陰陽可分不可離。
    這幾句話是說,你可以這樣區分,但不可以完全抽離出來,世界上並沒有單獨的陽、單獨的陰這種東西存在。就像照鏡子,假定真實的人是「陽」,鏡像是「陰」,你知道一個是真實的,一個是虛幻的,你可以分辨,但無法完全從鏡像抽離出來。那你會說:「我可以單獨一個人,沒有鏡像!」對不對?我們會這樣想:只要沒有鏡子,就沒有鏡像。可是事實上,這個宇宙從近代幾個科學家的說辭來看,就會發現這是不可能的事。
    因為各種方式都可能「成相」,並不一定要鏡子。一位非常有名的英國科學家,叫David Born。他和愛因斯坦一起在普林斯頓做很長一段時間的研究,有很多重要的發現。他的說法就是「這個宇宙的一切都是一個全像體」。換句話說,在任何事物上,哪怕它不是我們所謂的「鏡子」,照樣照映出我們的像。因為他把宇宙看成許多波動的組合。在量子力學、在近代的光學裡,這些波動一旦組合以後,所形成之干涉圖案,就是現在的宇宙萬象。
    所以,每一個波都可能和別的波混在一塊兒,形成不同的「像」。你之所以看得見萬物,就是你和萬物之間是一個「全像」的關係。所有你看得到、接收到、想得到的東西,都是因為你有眼睛、有大腦。你有眼睛、有大腦,就代表你和這些東西有呼應的關係。這種「像」的關係,就如同我們站在鏡子前看到自己的鏡像一樣。只是這種「像」,有時沒辦法像普通鏡面所呈現的那麼簡單。因為普通鏡面是平面,所呈的像你覺得和自己很像。如果它不是平面,而是哈哈鏡,站在前面有時會發胖,或是變瘦。如果它是凹凸不平的地方,照樣有像。
    我們要避免從別人從外面看進來,通常都裝毛玻璃。你以為毛玻璃就讓像透不過去了嗎?沒有。很多東西在我們生活中都接觸過,但不曉得它的道理。比如說,一張紙上不小心滴了一滴油,你發現那紙變成了半透明。同樣的道理,毛玻璃還是玻璃,它只是用金剛砂去洗,洗到上面很多刻痕,這個刻痕讓你看不清楚物像,其實是物像透過毛玻璃,本來應規規矩矩往前跑,現在亂跑一通,「像」就好像被解體一樣。如果你找到另一塊凹凸結構正好相反毛玻璃,把這兩片毛玻璃緊緊壓在一起,立刻變成透明玻璃,可以把原來歪掉的像矯正回來。
      所以,在光學處理的保密文件中,就是透過一個透明片印製而成,這文件看起來亂成一團,根本看不出是什麼。可是這個文件傳遞到對方的時候,對方就放上那透明片的反片,各個字都回復原狀。同樣地,在這個教室裡,我們身上所散發出來的信息波,和身上所反射的光波一樣,都照在這牆上。牆上一樣會反射出我們的信息波。由於牆面並非絕對的平面,所以是散的,這在光學上叫「漫射」(scattering),使得牆上看起來沒有我們的像,但實際上是有的。每個人一坐在教室裡,四面的牆和地板都是有像的,只是看不見而已。但是這些像不能單獨存在,它和我們是一體的。所以說陰陽是「可分不可離」,不能抽離。
      陰陽互根有哪些呢?「氣能生血」,陽能生陰的意思。為什麼氣能生血?當一個人體力很差的時候,他吃進去的食物根本不會消化,就沒辦法滋養身體,身上造血功能、物質的創造功能就變差了。有些人吃很多,吸收很少,就是他「陽」的功能不足,也就是他要將食物轉化、分解的功能不足,沒辦法生血。如果氣足,就可以生血。
      「氣能行血」,指的是心經,陽能推動陰。「氣能攝血」指的是脾經,肌肉組織的彈性、血管的彈性。血管有彈性,血液才不容易跑出來。血液裡很多細小分子。倘若血管沒有彈性的話,細胞都軟軟的,細胞和細胞間縫隙。有了這種間隙,有時就血液的細小分子會滲出血管壁來。如果氣很足時,每一個細胞都長得胖胖的,你擠我,我擠你,擠得緊緊的,縫隙就變得很小很小,血液就規規矩矩在血管裡跑。你看看,年紀大的人,輕輕碰一下就瘀青,就是他的氣不足了,每個細胞都是軟趴趴的,隨便一碰,縫隙拉得很大,血液就跑出來了。若是你容易瘀青,就表示你脾經之氣不足、能量不夠,整個人是軟的。
