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验的过程是每一个人用他自己的身心,同时作为材料和检视器,去搜集和分析自己,给自己下诊断、开药方,妥善治疗自己,将反应仔细地写下来。这才会真正知道中医所讲的阴阳、五行、各种症状、各种药物的感觉是什么。大家必须做这样的功课,但是做功课之前,心里也不要操之过急,先一步步把该学到的观念和方法,先掌握正确,后续的实际运用才不容易出错。以后在适当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也希望在被研究的时候,不要保留状况,要讲出各种资料,让大家分析诊断,因为资料愈丰富,诊断就能愈正确。我用了以上四个方向来看中国文化的起源,可是无论我怎么详说,乍听者总是感到不着边际,一颗心思像是漂在水面的浮萍,没有落地生根,真正要有扎实的感觉,就要在中医学上应用它,心里才会稳定下来。 | |
(四)人和自然的關係
| |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生命學研究所 上一次我們講過,生命出現在這個地球上的意義,是為了追求生命靈性的成長。談到很多有關人生的體驗和行為模式,也談到了睡覺是在重整我們生命裡面的信息,也說明人的一生之所以要去注意養生保健,就是為了完成這個學習的過程。這是很正當的需求。今天我要講,人和自然的關係在一般人的認知和有些修行體悟的人在認知上有一些不同。 大自然的寶藏 人是活在大自然裡面。大自然有三個東西,讓我們能夠在這個地方生存下去。第一個是無機物所形成的世界。譬如說,山嶽河川,各式各樣自然的東西,像是陽光、空氣、石頭等。第二個是有機的環境,包括三大類:一類是微生物,一類是植物,一類是動物。我們和這些生物體,大家相互合作與利用,才得以生存。當然也要與無機的環境互動,才可以活得下來。可是就人類而言,單單有這兩種環境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所謂的社會制度、社會環境。有了這些,人方能活得比較充實。雖然我們的需要是那麼多,可是我們對自然的瞭解卻是偏頗的。先來看看一般人對於自然的認知。 第一、 人類的起源不可知: 在我們的文明中,科學發達,可是我們仍有三個大問題解決不了,搞不清楚它是怎麼來的。(一)、天體從何而來,即日、月、星、到底從何而來?之前,我們提到宇宙大爆炸說,這樣的學說說明整個字宙的天體是從大爆炸中來,而且也有實驗的證據,能證明虛空中有微波的存在。比起以前的瞭解是多了一點點。但這個理論仍是相當粗略的,估算有時動輒差好幾倍。但我們已經覺得很了不起了。在這樣的認知下,再往前問,宇宙是怎麼起源的,自然科學家也沒有辦法回答。譬如:大爆炸的那個起點是怎麼發生的?自然科學家只能說,有了這個點,足以爆發衍生的世界是怎樣,可是講一個歷程,但是再往前面探索,就問不下去了。 (二)、什麼叫做「生命」?是生命的起源在那裡?從那裡發生的?嚴格的說起來,無法界定什麼是生命?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要談生命從那裡來之前,難以知道生命是什麼。現代的機器人是不是有生命?電腦是不是有生命?如果會變化就是生命,那麼宇宙萬物都有生命,不僅僅是人類有生命,植物有生命,微生物有生命,只要會變化,到處都有生命。那麼就沒有一個有明確的概念可以界定生命。 也許可以說,生命會繁衍。可是事實上,也有很多東西會自動的繁衍。宇宙就是不斷的聚合、爆炸、聚合,爆炸,也就不斷的繁衍。所以,生命的定義到現在為止,都還不清楚。更何況我們在眾多的生命裡面,為麼成為人類?現在這樣的人類是怎麼產生的?也不清楚。在物質的世界中,純粹用物質來想像,是想不出答案來的。對於生命怎麼起源,人類怎麼發生,在實驗室中,完全沒有辦法用實驗的方式來證明它。 也許會說,是在太古時代的一個池塘裡,有很多分子碰撞在一起,正好合成一個氨基酸,生命就這麼開始了。你想想,如果真的是那個樣子。那麼我們生活的周圍類似發生生命的條件多得是,老早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生命產生。可是事實上,從來沒有過。在很嚴格的實驗中,就是沒有辦法用人工的方式創造出一個生命來,連最簡單的微生物都沒有辦法。 一般人對於這個問題是搞不清楚的,都是不可知的。最多只是知道人是自然界中的一種生物。各種生物為了自己的生存,都有各種防衛的力量和方法來維護這個生存。我們人類也是一樣,然後就自以為是萬物之靈。到底靈不靈,不是重點,而是我們為了追求生存而把自己定位成「萬物之靈」。獅子、老虎那樣凶猛,追逐獵物時,那些獵物只有逃的分,很少能抵抗它。可是這些猛獸躺在地上時,一直被蒼蠅困擾著。我們也是一樣。我們覺得是萬物之靈,可是身後化為塵土,也去供養了微生物或者是生物。因此,什麼是生命,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個生命,在這一生中,能否達到所要追求的境界。 所以,我們只知道我們是一個生物體,覺得生活的環境、宇宙所存在的時間非常的長。現在我們所瞭解的宇宙有二百六十億年左右。可是我們的人生卻是相當短暫的。和宇宙相比,連一秒鐘都算不上。因為我們活一百年,宇宙年齡卻是我們的2.6 億倍。對宇宙來說,不過是一個突然出現的小泡泡,倏起倏滅,非常渺小。尤其是我們搭飛機的時候,飛得很高,往下看時,根本看不到人,只看見地形地貌。所以,人真的很渺小。過去的人隨著生活的體驗和大自然的互動,慢慢的感覺到,大自然的力量非常浩大。也蘊育各式各樣的條件,讓我們生存。如果去抗拒它,則永遠別想活下去,很快的就被大自然消滅掉。所以只好順著它,就可以活下來,反之,就活不下來。 人類文明脫離自然 可是曾幾何時,我們人類從工業革命之後,從科技中學得一些方法,完服了身邊的一些難題之後,就發現我們有能力去改造大自然,讓大自然順從我們的心意。於是就拼命的想要去改變大自然。