      一個人疲倦沒氣時都垮垮的,從物理學來看,就是細胞的電性變少了,同樣的電就會互相排斥,就沒辦法撐開。你去充電一下,例如摸一下電池的負極,電會跑到身上,全身會覺得張開來。更明顯是頭髮會豎起來,怒髮衝冠。我們在做示範的時候,用一個電池,電壓不高,電荷不大,有些參觀的人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伸手去摸。由於電量很高,立刻就放電,毛髮直豎,嚇他一大跳。怎麼做實驗呢?就是手放在電池上,電池開始充電。女生的反應特別明顯。等一下就發現他的每一根頭髮都飛起來。那就是通電以後,同性電互相排斥,頭髮就飛起來了,非常好玩。所以「氣能攝血」是講得通的。
      「氣為血帥」,氣是統帥血液的,也就是它引導血液怎麼走,其實它是間接的,不是直接的。
      「血虛」就是生血(骨髓造血)機能不好,或是濡養的功能不足。此時不能只是補血,還同時要補氣,否則吃下去的補藥到不了那個地方,血就造不出來。所以臨床上碰到血虛,要「氣血雙補」。
      「血脫」是失血過量,比如發生意外,血液流掉太多了。也不能只補一樣,不止輸血,還要補氣,先補氣再補血。以中藥藥方來說,是可以同時放在方劑裡。
     「氣舍於血」,「舍」就是「住家」。你的血如果好,氣就足。我有一位同事,他的祖母九十幾歲,因為開刀必須輸血,幾位孫子就把血液輸給她,輸了之後發現一個非常顯著的現象。這個祖母七十幾歲以後脾氣變得很好,因為沒什麼力氣,血質也已經不一樣了。可是因為這幾個孫子都是青春正盛的年紀,祖母接受輸血後醒來,脾氣變回年輕時候那樣剛烈,與輸血前判若兩人。
      所以,血質改變了,脾氣也會改變。脾氣好的人,血液比較好,合適捐血。烈性脾氣人捐血給柔性的人,柔性的人會受不了。輸血之後好久好久,都還能量到輸血的影響。我有個學生在台電核能一廠工作,他曾發生車禍,輸血後三年,我在實驗室裡都還量得到他血液怪怪的。由此可知,「氣」和「血」是連在一塊兒的。
      「血為氣母」,如果要產生「氣」的話,要先將血保護好。要將血保護好,第一,骨骼要保護好,第二,需常常運動。站樁就有這種作用。我們常站得咬牙切齒,在這「忍」的過程裡,要靠意志力。意志力就是在鼓動你的腎。大家有沒有發現在站樁的時候,腰熱得特別快?你要靠腎上腺的分泌來堅持下去。這腎上腺分泌就會刺激骨髓之代謝機能,造血功能會比較好。站樁剛開始時臉色發白,越站臉色就越紅潤了。占是有這樣的作用的。可是我不想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講太多這種可以引誘大家的話,來使大家站樁。要在什麼條件都沒有的情形下,讓大家邊站邊發覺其中的現象,這才有樂趣。如果先講得明明白白,就一點新鮮感都沒有了。
      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陰陽互根的道理。剛才講的是相生,現在談的是有一方損耗太多時的現象。「陽損及陰」,陽氣損掉太多,會傷到陰血;「陽虛逾度」就是虛衰超過一定限度之後,由於「無陽則陰無以生」,就會傷到陰液的生成,傷到造血功能。
      我必須說明,「血」並非專指血液,它代表身上所有代謝的物質。造血功能不足,就會出現所謂「陰虛」的症狀。比如慢性腎炎,它的表現實際上是「陽虛」的意思,就是它的功能不好。每一個組織的存在,都有一定的自我防衛與生理正常運作的機能。如果是慢性腎炎,就是始終處在發炎狀態,表示自身防衛、免疫機能較差,也就是抵抗發炎的因子的能力比較差。進而影響腎的泌尿功能,「陽虛不能化水」。腎臟內有許多腎盂,像一個個小小的漏斗。如果漏斗變得軟軟的沒什麼力氣,泌尿的通道就有障礙,該濾的水分沒有濾出來,就會形成水腫,造成所謂「腎陰虛」。