人類經過一百年的努力,讓大自然的性質慢慢的發生了改變,再加上科技不斷的進步,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快,快到才過幾年,就發現環境和原來不一樣了。以前環境要改變,需要好長的一段時間,可是最近二十幾年,自己兒時住過的地方,居然已不認識。因為很多田園已經沒有了,很多房舍已經改建了,很多道路拓寬重修了。收致根本搞不清楚那是曾經住過的地方。這樣的改變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自然的原貌不見了,都換成人工的面貌。 這兩種面貌有什麼不同呢?自然的面貌充滿了生機。人工的創作卻是呆滯的、生硬的。也就是說,我們生存的環境,已經從過去生機盎然的狀態,變成生硬、沒有生氣的狀態。記得我小的時候,沒有電視機、電動玩具,連一個普通的玩具都得自己做,才有得玩。玩什麼呢?大門外,人家的圍牆旁,就種了很多朱菫。朱堇一開花,就像元宵吊整排的燈籠似的。還有蝴蝶,各種會飛的蟲子。再走出去一點,在新竹的中華路上,都是木麻黃或鳳凰樹。我住那邊,有兩棵很有意思的鳳凰樹。一棵是黃的,一棵是紅的。每年開花,都很漂亮。看起來就像雨傘蓋住一樣。許多要參加聯考的考生就拿把凳子坐在樹下讀書。小時候,新竹的馬路上要隔很久才會有一輛車子開過,坐在馬路邊上讀書,漫享受的。現在,中華路上車如流水,根本可再可能讓我坐在路邊看書。 還有很多合歡樹。開淡淡鵝黃色的花,風一吹,花瓣慢慢的飄落下來,有點像雪花,也非常漂亮。一路上,可看的東西實在很多。在上學的路上,拿一根棒子,這裡打打,那裡敲敲,非常有意思。回家時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馬路由於沒有鋪柏油,到處都有坑洞.坑洞裡躲著蟋蟀。有空,就用水去灌蟋蟀。現在的孩子一出門,看到的就只有電桿,沿路要躲避大樓冷氣機滴下來的水,還要小心避開停放在人行道上的摩托車。冒黑煙的汽車開過,廢氣漫天而來,路人都要掩鼻而逃。從前都沒有這些問題,現在的孩子所看到的盡是這些人工的、被污染了的環境。看不到以前清新有活力的環境,也就無從比較。 我小時候住在新竹,那個地方不是很都市化,也不是鄉下。走幾分鐘,就可以背著弟弟妹妹到山上去,去幹什麼呢?捉蟬、也就是知了。知了有很多種,有一種翅膀是黑的,身體是橘紅的,現在看不見了。那時候要出去玩,還要算準媽媽是幾點回來,由於沒有手錶,要用心算,看看太陽的位置,偏向那裡,大概是幾點鐘。在媽媽還沒到家之前,趕快把飯煮好。玩也玩到了,事情也做好了,各得其樂。那種成長的環境,現在完全不見了。 目前我喜歡兩種動物,一種是天上飛的鳥,一種是水裡游的魚。那種體型和動態實在美得不得了。另外,就是看植物枝葉的擺動,非常令人陶醉。這些東西都是陪伴著我們人類的成長,我們陪伴它們的感覺,和它們陪伴我們的感覺,都是非常親密的。有時早上到菜園裡,看到菜葉上的露珠,經過陽光一照,閃閃發光,雖然等一下露珠就會化掉,可是那種感覺,可以讓我們感覺到生命是那麼的溫潤和精彩。現在的孩子有幾個人曾經享受過呢?對他們講這些事,就好像在作文章,是在描述一些幻想的世界。事實上是我真實的成長世界。 當人覺得自己的本事越來越大的時候,就把這個環境變造得越來越沒有生機。現在的人的心靈跟大自然之間的距離也就越來越遠。當這樣的變造環境越來越多之後,人的活動場所從開放的空間越來越變成是一個密閉的空間。像現在學生在室外活動的時間所佔的比例比較少,在室內的時間比較多。這都不是健康的事。經過了一段較長久的時間之後,我們警覺到,這樣子不對了。環境越來越惡化、污染,沒有生機,所謂的文明病也就慢慢的發生。一些奇怪的煩惱也跟著發生。這些東西都是由於我們自己在改變自然,沒有順從自然的韻律,慢慢感受到它所引起的禍害。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認知 在這個世紀初剛剛發現紫外線的時候,我們對於紫外線抱著非常喜悅的心,認為它是一種生命的射線。當時所有關於紫外線的研究都在強調,紫外線對生命的好處。可是才一百年,現在的人都覺得紫外線是很可怕的射線。報章雜誌、化裝品廣告、乃至於氣象預報,都在強調不要照射紫外線。有些化裝品或汽車的遮陽裝置會說它可以遮掉百分之九十,甚至更多的紫外線,生怕被紫外線照到。一百年前,讚美有加;一百年後,厭惡之極。到底誰對呢?這是兩極化的想法,都不對。 沒有紫外線,則我們身上的皮膚根本沒有辦法創造維他命D,少了維他卸D,所吃下去的鈣質就沒有辦法吸收。地球上的這些生物是在太陽光下所演化出來的,深受太陽光能的影響。人造的燈源沒有一個可以跟太陽光相比。像日光燈的光譜跟太陽光的光譜是差得很遠的。長期在這樣人工的環境中生活工作,整個人是會不正常的。因此,曬曬太陽,對健康而言,是非常好的事。可是,我們現在卻因為太陽光裡面有紫外線而不敢去曬太陽。再加上南北極的臭氧層破洞,就更認為紫外線特別強。其實也強不到那裡去,不致於有什麼嚴重的傷害。只要不是長時間的曝曬,就不會有什麼傷害。 通常只要走出門外,有牆壁或其他東西所反射過來的紫外線和各種光譜已經夠我們所用。不要一出去就帶太陽眼鏡,或有顏色的隱形眼鏡,就無妨。很多時候,陽光是透過我們的眼睛而深入到大腦裡面,會激發我們許許多多生命的活力。沒有陽光,一個人是非常沮喪的。在北歐冬季陽光不足時,社會上許多人的情緒就低落,一到了春天,整個社會就活過來。北歐有這種季節性的情緒低落,可見人和自然的互動是非常密切的。也說明我們對自然的瞭解受到廣告的影響而有些偏頗的。 現在我們知道曬太陽是好的,可是又有一些人卻曬過了頭,在海邊拼命的曬,曬得像是快要焦掉似的。這也是不好。最好的曬太陽方法是在野外有植物的地方,有兩個好處:一個是有陽光;二是植物受到陽光的照射以後,會產生強而有力的生命機能。這種生命機能會散發前面講過的生命信息。在野外,可以同時得到這兩個東西。 有一次我在別處演講,講到現在的人有時候認為只要有一部電腦,坐在房子裡,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得到,上網就可以買菜,等一下超市就有人把菜送來。