      為什麼叫「腎陰虛」呢?因為本來腎臟的功能也有物質層次的準則在。要想有正常的腎的結構,它的物質也必需要正常。腎臟是靠血液來供應物質的,如果泌尿過濾不正常後,血質跟著不正常。一旦血質不正常,腎臟本身所需的物質也就有了很多污染,整個臂的功能跟著不正常。這物質層面的不正常,就稱之為「腎陰虛」。「陰」又是陽的根本,物質本身不正常,其功能也會跟著不正常。「陰虛」症狀輕的,會出現暈眩、耳鳴。「腎開竅於兩耳」,你有耳鳴現象時就要想到:這可能是腎陰虛。
    腎陰虛:
    輕者:眩暈、耳鳴、咽乾、口燥、烘熱、腰痠、遺精、盜汗、脈細數、舌質偏紅。
    重者:形體消瘦、大肉盡脫、舌質光紅。
      「腎陰」很大一部分是指腎上腺的分泌,物質層面要到相當末期才有影響。通常影響比較快的是指腎上腺分泌狀況發生異常,此時容易眩暈。「咽乾」是因為水腫;「口燥」是因為身上鈉離子(鹽)濾不掉,反而會覺得口渴。「烘熱」是陰虛之後,骨頭裡的造血不正常,沒有驅動力,這時身體裡面會熱。此時常見腰痠、盜汗,盜汗是因為腎上腺分泌會影響我們皮膚的開合。我們一站樁的時候,全身會熱,毛孔張開,等下放鬆了,毛孔又會合回來,這是正常的狀態;可是如果陰虛,虛到某一個地步,皮膚的開合沒有節度,打開來後不會收縮,汗水就流個不停,變成盜汗。「脈細數」,脈就跳得很快,很細。在剛才的陰症裡我們講過,「舌質偏紅」,舌頭的顏色是紅紅的。
      嚴重一點會「形體消瘦」。陰虛症就是活力不足,我們曉得腎上腺素就是強心劑,一旦沒有了活力,整個人會消瘦下去。「大肉盡脫」,肉慢慢扁下去,這種情形年紀大了以後最明顯。年歲大以後腎氣衰,腎陰就虛。年輕時很有肌肉,老了以後肌肉不見了,摸起來水汪汪的。不是練功練掉的,而是虛掉的。這時候「舌質光紅」,舌頭伸出來,很乾也很紅。此為陰陽互相影響。
      「陰損及陽」,陰虛過度之後,由於「無陰」則「陽無以化」,使得陽氣越來越虛衰。比如像高血壓,其實通常都是「陰虛陽亢」的表現。「陰」屬收斂,陽屬亢進,由於陰虛而不能制衡陽,很多氣不受節制,往上衝,就形成所謂的「陽亢」。這「亢」有時是往頭上衝;有時是表現在外面,很躁動的樣子。一直這樣耗散下去,最後散光了,連基本庫存都減少時,就變成「陽虛」。剛開始是外強中乾,後來連外強也沒有了,當然更乾了,這就叫「陽虛」。
      「陽虛」有好幾種,比如「腎陽虛」,剛才提到的慢性腎炎,是屬於腎陽虛;全身神經衰弱,或者是性神經衰弱,整個人懶懶的沒什麼勁兒。「脾腎陽虛」,脾經、腎經陽虛也是。另外還有「久瀉」,常常拉肚子。因為脾主運化,脾的功能減退了之後,沒有辦法輸運水分、營養,吃進去的東西,沒辦法吸收,就直接拉出來,動不動就拉肚子,成為「久瀉」。
      「腎不納氣」,人體吸進去的氣,本來會往下帶,給腎臟帶來一些動力,叫做「腎納肺氣」。肺在上半身,吸進去的氣一定要往下降,讓腳也得到、肝也得到肺的氣,就像投手和捕手的關係,投手是肺,捕手就是腎,肺吸進氣,腎要把這氣給接住.再傳給其他的臟腑。如果腎不納氣的話,就會產生肺氣腫。
      當然還有一種叫「心腎陽虛」。心的動力我們稱之為「君火」;腎的動力稱之為「相火」,一個是主,一個是從的關係。如果二者的損耗都過量的話,整個人就會變得心力衰竭,心跳就會變慢。在臨床上常注射強心劑,就是補充這個東西。這個君火沒辦法補充,不曉得該怎麼補充,現在是用電擊的方式補充,就如同踢他一腳,看看能不能醒過來,要碰運氣。但因為相火有物質層面的要素在,所以注射腎上腺素,心跳常常會自動恢復。「君火」「相火」這兩者缺了,就會產生心力衰竭,通常人到病危的時候,尤其是久病的,常出現這種現象。
    三、陰陽互相制約
      陰陽之間的關係,有相生也有相剋。在常態之下,任何一個生理指標其實都是在陰陽兩種狀態上起伏變動。
      
      
      
      
      
      
      
      
      比如說前面這個變動是速度緩慢,但強度很大;中間這個是變動緩慢,強度也很小。年輕的時候強度很大,能夠支撐。就好像你突然在這個椅子上聽到什麼事情,拔腿就跑,發現錯了又跑回來,還是無所謂,很正常,可是上了年紀就沒辦法,不信就試試看,一跑就跑不回來了。我初中時看報上一則新聞說,叔姪二人為一件事情吵架,吵到要打起來。那個叔叔上了年紀不敢打,就跑給姪兒追。兩人拼命跑,結果叔叔心臟受不了就死了。所以老人家連追都不能追,會把他從陽間追到陰間去。
      因此,強度很大的變動,只有年輕人才能支撐,但經常如此,絕對不好。通常都是小幅度的起伏變化。如果這個幅度太小,只能在這個幅度裡面變化,那也不正常,要有可調性。
      還有一種情形,變化很快,幅度很大,強度也很強,這個更可怕。很多人到了中年以後,兒女長大,生活條件也比較好了,開始保養自己的健康,很多人早上起來,就去慢跑。他們已經很久沒有這樣跑,好多人的腳踝都受傷了。所以,慢跑其實不能長壽,常常反而會減壽。上了中年,筋骨一定是衰退,加上體重增加,又想多運動一點,通常會跑得過頭,一不小心就傷到腳踝。你看這銅人圖就知道,脾、肝、腎、胃、膽經都在腳踝這個地方,腳踝一旦受傷,上半身就麻煩了。你一受傷後就不敢動,下半身就要停滯下來,一停滯下來就慘了。老人家最好是慢慢地走,下腹腔慢慢的運動,這是最好的。所以,突然地強度運動是很不合適的,寧可勸老人家去泡水,像隻很老很老的青蛙一樣慢慢地游,游泳有很多好處。我所謂老老的青蛙,是說中年人的身體不都是挺了個大大圓圓的肚子,跳到水裡面,也沉不下去。就是要那樣泡在水裡,慢慢的游。
    問:老青蛙是不是泡溫水比較好?(全班大笑)
      人體的常態而言,變化的幅度很小,但很高明。比如體溫不會整天都維持在固定的地方,興奮時體溫升高,冷靜時又下降,只要變動的幅度不超過可以忍受的範圍,就是正常。若變動幅度超過忍受的範圍,那就麻煩了,這就是「閾值」。如果閾值寬,表示身體很年輕,閾值窄就表示老了。
      病態就是有一點偏盛或偏衰,形成所謂陰陽失調。有一方偏盛,就會導致另一方虛衰;如果一方偏衰,就會導致另一方亢盛。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裡面講「陽盛則陰病」,比如說很愛講話,一講一整天,這就是陽盛,第二天一定累。為什麼累呢?因為身體所有的庫存量都用光了,第二天一定睡得不醒人事。同樣地,「陰盛則陽病」,什麼事情都不做,就一直吃,吃到後來躺在那裡不能動,這也是病。大家常說晚上睡覺前盡量不要吃太飽。我們睡著時,整個身體機能就是下降,食物轉化的速率就會變慢,食物沒有分散到身體其他地方,仍在消化道裡,就變成障礙。太餓也不行,會睡不著,血糖一下降得太低也很危險,還是要吃點東西。
      「陽盛則熱,陰盛則寒」。比如說在生理上,肝陰可以制約肝陽。什麼是「肝陰」呢?「肝陰」當然不能完全用物質去想像它。肝的五行屬木,它的屬性是常常會把活動力往上拉、往上衝。你稍微一動到肝,比如一生氣,臉就漲紅、血壓升高,那是肝的血液要送出來供應你發怒這個動作,通常就往上衝,很少往下降。身體有一定有節制的系統,任何器官組織都有此屬性:有升就有降,有發就有收。那個制衡的動力,就稱之為「肝陰」。
      「肝陰」若從物質層面來說,有點黏滯性,像我們吃的食物裡黏稠的屬性,肝臟裡也要有這個。現代的另類療法裡有一種方法,專門用一些黏滯性的微粒,泡到水裡,讓身體在運轉時不要那麼陽亢,身體才能造出「血」,亦即物質這個層面。如果什麼東西都是進來一下就消耗掉的話,你是很有活力,但是不長肉,你的組織在物質層面的代謝就變差了。「肝陰」有拖拉、緩衝、煞車的效果,制約肝陽,使之不會往上衝。此為生理上之節制。
      在病理上,所謂「寒邪侵人傷陰液」,就是寒氣很重侵人的時候,會傷到陰液。我們都知道,在天氣很冷時會有凍瘡,就是寒邪太強之後,傷到陰液。什麼叫做「傷到陰液」呢?最明顯的就是感冒。天氣一冷,血管就收縮,血質(血液的物質)產生改變。水和其他物質不一樣,一般物質是熱脹冷縮,水剛開始時也是熱脹冷縮,縮到4°C時體積最小、密度最大。再低下去又開始膨脹,像冰塊都是浮在水面上,因為它密度比較小。我們的血液當然沒有低到那樣,還是滿足一般的熱脹冷縮的條件。天冷時,血質密度變大,從流體力學來看,它的阻力也跟著變大,所以「寒邪侵人」時陰液變得濃稠,就傷到人啦。
      不僅如此,由於溫度下降,血管必然沉降收縮。大家有沒有發現,手臂上的血管,夏天比較明顯,冬天比較沉降。也許有的人的血管不是那麼明顯,比較難以看出差異。像我們的手像枯藤老樹一樣,夏天的時候,好老的一棵樹,冬天的時候,就好一點。很自然的隨著溫度在擴張和收縮。
      正因為如此,也就很容易傷到陰液,然後出現熱症。血管一收縮,表皮很多東西都收縮,排汗機能變差,調節溫度的機能也變差,因此身體裡面的溫度散不出來,裡面熱起來,就是發燒。發燒就是身體的熱沒有辦法散掉。解決的辦法,我們通常用一條濕毛巾,敷在背部或額頭上,幫助他散熱,此為熱病。
      「陰邪侵人傷陽氣」,就傷了陽氣之後出現寒症,這後面都有例子,在此不贅述。在治療上,熱血就用涼性或寒性的藥物;寒血則用溫性或熱性的藥物。「熱則寒之,寒則熱之」目的要把它拉回平穩的狀態。偏離那邊,就給一個反方向的治療方法。
      「陰虛」就很容易產生陽亢的虛熱。每年到六月中下旬,就很多考生坐立難安,因為考期越近越緊張,因而損耗很多腎上腺的分泌,損耗太厲害,整個人苦苦撐著,就會變成陽亢,而且虛熱,裡面沒什麼力氣,表皮卻一股燥熱。怎麼辦呢?要滋陰、降火、潛陽的辦法,不要讓他那麼燥動,把陽氣往裡面帶。而且要滋陰,因為整天都在損耗腎上腺的分泌物,所以需要「滋陰降火」。中藥裡常常用丹皮來降火,山藥滋陰;還有用一些可以潛陽的東西,就是含有鈣質的食物,把陽氣往裡面帶,讓它比較收斂一點。臨床上常常這樣用,你看多了之後,慢慢了解中醫的操作原理,其實並不難的。
      「陽虛」就是陽氣用掉太多以後虛衰,一定陰寒。例如運動過量,等下就發現風一就很冷。不僅風吹冷,有些人連裡面都冷。一冷都是從裡面到外面都冷。這時候,需要助陽、益火、補氣。在補氣的同時,稍微補一點點血,但不能多,否則氣不足,物質帶不動。
    陰陽轉化
      在疾病的症候上,常常可以發現它的轉變。比如說陰症會轉變成陽症,虛症轉變成實症;或者反過來,陽症轉為陰症,實症轉為虛症,寒症轉變成熱症,熱症轉為寒症,表症、裡症轉來轉去。
        流行性感冒(陽、表症)
      