感覺上,這是一種進步,可是從生命的信息來看,那是一種退步,給自己找麻煩。其實上菜市場是一件美好的事。也許有人會說,那個地方很髒。沒辦法,那是市場環境維護的問題。在電腦上看到再漂亮再好的菜,和現場真實的菜,是不一樣的。菜市場有一個特性,一定把最好的蔬菜水果放在攤子販賣,所有的東西都是最新鮮的。因而,菜市場裡充滿了生命的信息。走一趟市場,其實就是在分享信息。在電腦上根本不可能得到這種信息。上網買菜這件事是可以免了,何妨去市場走走。市場不乾淨,大家共同努力來改善就是了。 地球自然環境的形成 現在我們才慢慢知道,大自然是不可以隨便去改變它,要去維護他。所有的生物都是有生存的循環連帶,我們不以隨便去破壞生物鏈的平衡關係,於是慢慢的知道要有保育的觀念。就大自然來說,地球最初是一個火熱的星球,經過很多年之後,方才慢慢的冷卻。上面有一層皮冷下來了。皮層下面,到現在還是火熱的岩漿。這層皮最多只有四十八公里的厚度,跟地球的半徑大約是六千四百公里比起來,是很薄的一層。很像雞蛋的殼,薄薄的一層,下面是流質的部分。這層殼受下面岩漿的影響而會移動,這就是所謂「大陸板塊漂移」。因為有這種漂移,所以才會形成各種山脈和海溝。 這麼薄薄的一層殼在剛開始冷卻下來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就是硬硬的石頭。經過了很長時間的風吹雨打,慢慢的有了微生物,不斷的去腐蝕它,慢慢的從岩石變成泥土。這層泥土再經過很長時間的微生物和植物的繁殖,才使這個地球有了生命的活動。植物生長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方才有了動物。人類是最晚到的。這個地球由微生物和植物經過長時間的營造,變成是動物可以居住的環境,而後才有了動物。動物的演化到了某一種程度之後,環境條件方才適合像人類這麼複雜的出現。既然花了那麼長的時間來準備適合的環境,而後才能來,我們就不應該輕易的去改變環境。那樣做,等於就是在破壞自己的生存空間。這樣的生存空間一旦被破壞之後,要花很長的時間方才可能復原。能不能復原,都還是個問題。 其次,我們人類的生命要比其他的生物來得複雜。單是身體的結構就比其他動物複雜得多。尤其是人類的心智比起其他的動物來,要複雜得太多。這麼複雜的生物體,對環境的適應是要花一段時間方才可以調整得過來。也就是說,人類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之內,立刻去適應一個全新的狀況。既然我們有這樣的一個屬性,就不應該快速的去改變環境。可是,我們人類似乎完全沒有體察到這一點,以為盡量的開發利用,滿足現在的欲望和需求,就可以了。這是極大的錯誤。人類終於知道自然界是要保護的。還算有一點覺醒。這個覺醒是不是來得及時,就不一定了,要看未來的發展而定。 悟境的認知 1)生命起源於業識的執取 如果我們領悟了生命的知覺以後,人和自然又有什麼新的認知呢?在《楞嚴經》中會談到生命的起源。其實佛經有很多地方會談到這個問題,不是只有《楞嚴經》。生命的起源很難用現代邏輯的辦法去瞭解和認同。因為它不是一個推理,而是實際的體驗。 這一點,要回到前面說過的大爆炸理論。中國人稱之為「大霹靂」。也就是說,在中國人的認知裡面,宇宙確實經過一個大爆炸。大家也許會問:「奇怪,他們怎麼會知道?當時又沒有現代這些儀器,又沒有觀測。」這是從實際的修鍊之中體察來的。當我們修鍊到某一種程度,能夠靜得下來的時候,就會返本溯源的去追溯生命的起源,宇宙的來源。慢慢的追下去,就會發現自己好像走到了宇宙的起點。這個起點就好像是大爆炸一樣。在第一堂課,我就提到了這一點。 換句話說,中國人對大自然的起源有另外一種認知方式,不是西方那種利用觀測、感官和儀器的方式,而是用內省的方式進入那個層次。同樣的,也可以利用這樣的方式去探索生命究竟是怎麼發生的。佛經在這方面有很多東西跟中國人原有的認知很相似。對於生命的起源,是用相同的方法去認識,認識到生命起源於「業識」的秩序。 我們平常一講到「業」,以為就是不好的。其實,「業」就是一種認定。只要是認定了什麼,就是一個業。這個認定不管它是好,還是不好。是一個中性的字,沒有什麼價值觀。當你認定了一個東西,一直抓著它,死也不放,它就會形成一個很固定的認知。有修行有體會的人都知道,認知強化到某一種程度就會變成事實。這在《楞嚴經》裡面講得很清楚。但是,我們看這些文字往往會覺得「這些文字是不是出於想像?」當然,你可以這樣猜測,原因是我們做不到。 現在我們慢慢的發現,世界上有一些具有特異功能的人,只要他很專心的想要去做某一件事,那件事情就會慢慢的具像化,甚至真的出現在眼前。大家也許聽過,中國大陸有一些特異功能人士,他想要的東西,那個東西就會出現在他的眼前(指張寶勝的隔空取物)。我們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也許就有這樣的經驗。有時候,你正想要做某一件事情,而這件事情的環境和信息就出現了。「奇怪了,我正在想這在佛經中就說,只要有一念之執著,就會形成一個生命的起源。 我們說過,生命有四層的結構。生命不一定要有這個身體,才叫做生命,只要心靈裡面有一個念頭,意識或潛意識自成一個體系,就成為一個生命。表現在信息的層面上,就是一個有組織的信息團。這個信息團如果和能量結合,就變成是有能量的存在,也變成是一個能團。它也是一個生命。這個能團又能夠把一些物質聚合在一塊,就變成有物質構成的身體的生命。生命的層次有很多種,不是只有身體,才算是唯一的生命。 當你有一個念頭出現,如果一直在這個念頭上徘徊,就變成你生命中的一個小生命。如果對你是一個良性的互動關係,這個念頭就會把你帶到一個境界,或者是讓你做成一些事情。如果它和你的互動形成是一個惡性的關係,你就會因此而陷入它的干擾中,一直重覆一些不能自主的行為。甚至這個念頭就會傷害到你的生命。 所謂的生命,對於有修行體悟的人來說,絕對不會設定在身體上,而是設定在某個心念上。