       心內膜炎、腎炎、肋膜炎(陰、裡症)
      
       胃潰瘍、氣喘、肝受損(陽、表症)
      
       精神病、心肌梗塞、骨髓發育不全、惡性貧血、腎變硬(陰、裡症)
      在這裡,我以現代醫學比較流行的術語作例子,普通的中醫裡面倒沒有這樣的名詞。同類毒學(Homeo-toxicology)的創始者是德國人,他的書上有一些列表,我選了一個。比如說流行性感冒屬於陽症、表症。可是如果沒有處理好,就轉變為陰症、裡症,像心內膜炎、腎炎,或是肋膜炎。有些人一個傷風感冒,後來變為心臟病。因為轉到裡面去了,從陽症可以轉變成陰症,從表症轉變成裡症。這個你看不到、摸不著,叫做「陰症」,但是你有感覺。
      這變成是一種隱藏性的毛病,如果不觸動它,好像還可以過日子,可是一觸動就不得了。這個再沒有做好,根據同類毒學,它可以變成胃潰瘍、氣喘、甚至肝功能受損。這時候,像氣喘就是很明顯的表象毛病;胃潰瘍是陽症,會痛得你全身冒汗;會肝受損;像心內膜炎,人會處在一個很不安定的狀態,會變成潰瘍,這就是轉成陽症。再長期折磨下來的話,精神上一定會有些耗弱,會有些精神的疾病,像恍惚、不安寧等,更可能造成心肌梗塞,骨髓發育不全,或惡性貧血,腎病變,慢慢又變回原來的陰症,或裡症。
      在《同類毒學》這本書裡,常常看到一個簡單的感冒,可以導致非常多的毛病。所以同類毒學也印證一句話:「百病起於風寒」。我們看起來好像是很簡單的一個風寒,輾轉地演化、演變,再加上醫療上沒抓對它的機轉,也可能導致疾病惡化,而且深化,一直到身體裡,變成一輩子的毛病。所以,傷風感冒若處理不當,真是很多問題之來源。
      中醫裡還有另一句話:「肺朝百脈」。當感冒的時候,其實受影響最顯著的就是肺經和肺的功能;而肺的功能,又是一個呼吸就可以通全身細小的血脈。因此一個風寒造成的影響絕對不是頭痛、脖子硬、咳嗽、喉嚨發炎而已,它影響是全身性的。一直在全身細小的血管裡,每次都累積一點,就可以導致很多問題。所以《同類毒學》書中,創始人非常注重傷風感冒。上述是陰症轉成陽症,陽症轉成陰症的例子。同類毒學和中醫在這方面所講,是一致的。
      