從生命的多重結構來看,有心靈層面的生命,有信息層面的生命,有能量層面的生命,也有物質層面的生命。就佛教的經典而言,生命是有起源的,一念就是一個生命的起源。如果這個念頭一下子就消失掉,那就代表這個生命的出現到消失的時間很短而已,它還是生命。佛經叫它做「生住易念」。我們每天不曉得有多少個生命在我們的心裡面走過,多得不得了。就有體證的人來說,生命是這麼來的。 文殊菩薩有句話說:「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生命的來源是因為有了辨識,有了辨識,就一定有了執著。沒有辨識,就沒有執著。真正的要「滅」,要連這個色塵的身體也要滅掉。這很難做到,因為太具相了,太把它當真。你不會把念頭當真的。事實上,念頭也是真的。 2)自然是眾生業力共同的創造 這個大自然是從那裡來的?所有的自然其實是大家共同的創作。我們覺得我們是來到這個大自然,或出生在這個大自然。其實是我們大家共同創造的。就像演一齣戲一樣,是要大家合力演出的。有時候,你不在舞台上,那是因為你在幕後,並不表示沒有你,懂這意思嗎?每一個人都是幕前幕後進進出出。假定以身體當做一個幕前,沒有身體就是在幕後,所以生和死就是一個幕前和幕後的差別而已。 這個世界也一直在創造這齣戲碼。所謂真正的大乘佛法,就要你懂得這個生命和這個大自然的關係,你才知道一個人如何修行成道。如果真正修行成功,就是你一開始修行,這個大自然也跟著你一起成就、一起轉變,沒有所謂的外和內,因為這個世界是一體的,這個世界就是你的生命的創造。當然不是只有一個人,是大家的。在現在的宇宙論裡面,沒有辦法解釋這一點,但是對一般有修行體悟的人來說,都是清楚知道的。 這個大自然之所以和我們有這麼密切和深遠的關係,主要是這個大自然就是我們的創作,大家共同的創作,所以叫做「共業」,眾生業力共同創作的。這個必須自己去體悟。 3)人類是業緣和合而現的生物 人類是怎麼出現在地球上的呢?人是業緣和合而現的生物。也就是說,當許許多多的因緣際會到達之後,人類才能出現。佛經裡面常常說:「人是由光音天來的」。天界裡面的光音天是指「有光有聲音的地方」。 我剛才描述的這個地球,是從一個滾燙的星球慢慢變成有生命跡象的一個星球。可是它經過四十六億年的演化,達到某一種豐富的程度,人類才能來這個地球。因為人類所要求的生命條件比較多。換句話說,這個場子演的戲一定要幾個重要的角色出現了以後,後面那個最重要的角色才會出現,不會在一開場就出現。人類也是一樣。人類所要求的生命的條件比較嚴苛,所以這地球一定要豐富到某一種程度,人類才會來。人類來的時候,就是要結合許許多多的因緣才會出現。 當我們不斷的破壞這個地球的生態環境時,這個緣就越來越散了,散到後來人類在這個地方就沒有辦法生存,也就是人類離開地球的時候。這個「緣」是什麼呢?就是我在前面所講的「信息」。環境中有各式各樣的信息,要滿足了之後,人才來得了這個地球。就像我們去找工作,去面談和瞭解了工作環境條件之後,覺得這些狀況都符合我們的特質和希望,才會決定要不要接受這項工作。當然,那個公司也要看你的條件是不是符合他的需要。雙方的條件相互符合,我們才會出現在這個公司裡面,當這個緣不能相互滿足,我們不會去,公司也不會要。地球上有生物,也是一樣的情形。現在我們慢慢的瞭解,我們之所以會出現在這個地方,是因為這些因緣具足。我們的靈性和地球的環境合了之後,方才出現在這個世間。而不是地球一開始,人類就來到。 我們身上有幾兆的細胞,如果連一個細胞都沒有形成,或者這個細胞還不懂得合群,人類來得了嗎?當然來不了。懂這個意思嗎?任何一個細胞都要學會和幾兆其他的細胞合群,才能形成這樣的生物體。要形成一個生物體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經過了很長很長時間的磨練,方有以之。 4)共業綿長,別業短暫 我們這一生,和大家共有的部分,與天地一樣的長久,而個別呈現的的特質部分,時間比較短。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共同的部分就是這個宇宙,因為我們要來,我們就會和人家會有共同的世界,也就是所謂的共業,共同的生命能力。 什麼叫「別業」?每一個生命除了共同的部分之外,還有他自己特殊的部分。這都是在摸索和嘗試。每一個生命其實都有它的自由度,這個自由度有時候只是嘗試性的學習。需要不需要呢?當然需要。沒有個別的嘗試的話,生命是不會成長的,那就和石頭差不多了。如果你可以體察到這一點,你會覺得你的生命和其他的生命有共同的節奏,也有各自的精彩。 5)入世隨緣而行,出世了緣入性 你如果慢慢的瞭解生命是這樣的結構,入到世間,就和世間所有的生命起了呼應的關係。同物理的詞彙來說,就是起「共鳴」「共振」。入到這個世間,就要隨緣而行。隨普因緣而做各種不同的表現。當你離開了這個世間的時候,不需要再受人世間的種種牽絆,可以完全回歸到自己比較深層的生命本性裡面去。我們一定要學會去做這種調整,出和入都要很自然。在修行的人來說,就叫「出入一如」。出和入的時候,心裡面非常自在,可以掌握得住,也可以放得下。 6)上體天心,眾生平等 當我們有了這樣的認知以後,我們對大自然,是有一種同體的感覺,而不是屈服在大自然的威力之下。你之所以會順著天地,順著大自然,是因為你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和它同體,不是因為大自然太有威力了,而只好遷就著它。我們常講:「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心裡面多少有一點委曲的惑覺。可是當你發現,你的生命裡面就有這個天地,沒有這個天地,你不會在這個世間上,這時候,你對整個大自然的維護,對整個大自然的動向,看起來是順從,事實上是有感覺的,是體恤的。因為那是你自己,而且眾生平等。 所有的生命都跟我們一樣,都是共同創造這個宇宙的朋友,也和我有一樣的生命結構,和我一樣有相同的生命追求。這時候,對待眾生和對待自己是平等的。所以真正對生命有了這一層的體悟之後,再回頭來看這個世界,眼光不同,心境不同。那是一種溫馨的感受,而不是一種順服的屈從。當你有了這樣的認識以後,再來看中國的古書,尤其是《黃帝內經》,一開始就是在講人和自然的關係。為什麼這麼講?絕對不是空穴來風,故意編造的。這也就是我必需要先講一講人和自然的闔係,在不同的層面上有不同的認知。有了這種認知之後,再回過頭去看古人的敘述,就可以知道古人是以怎麼樣的心在看人和自然。我們也就會自然而然的認同它。 這裡面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好好的修練,如果沒有好好的修練,就沒有辦法去感覺到古人領悟的境界,也就沒有辦法看得懂他們為什麼這樣敘述。這就是我們必需修練的道理。 中國醫學的形成 中國醫學的形成有以下幾個原因: 1, 立身於天地之間 我們既然已經來到這個環境,就要對這個環境有所認識,才能夠生存下去。也就是平常我們講的「入境隨俗」,才會找出一些如何可以在這個環境中活下來的方法,這就是所謂的養生保健,也就是醫學的起源。其實不只是醫學,從事任何一種行業,都必需要把那一行的環境弄清楚,才會存活下來。 2) 完成生命的學程 前面講過,生命是要來學習的。在一百年的時間內要完成這個學習的歷程,必需要有適當的維護我們出現在世間的這個媒介,也就是我們的身體。這個身體隨時都受到環境的影響,必需要隨時去維護,讓身體可以正常的工作,讓生命可以如願以償,完成該有的學習過程。而不是任由它去,以為可以自動的完成。在過去,我們往往以為是老年人才需要的事,也朦朦懂懂的照著做,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原因。原因就是在為了順利的完成學習的歷程。 3) 延續種族的繁衍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不是自己想要來,就可以突然出來的,必需要經過一些銜接。於是就有了生育這個過程,有了上一代,才有我們這一代。我們除了自己學習之外,也要去迎接一些想要來到這個人世的眾生,讓他有機會來到這個世界。因此,我們也要跟這些有緣的眾生銜接起來,讓他很順利的來到這個世間。這就是我們的生殖繁衍。要想順利、健康的把下一代帶到這個世間來,我們自己當然也要健康。為了種族的繁衍,必需要保護身體和心靈,醫學就成必要的手段。 4) 滿足心靈的感受 在前面講過生命的多重結構,從物質的身體一直到很虛幻的心靈,是上下互通的,如果身體時常出狀況,我們的心靈也是很難過的。當我們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我們的情緒、認知和智慧都會被騷擾。要使得心靈能夠成長,必需先要安撫這個身體。如果在心靈上有很多很多的感受,我們要去滿足它,那麼就先把這個身體弄好。 5) 傳遞生命的經驗 當我們學到了怎麼養生、怎麼跟環境互動才是健康的,有了障礙之後,又該怎樣恢復健康,這些經驗要代代傳下去,讓後面來的人不必重新學習。為了傳遞這些經驗,於是會把養生保健的經驗流傳下來,就變成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醫學知識和方法。 6)人類有特殊的智慧 人這種生物是很特別的,因為他有很多的特質不是其他動物所完全具備,或是完全相等的。人卻有特殊的智慧,能把從具象的東西到抽象的東西都可以整理出一些可以傳之久遠的知識。這是一種非常特別的特質,使得人類可以勉勉強強稱得上是萬物之靈。也就是說,人會把他所體驗到的和經驗到的東西做一番整理和傳遞。 中國醫學的內涵 透過以上幾項因素,形成了現在所謂的醫學。醫學一旦形成,有以下幾個內涵: 1) 認知方式 (直覺、經驗、推理) 要去瞭解這個身體有各種不同的方法,像是直覺、經驗、推理等。不同的族群所經驗到的各種生命狀況所凝聚出來的醫學認知,也就不盡相同。中國人有中國人的醫學,西方有西方的醫學,任何一個族群都有他們求生存的本能。這些本能的來源都是某一些特殊的認知。可是就目前來看,在各種醫學裡面,最有體系的就是中國的醫學。其他民族的醫學都是不成體系的經驗。雖然不是不好,只是不成條理,不成架構。 2) 理念架構 (模型建立、執簡馭繁) 要形成醫學,必需要有一個理念架構。如果沒有這樣的基本理念架構,沒有辦法把零零散散的東西統整起來,變成一個基本的概念。沒有這些基本概念,就不能執簡馭繁,必需去記憶很多很多的狀況。對文化的傳承來說,是很困難的事。用現代的語言來說,這個理念架構就叫做「建立模型」。 3) 實踐方法 (經驗技能、器械便利) 醫學不是純粹在理念上的一種認知,而是必需要實踐。把這些理念運用到實際的生活裡面,讓它發揮作用,才能學以致用。因而,要培養各式各樣的經驗、技術和能力。像針灸、各式各樣用藥的方式如湯劑、散劑、丸劑的運用,就是這方面的表現。有技術和能力做得出來,實踐在實際的生活裡面。 有時候人的肢體辦不到,還要找一些東西來輔助或提升治療的能力,因而有各種器械,像用針來剌、用艾草來灸、刮痧等。《黃帝內經》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叫《素問》,一部分叫《靈樞》。「素」也者,樸素、簡單是也。素問就是基本理念的問對。「靈」是「靈敏」、「樞」就是「樞紐」。「靈樞」就是在身體靈敏的關鍵做一些調整,也就是實踐篇。 4) 教學系統 (知覺、態度、研究) 有了這些知識以後,怎麼傳下去?不能只是自己知道而已。還要有一個教學的系統。過去都是師徒相傳。這樣的教學法,要磨得很久,才學到一些東西。要磨得很久的道理何在呢?當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也許可以說,因為要磨得那麼久,才可以體會到一些基本的知覺,醫學的各種認知方才可以真正的傳下去。當然,也有人說:因為要磨久一點,才不會那麼快有競爭者出現。但是無論如何,都有一個教學的方法。以前的教學方法是不是適用於現代呢?有些方法適用,有些不適用。