      急性肝炎(實症)
      
      
      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虛症)
      
      
      
      腹水脹滿(實症)
      
      再來看一個常見的肝膽病----急性肝炎,這是一個很危急的疾病。它通常症狀為面目黃、發熱、噁心、嘔吐、胸悶,當然並非每一種症狀都有。還有「納呆」,就是吃不下飯,即使吃下食物,身體好像沒有發現食物進來,呆呆地停在那個地方,不會消化;「舌苔厚膩」也是一個指標。尤其早晨起來,發現自己舌頭變厚了,用牙刷一刮,可以刮下很多東西,也就是說你的舌頭很容易讓微生物在一夜之間繁殖很多。此在中醫之辨證論治裡,它的證是屬於「肝膽溼熱」,就是肝經、膽經處在溼熱的狀況。因為溫度夠、溼度夠,舌苔滋生。這是「實症」。
      實症的治療如果沒有徹底,就會慢慢從前述症狀轉變為「神疲乏力」,每天懶洋洋地,沒什麼力氣;「頭目眩暈」,頭暈暈的;「胸脅隱痛」,即兩側肋骨隱隱作痛,因為它是肝膽經的位置;「納谷不香」,飯吃起來不香、不好吃;「舌苔暗紅」。從現在臨床疾病的名稱來說,它已經變成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這是一種「虛症」,身體裡能供應的營養物質已經減少了,因為是「陰虛」嘛,舌苔並不厚,反而變成舌質偏暗紅。陰虛不能化氣,氣走不動了,這時叫「溼熱抑熱」,被壓在裡面;「肝脾不調」,肝經屬木,脾胃經屬土,木剋土,肝臟的功能已經轉變成這樣以後,功能不佳,脾胃的功能也受到壓抑。這時候是「虛症」,沒有辦法解決肝炎的問題,轉成慢性肝炎,就和你糾纏不清了。
      若此又牽延日久,沒有徹底處理好,肝就越來越硬,硬到後來腹水漲滿,這時候是所謂的「實症」。肝經有一條血管叫「門靜脈」,直通胃,所有你喝的水、吃的食物,都要透過這門靜脈送到肝臟裡去處理。現在通道已經「此路不通」,水分過不去,喝水就整個積在肚子裡面。這個通道完全阻塞,叫「水濕停滯」,肚子就一天天鼓起來,即使抽掉,等一下又積起來,因為整個系統川流不息,流到這著地方就是堵住。你又不能整天抽腹水,因為抽出來的水並非僅是清水,裡面還有很多代謝所必須的物質,抽得太多,補充都來不及;一補充進去,它又鼓起來。這已經是非常危急的時候,能救的機會不太多。
      實症如果再熬下去,所有的物質都須耗掉,又會轉為虛症。這個虛症就使得全身制約、相剋的功能消失。也就是說,本來身上的物質,有緩和「氣」的作用,結果它已經沒辦法了,就會出現一個現象:所有庫存的物質、能量,全部拿出來用,已經沒有把關了。此時會出現「迴光返照」,特別有精神,一切都比健康時還好,那已經很糟糕了。通常三兩天就走掉了。此時還有一個現象:因為把很多能量都拿出來用,所以身體偏熱,即「陰虛偏熱」,熱到整天吃冰都不能解決,其實他身上根本經不起那麼多寒冷的東西,才剛剛吃完,立刻又覺得渴,那是個假象。
      就這樣,實症、虛症不斷地轉來轉去。所以,在臨床上不僅看到陰陽屬性上的分化,還看到疾病的互相轉化。這個轉化有時很快,有時很慢,你要追蹤很久。尤其許多慢性病,必須追蹤前面的病史,才看得出轉變的軌跡。我們前面講過表裡、陰陽、寒熱、虛實嘛,對不對!現在來看一下這個寒熱的轉變。
      
      
         哮喘(寒症)
      