師徒制的教法在現代的教育和生活節奏裡已不適宜,但是也不能完全拋棄。以最簡單的把脈來講,不能在黑板上畫個圖解說明,讓大家自己去把,不可以這麼做。 真正的把脈怎麼做呢?就是師徒和把一邊。學生把他把到的脈象講出來,師父從而考核那些脈象講對了,那些脈象講錯了。等一下交換一邊,再來把脈。這樣慢慢一點一點帶出來的,沒有辦法拿現代的儀器來取代。為什麼?因為一個人的手指頭和手腕的皮膚之間的相似性,要比儀器和人的相似性高得多了。用手去把脈,從物理學上來講,它的阻抗最小,所以能得到的脈象最豐富。用儀器去量,有很多東西就被忽略掉了,或是不曉得。所以他一定是手搭在手腕上去把脈。這樣的把脈學習,有時候就必需要是師徒制。沒辦法由一個人講,很多人同時接受。 所以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必需要回頭看看事物的本質,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方式教學習者,以便教學雙方能順利的銜接。當然教學的態度也很重要,絕對權威的態度有時候會阻礙新的發現。但如果缺乏嚴謹的態度,一樣是學不到知識,好比把脈。很多時候,未經訓練的把脈功夫,則往往除了知道脈搏跳得很快,或很強之外,其他的細節便不得而知了。在脈學的書裡面,手上的脈相一共有二十九種。可是我們通常能摸到三、四種脈象就已經很多了。 有一年,我到忠孝東路六段或七段,靠近南港的地方,讓一位中醫師看診。當時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原因,帶著全家人一起去。這位中醫師把脈的方式與眾不同.他除了將手指放在腕關節處外,還有一個奇特的把脈方式,就是將手指放在看診者的手背上,像彈鋼琴一樣的來回跳動。彈完之後,便展示一個用橡皮做的人體經絡穴位圖。向看診者說明身體的病痛之處,非常準確。由於一家人的健康狀況都被說得非常準確,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怎麼會如此神奇。即使在大陸上,也未曾聽聞過這種把脈的方式。如今回想起來,才知這位中醫師像彈鋼琴般的動作,原來並不是把脈,而是藉由手指彈跳般的動作,來截取看診者身上的信息。 我有一位老師,也有如此的功夫。他把手指按在別人手背上,任由對方去想一件事物,例如一到九任意想一個數字,他便能得知對方心中所想的數字,從來沒有差錯過。這同樣也是透過皮膚的接觸來接收對方心中因想念事物而發出的信息。這固然是一種看病的方法,但是更有甚者,根本無需藉由接觸,便能知道對方的身心狀況。這種情形在佛教幢稱之為「他心通」。 如果這種能力可以變成我們生命中很自然的一部分的話,那麼人們的養生保健根本就不成問題。在日後的打坐中,大家會逐漸就會體會到:「奇怪,我怎麼忽然對自己的身體愈來愈瞭解?」當我們有一天回過頭去覺察自己身體內部,如果看到身體的那個地方有黑暗,那個地方光亮,暗影的部分就表示這些部位一定有障礙或病灶,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我們在學中醫的時候,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來面對這些狀況,便無法感受到這種奧妙。中醫裡面有許多部分是要有這種直覺的能力。因此,當學習者的態度正確時,即使一時之間學不到,只要假以時日,必能獲得真傳。這便是我們常說的「心法」。學習如果沒有學到心法,就無法真正的做到文化的傳承。 除了學得心法之外,要把醫學知識傳下來,還必需要有各種研究。中國歷代醫學的增補都是透過研究而來的。由於中國人一直沒有形成像西方的物理和化學的方法,在做研究時,就不是透過體外的實驗,而是藉由實驗者自己身體的直接體驗。像「藥性歸經」,就是靠實驗者自己一一體驗各種藥草和那幾條經絡共振而來。因為實驗者有直覺的能力,可以感覺各種藥物的信息在體內走動,一旦清楚感覺到這些信息波在走那幾條路徑,把它記錄下來,就成了「藥性歸經」的主要依據。古代有所謂「神農嚐百草」,很可能不是真的一味一味的用嘴吧嚐,而是經由手握、或眼觀、或鼻嗅,就可以知道這種草藥會走那幾條路徑。 這種能力並非古代專有的,現代人透過潛心練習,很多人也可以學得這種知覺。知覺變得比以前寬廣和敏銳。要有這種寬廣敏銳的知覺之前,必需先瞭解自己的身體。所以,我要大家慢慢的從自己的身體開如瞭解起,把自己的身體當做一個檢測的儀器(sensor),把自己的身體調到最靈敏的狀態,然後才能瞭解外在世界是如何跟自己的身體產生互動。中醫的許多研究和發現都是透過這樣的方式取得的。 現代有了物理化學和各種儀器,也許會說,要採取別的科學儀器以達到研究的目的,或發現新事物。當然可以。可是,機器終歸是機器,靈敏度再高,還是沒有辦法跟人體的敏銳知覺相比,也就沒有辦法取代身體。第一,儀器的複雜度無法跟人體相比;第二,儀器的靈敏度不能跟人體相比;第三,儀器的感受範圍不能跟人體相比。 以人的耳朵來說,耳朵能夠聽到的最小聲音和最大的聲音,在強度上,差了10的12次方倍,一個1的後面有12個0。人的耳膜可以承受的音量變化是一個非常大的壓力範圍。卻沒有任何一個人造的儀器可以承受得了。很矛盾吧!這個牆牢固嗎?不牢固。以一平方呎的牆面來說,只需要加上8磅的音量,就可以擊跨它。然而人體卻可以承受到幾十磅。所以,生命體的不可思議處,遠超過現代科學家的知識所能想像的範圍。 再舉個例子來說,像人體的細胞膜是由一層油脂構成。這層油脂內外有個電位差。裏面是負電,外面是正電。這樣的電位差所造成的電場很難想像。若用數學來換算,假設細胞膜有一公釐的厚度,若要模仿內外層的電位差,則需要在內外層分別加上600萬到700萬伏特的電壓。你看,這個電壓有多高。因此,每一個細胞都是一個非常強的電場,才能保護細胞膜裡面的一切新陳代謝。 我們身體裡面是一個極其複雜又精巧的設計,有許許多多超乎我們想像極限之外的東西。因此,可以感覺到的現象也就非常的多。相形之下,人造的儀器就差得太遠太遠,非常的簡陋、粗糙。所以,大家不要以為一切都可以由現代的物理、化學完全取代。物理、化學只能幫我們做到某些地步,不能完全取代。人的感覺還是最好的知覺系統。所有的生物體也都如此。 理想的醫學架構 講了這些另類的知識之後,接下來,我們要談談醫學的架構。 從診斷的方法來看醫學如何瞭解人體,可以分成兩種方法。一種是從旁觀察,看人體受到一些東西影響時,起什麼樣的變化。這叫「外察法」。如果變化非屬常態,那麼就屬病態。這時候,對於這個病態現象,我們要怎樣由外而內的設法去影響、調整它,讓病體恢復正常。這叫做「外調控」。古今中外的醫學幾乎都是運用這種外觀察和外調控的方法。 到現代的醫院去,通常醫生都會開一張單子,叫我們去做各種檢驗,照X光、超音波掃描、斷層掃描、核子攝影等方法,也都屬於外察法。傳統的中醫有很多地方也是如此。不論是望聞問切,都是從旁觀察臉色、體重、體型、身上的氣味,或是詢問病人的症狀,加上把脈等,收集到病人所有的資料後,再根據醫者的經驗,去調整病體。也都是外察法。 這樣完全依賴外力的辦法,時間既深且久之後,人們反而忘了還可以透過別的方式來認識身體,乃至於生命。那就是從內在去觀察身體,所謂的「內覺法」。這個方法在古代是很普遍的,現代幾乎要失傳了。 什麼是「內覺法」?在四診中的「問」,是要病人主訴一些身體狀況,譬如詢問病人如何覺得不舒服,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也許病人自己會講他頭痛,睡眠的品質不好、食慾狀況不佳,那倨部位痠痛或麻木不痛等。這是病人自己的自覺。病患本身的自覺當然是有的,沒有的話,他就不會來看醫生。這不是我要講的。 我所要講的「內覺」不是這個,而是醫生和患者可以形成一個共同體。當患者一來就醫時,醫生便知道患者身上的問題。因為人體的結構都是一樣的。當醫生很專注的模擬病患的身體狀況,與病患形成一體之後,病人身上的狀況便會像影印機一樣的被copy到醫生的身上。病人頭痛,醫生也就跟著頭痛。病人肚子不舒服,醫生也跟著不舒服。這是因為病人身上有病痛部位的信息,會和醫生身上相同部位,產生「共振」反應,呈現在醫生的身上。所以,不需要開口,醫生便可知道病患的許多現象。 當然也有些人可以光憑「耳」聽出許多弦外之音。古書記載,扁鵲有一次經過某戶人家的外牆,聽到屋裡傳出小孩的哭聲,一聽便知道小孩子那裡不舒服,於是就進去告訴小孩的父母小孩什麼地方不舒服。因為小孩子還小,說不出來自己那個地方有問題,而父母又始終揣摩不到。可是這位扁鵲醫生卻可以和小孩子的聯在一起,只要一聽小孩的哭聲,就知道那裡不舒服。像這種知覺能力在過去的中醫系統裡曾經有過,現在則是越來越少了,而在西醫體系中,則是完全禁止的。因為惟恐分不出是醫生還是患者的知覺。 中醫原來是有這種內覺法,可是幾千年來,在傳遞的過程中,也沒有了。我剛開始學中醫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有這樣的內覺法。有一年,我去中國大陸,認識了一位朋友(邵向明醫師)。她在幫人家把脈的時候,除了從脈象解說身體狀況之外,還把對方的家庭狀況和祖宗三代都如數家珍般的講了一遍。因此,很多人喜歡找她看診。她一講就是一兩個鐘頭。幾乎把一家人的身體狀況都講了一遍。我看到這種事實,才知道,原來傳統中國醫學裡面的確是有這樣的診察方式。也就是說,她可以清楚的辨認信息,也能清楚的知道,這些信息和患者家裡面的那一個祖先相連。 後來,我和這位朋友一起搭車去南京,買的是軟臥的票,同一車廂內,還有兩位曾經在鐵路局裡工作過的列車長。他們看到我們進入,一臉不高興的樣子,彷彿嫌我們去擠他們。這時候,這位朋友就開始跟這兩位列車長聊天,講著,講著,突然冒出一句:「您的心臟似乎不太好。」那位列車長很驚訝的反問:「妳怎麼知道?」多講幾句之後,原先僵硬的氣氛立時緩和了許多。當他得知我的朋友是醫生的時候,就央請為他把脈。我坐在一旁,聽朋友滔滔不絕的講述對方的狀況。講得對方由原來的排斥和高傲轉為虛心和佩服的態度,不時的請教問題。還問了他女兒讀書的事情。聊到最後,他們就把車廂讓給了我們,到別的車廂去了。我才發現,天底下竟然有這樣的奇人。也因為這一段奇緣,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傳統的中醫裡面還有這樣的看病方式。這種看病方式就是接收對方的信息,並且清楚的辨認這個信息和患者那一位親屬有關。這就是「內覺法」,可是已經失傳了,沒有幾人知道。 內覺法有個先決條件,就是務必記得隨時洗掉所接收進來的信號,否則,多看了幾個病人之後,便會混淆不清,而搞不清楚那個信號是那個病人的。同時,也很可能就變成自己的病痛。因此,必需要先學會保護自己。 最徹底的保護自己的方法,就是佛家所說的「空」。就是把自己一切可以被沾染的東西全都化掉。必需要做到這一點,才能夠純淨無染。當信息來的時候,可以很清楚的覺察到,沒有其他的雜訊,才方可以做準確的判斷。當事情過後,要洗得乾乾淨淨,在你的記憶體裡面,不要有任何東西留下,這樣才能對自己無害,對別人也不會有負面的影響。 這樣的方式不僅用在診斷上,也可以用在治療上。不過,醫者的身體必需強壯,才能看清楚自身某個部位不舒服是由於對方傳來的信號所導致。這時候,醫生必需要把自己身上的不舒服化掉,病人的不舒服才會跟著化掉。這種治療法絕對可以做到。各位若有機會碰到這種醫療法,可以把你們所看到的現象和今天我所說的話聯起來想,就懂得那是怎麼一回事。 有一位朋友,年紀已經七十幾歲,氣功非常的好,有時候要捉弄人,往往就在不言不語之中。有一次,我在他家,遇到一位非常喜歡吹牛的人,凡是別人講什麼,他都要立刻發表自己的看法。我這位老朋友不動聲色,坐在那裡聽,過了一會,就對那位吹牛的朋友說:「你現在的脈博只跳六十下。」吹牛的朋友反馭說:「明明是七十二下,怎麼會是六十下呢?」「不信就量量看!」叫我幫忙搭個脈,數一數,果真六十下。吹牛的朋友就覺得很奇怪。但是也不曉得這位老朋友是怎麼弄的。過了好一陣子,吹牛的朋友要走了,才讓他恢復七十二下心跳。 有一次更絕,有一位夏威夷回來的電機學教授,也是非常的囂張好辯,這位老朋友就讓那位教授的脈博跳一百四十下。