      
         哮喘(熱症)
      哮喘屬寒症。平常我們一呼一吸之間,吸氣的時候通常是收斂的,吐氣時散出去。當然有些人念頭一轉,也可以相反。哮喘以後就不正常了,表皮很容易受寒。而且一寒,也很容易發生哮喘,故而它屬於寒症。如果繼續感染,或有外邪的話,這哮喘就變成熱症。因為再感冒下去的話,裡面的熱跑不出來了,成為熱症的哮喘。所以,臨床作診斷時要非常小心,不要弄錯了。
      像我們有時以為,傷風感冒咳嗽一定是偏寒。我處理過一個例子,它讓我感覺到我們很容易被假象所欺騙。它外面是受寒,拼命咳嗽,咳到裡面很熱。但是受寒的原因是氣虛,因為氣虛,所以受寒。所以是虛症受寒,變為實症。醫生往往認為,因為是氣虛,所以就來補氣,以抗風寒。結果才一用這樣補氣的藥,咳嗽咳得更可怕,幾乎沒有停。後來我突然發現錯了,應該把他前面的東西拿來處理。沒錯,他固然因為氣虛而受風寒產生咳嗽,可是它已經從寒症轉變成熱症。在治療的順序上,哪一個比較嚴重、比較痛苦,要先處理,所以要先治療咳嗽。可是這個咳嗽,已經從寒症轉變成熱症,咳到裡面很熱,幾乎一天停不到幾分鐘又要咳。這時候要用什麼呢?用清熱的藥。
      你會問:這是寒症,用清熱不是更寒了嗎?照理說這會出問題的。當然,在中藥裡寒熱的藥可以搭配在一起,但是如果你要用一種藥物來治療某一個疾病症狀時,這時候要先處理咳嗽,故而要清熱。
      為什麼當時一開始我用了補氣的藥,他會咳得那麼厲害呢?前面因氣虛受寒,外表風寒把他壓得緊緊的,無法從表皮透出去的熱,或者是水分,就藉由咳嗽來紓解。但又因咳得太頻繁了,他受不了,裡面變成發炎的狀態,變成熱症。我用補氣的藥,那藥通通在中間,氣又很強地想往外撐,風寒還是很強勢,撐不出去時就咳得非常厲害。那一次,真把我嚇壞了。後來我突然明白弄錯了,趕緊把藥方子一改,放一些清熱的藥物,才吃一次,差不多半個小時後,開始不太咳了。整個情勢立刻轉過來。
      這件事讓我了解到:中藥的藥性不是慢,而是經常沒對準。如果藥物對準的話,我們有些同修發現,藥吃下去,從外象來感覺,三分鐘後就有反應。如果從穴道電檢儀來看,是立刻發生反應,但要累積到某種程度你才會感覺得到,宏觀的指標上有變化。藥物用準了,藥味不必多,效果是很快的。僅幾味藥,你可以有不同的排列組合,便可發揮很多的效果,並不需要用到什麼奇奇怪怪的藥。
      因此,疾病有時與我們所想的相反,哮喘就是其中一例。當然,哮喘有時是因為疾病使得氣管有些組織軟化,一吸一吐時太用力,空氣通過氣管的速度太快,氣管就會變得扁平,氣就更不通了。胸腔科醫生都教病人吸氣、吐氣慢一點。一慢,氣管就是張開的。
      以前用吸管喝飲料,常常碰到這個問題。那時吸管的材質不很好,水泡久一點,就變得軟軟的,用力一吸,就變成扁的,怎麼吸都吸不出水來。慢慢的吸還可以吸到東西。這種現象很常見,在上物理課時,我們經常做實驗給學生看。我手上有兩張紙,通常我們會想像如果在這兩張紙中間吹氣,紙一定往兩邊跑,可是事實上完全不是。因為這氣在中間一吹,速度快了以後,對紙面的壓力反而減少,兩旁氣壓還很大,兩張紙就自動壓向中間。這是物理學上一個很重要的原理。如果我這一吹,紙往外出去的話,一定是新發現。
      我們聲帶的發聲,也是靠這個原理。聲帶呈三角錐形,肌肉的彈性如果放鬆的話,它就閉緊,氣管裡的氣就跑不出來,橫隔膜一直往上升,胸腔體積變小,壓力變大,硬是把它成衝開來,一衝開氣就流動了。流動以後壓力又變小,力量又彈回來。這樣一再重複。因此我們發聲,喉嚨在這個地方是一開一閉的,而不是一個膜上那兒震動。女生的聲帶比較薄,開閉的速度比較快;男生的比較厚,開閉的動作比較慢,所以頻率較低。
      再者,聲音出來,還不成為我們的語音,到了我們的口腔、鼻腔,都是共鳴腔,是這些共鳴選擇了某些頻率加強,某些頻率壓抑,變成有聲音的特色。口腔裡有兩個東西,一直在改變它的體積和形狀,就是舌頭和嘴唇。舌頭一直在做各式各樣的改變,嘴唇也是寬扁、厚薄、長短,不斷的在改變。當然缺牙的時候也會改變;或者傷風感冒、鼻腔不通時,共鳴亦發生改變,所以傷風感冒時,一聽就知道。這些變化,都使得共鳴腔有多重的選擇,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語音、語言。