那位教授完全嚇呆了,過一陣子,才讓他回復正常。 這些例子都是我碰見過了之後,才知道,人和人之間在無形之間其實是互動的。這種能力如果做得到,內調控就可以做得到。我的氣管天生就不好,可是每一次碰到這位老先生,什麼事都沒有,不管咳得多厲害,只要到他的身邊,就一點咳嗽的跡象都沒有,而且整個人都好舒服。剛開始的時候沒有注意到,後來才發現,怎麼和他在一起身體就好好的,而且屢試不爽。 我們要認識一個人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從外面去看,一個是從裡面去看。當然,內覺法弄懂了之後,有許多好處。碰到一位朋友,見面就可以感覺到他和我有沒有緣、他的個性如何,許多訊息自動的就傳遞過來。只要把資料讀一讀,就可以瞭解這位朋友。很多時候,我們對他人的瞭解是透過信息的接收,而認識的。這樣的認識,我們平常就稱之為「直覺」。 直覺就是在接收信息。因為我們過去對信息不認識,不曾強調,以為「不假思索」,就稱之為「直覺」。其實是有途徑的。如果你沒有這種接收的途徑和能力的話,就不會有直覺。這是絕對存在的現象,也是存在的能力。 按理說,醫學應該內外兩種方式都存在,共同傳下來,方才形成所謂的醫學。可是,現在所傳下來的醫學,絕大部分都是從外面的觀察所得到的。我們的傳統醫學和西方現代醫學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態度,來面對人體。 西方的現代醫學在瞭解人的時候,採取了開箱法,把人體一層一層的打開來,形成這種方法是因為用了解剖的手段,把身體一層一層的剖開。剖到後來,刀子不能剖的部分,就用化學分析的辦法去剖開來。像現在對基因的研究。化學的方式不能剖的部分,就用物理的辦法,如X-ray,AMR核磁共振等各式各樣的方式,把身體打開來看。這種方法叫做「開箱法」(open box)。 這種開箱法的態度和理念,正好和自然科學所採取的方式不謀而合。因此,許多自然科學的方法,自動的應用進來。從宏觀的到微觀的方法,通通都可以拿來用,不斷的分析,而且去度量物質的成分和數量,也就是定它的性、定它的量。這就形成了西醫的特色,在定量和定性方面,做得非常的好。在這裡面所要的基礎就是物質。這種方式所衍生出來的醫學,我們說它「很科學」,這句話是對的,因為它符合自然科學的要求,採取了自然科學的方法,也運用了自然科學所衍生出來許許多多的技術。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它能剖開來的,一定是身體,沒有辦法去剖開人的情緒,沒有辦法去剖人的心靈,沒有辦法去剖人的意識和潛意識。因而,對「身」的探索是很紮實的。有關心靈的問題,直到最近這幾年才又慢慢的放回到醫學裡面去。在過去,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把注意力放在身體上面。愈剖愈細,細到現在的分子生物學、基因這個層面。是不是就剖完了呢?當然沒有剖完。你的工具沒有辦法做到巨細靡遺,不可能做到,只能到達某一種程度,就不能剖下去。永遠有未知的黑箱存在,只是他能剖的深度比起整體不剖來,要觀察入微得多了。這是西醫的特色,不僅在它的醫學理念上,醫學的方法上,所對待的人體是如此,連對藥物也是做同樣的處理。化學用在西藥的分析是非常非常的多。基本上,西醫用了非常多的化學方法,加上一部分的物理方法。越剖越細微,西醫的發展也就一直朝著微觀的這條路在走。 可是,中醫卻採取了另外一種方式,不剖開來,保持身體的原狀,裡面是什麼,我不在乎,而是從旁邊去看,去看他的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從輸入和輸出之間,我來建立對人體的瞭解。這種方式,叫做「黑箱法」。這種黑箱法和現代的「系統控制論」居然是完全一致。 為什麼不打開來呢?這裡面有一個基本的理念:打開來了,就不是原樣。所看到的就不是原來的狀況,因此,不能打開來。只有從旁觀察,一進一出,彼此之間有什麼關係。因此,必需去蒐集很多的資料,綜合起來,從資料的相關性來推論裡面到底是什麼樣的結構,才會這樣一進一出的互動關係。這種概念就是黑箱法。以後再來單獨的介紹它。 中醫的「醫」理念是這樣,「藥」的理念也是如此,因此,中醫一直保持整個人體的總體狀態,因此,一直保持一個宏觀的視野。中醫和西醫這樣兩種不同的發展途徑,越走越遠。在過去五、六十年內,很多人想把中西醫整合在一起,始終不能成功。後來,我才發現,不能在身體這個層次上去求整合。身體這個層次是物質,物質本來就有很大的差別,很難整合。可是,在信息這個層次卻是完全可以整合。不管是宏觀或是微觀,都是在面對不同尺度的信息。懂得信息之後,就會發現西方的醫學和我們的中醫很自然的可以整合在一起。這是過去我想都沒有想過的事。一旦整合之後,可以還原成所謂的「醫學」,有些人稱之為「整合的醫學」(holistic medicine)。 可是用我剛才所提的架構來看,即使整合起來,我還是不認為是完整的醫學。因為,少了內覺法。沒有這個內覺法,醫學在認知的方法上就缺了一半,因而對生命的知覺就不是那麼切身的感覺。不是那麼切身的話,醫學的發展遲早會走向比較冷漠的、比較機械化的狀態。現在的醫生看診,就是把病人當作身外的一個「物」來看待,當作一個機器來看,和醫生的沒有什麼互動,也就沒有切身的感覺。少了這種感覺,醫生看診時那種溫馨的人性面也就隨之缺乏了。 醫學和生命息息相關。不管是患者找醫生,或是醫生看病人,都要看成是人。如果沒有了內覺法,那怕是再進步的醫學發展,都缺乏人的味道。那樣的醫學不是真正完整的醫學,一定要把內覺法結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醫學。好,今天就講到這裡,下一次,我們再來講傳統中醫的架構。 (宋具芳、宋亦勤、莊于瑩、林萬金、鄭雪英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