      這些都是身體裡面很自然就運用到的機能。有太多的物理原則,在身體上你可以看得很清楚,因為講到哮喘,使我想到許許多多物理的東西。比如說,空氣的導熱能力其實很差,所以冬天一定要蓋很鬆的棉被。因為其中空氣很多,這空氣因被棉絮阻隔了,不容易對流,就不容易把熱量帶走。我們常說:「哇!這個被子好暖和啊」,這句話是錯的。並非被子暖和,而是這個被子不易導熱,身體的熱能一直停留在那裡面,所以你覺得它暖和。如果你身體產生的熱能很低,睡到天亮,發現被窩也還是冷的。不是被子在發熱。
      一到天氣冷,很多人喜歡穿披風。「披風」這個名字很好。披風通常不是穿緊。越是到冬天冷的時候,衣服越不能穿緊,要穿的寬寬鬆鬆的,衣服和皮膚裡面有空隙,就有一層空氣,是空氣在保暖。如果把衣服穿得緊緊的很貼身,熱量隨時可出去,那就不保暖。披風這樣披著,身體和衣服之間有一層空氣。是那一層空氣擋住了你體溫的散失,所以叫做「披風」。如果把披風穿得像小飛俠那樣飄來飄去,一定不會暖和。所以天冷的時候要穿毛茸茸的衣服,是因為毛和毛之間有一層空氣,就是因為那一層空氣走不動,始終被你帶著跑,可以保暖。唉!我太多這種例子了。
      夏天如果你從外面走進教室,很熱,一定拉著衣服抖啊抖的。為什麼要抖?因為這層空氣散熱太差,乾脆這麼一拉,冷空氣就進去了,一壓,熱空氣擠出來。這是利用動作造成空氣對流,讓熱空氣散失。可是碰到天氣冷了以後,突然來一陣西北雨,把你淋濕了,你也會照樣拉,讓濕衣服不要貼著背。什麼道理?這時沒有人會拉起來抖,如果有人這樣,一定是身體機能很異常。為什麼要拉起來呢?因為衣服濕了以後,水的吸熱非常厲害,會把背上所有的熱能帶走,那就很容易感冒。
      你看這銅人圖就知道,背上有膀胱經,一邊從眼睛到腳的小指外頭,就有六十七個穴位,兩邊則乘以二,所以背上全是經絡穴位。所有的毛病都沿著膀胱經進來,背部只要一著涼,立刻深入到五臟六腑,因為它都是一條條中樞神經的分支。所以,背部淋濕你會自動的將衣服拉開來,讓衣服和背之間有一層空氣,這層空氣的導熱效果很差,所以有保溫的效果。絕對不會有人拉了起來,還在那裡抖的。可是在夏天,就必需要抖動。
      我們有很多日常的生活行為,都符合這些物理原則,學點物理還是有好處的。只是頭一次學,沒有人告訴你這樣生活上的實用之處,讓你有些害怕。像你走路踢到東西,手會張開來,這是很艱深的物理學。你的手為什麼會張開來?這和高空走鋼索時手張開來,道理是一樣的:保持平衡。叫走鋼索的人不要拿那根桿子,他一定會把手張開來,才能走。如果他真的是高手的話,就叫他把兩手綁起來,如果他還會走鋼索,那才是真的高明、厲害。
      最近我常發現,電視上有很多表演節目,身上放個大大的東西,再用鐵鎚去搥。大家都覺得好棒啊,那麼大的石頭,又用那麼大的鐵鎚,石頭都被搥裂了,他還安然無恙。可是從物理來看,這些都是騙人的把戲。因為那個石頭越大,他就越安全,如果他可以撐得住一堵牆,那就更安全了。你若是靠著牆,背後有人敲牆,你的背是不會受傷。只要他撐得住,越大的東西敲下去就越安全,我可以算給你們看。高手是什麼呢?鋪一張報紙在他身上,就用鐵鎚去打,打一百公斤的力,他就要吃九十九公斤的力。放一塊大石頭,搥一百公斤的力,他也許只吃兩三公斤的力。所以石頭越大越安全。大家都被噱頭唬住了。
      
      急性腎盂炎(下焦濕熱,實證)
      
      慢性腎盂炎(腎陰不足,陰虛火旺)
      
      腎病變(腎陽虛衰,虛寒症)
      
      再來看急性的腎盂炎,它屬於下焦溼熱,為實症。轉變成慢性腎盂炎,就是腎陰不足,此為陰虛火旺,很容易造成頭熱熱的,整個人的上半身很燥熱。再過來就變成腎臟的病變。就變成腎陽虛衰,成為虛寒症,變得怕冷。
      這些都是在說明陰陽是可以轉化的。陰陽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那麼一個簡單的概念。在中醫裡面,它是一些功能上的互動,有相生的,也有相剋的,也有互相轉換的。
      今天就上到這裡,下午天氣很好,到山上好好的禪坐。
      
       (丁念慈 整理)
    
    
    
    225
    
    

上一篇:(九)天人整體觀下一篇:(十一)五行

Copyright © 梦境天华站
粤ICP备08035557号
200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mst1739
Email:mst17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