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验的过程是每一个人用他自己的身心,同时作为材料和检视器,去搜集和分析自己,给自己下诊断、开药方,妥善治疗自己,将反应仔细地写下来。这才会真正知道中医所讲的阴阳、五行、各种症状、各种药物的感觉是什么。大家必须做这样的功课,但是做功课之前,心里也不要操之过急,先一步步把该学到的观念和方法,先掌握正确,后续的实际运用才不容易出错。以后在适当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也希望在被研究的时候,不要保留状况,要讲出各种资料,让大家分析诊断,因为资料愈丰富,诊断就能愈正确。我用了以上四个方向来看中国文化的起源,可是无论我怎么详说,乍听者总是感到不着边际,一颗心思像是漂在水面的浮萍,没有落地生根,真正要有扎实的感觉,就要在中医学上应用它,心里才会稳定下来。 | |
(三)生死循環的生命意義
| |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生命學研究所 複習生命的多重結構 我們的身體屬於「物質」這個層次。體能、體力屬於「能量」這個層次。指揮這些能量來帶動生理或心理的各種訊號,我們通稱為「信息」。過去我們不知道這些信息是什麼,事實上也沒有人仔細去注意這個層次。現在有了電腦以後,才曉得它就相當於電腦的各種程式指令。這樣講,還是跟這個「信息」的本質有一段差距。電腦的程式和指令需要靠電腦裡面的電壓來傳遞,也就是說,它是藉助於能量的波動來傳遞信息,而我所說的「信息」實際上要比這個還要高一等。它可以自行直接傳遞,不需要藉助於任何物質或能量。當然也可以藉助物質和能量來傳遞。譬如說,我們寫個幾個字。字本身當然有物質的部分,當我們看到這個字的排列方式,就可以知道它所要表示的意義。這個排列方式就是它所要傳遞的信息。 我們做任何的事情,只要動到物質,譬如雕刻、書畫,都涉及到物質的排列和組合,排列組合就有它的信息。物質本身也具有特性。那個特性也就是它的信息。同樣的,能量也可以傳遞信息。譬如現在我說話的聲音傳到大家的耳朵裡,是藉由空氣分子的運動能量來傳遞信息。因此,信息是可以藉由物質和能量來傳遞。 信息本身也可以自行傳遞。這樣的傳遞現象就不是一般人所能瞭解的。在科學上,就完全不知遁,甚至沒有辦法承認它的存在。可是,現在慢慢的發現,這種信息的傳遞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但是,要有特殊能力的人方才能夠接收和傳遞信息。哪些人呢?就是現在我們常講的特異功能人士。他們多半能夠直接傳遞信息。這要做一些實驗來顯示。以後的課程安排中,會請台大現在的教務長李嗣涔教授來講這方面的課程。 李教授一定會讓大家看一卷錄影帶。他拿一部電腦,上面弄了個亂數表,像一個指針,在中間數的兩旁擺來擺去。根據亂數,左右擺動的機會應該是一半一半。然後讓有特異功能的人在三百公尺之外發功去影響它。發功之後,指針的擺動就不是那麼規律平均,最後偏向一邊,甚至短暫的停在一邊。這就不是能量或物質在傳遞信息。後來,李嗣涔把這個實驗重做一遍,請北京的特異功能高手孫儲琳女士對在台北的電腦發功。結果,影響就更厲害了。出現一些電腦根本不可能發生的現象。從此以後,這部電腦就被特異功能人士所發的信息控制了,不管如何消磁或format,它的影響依舊存在。 因此,我們可以說,信息是可以控制能量的,也能掌握物質。過去,並沒有實驗可以靠訴我們,信息是一個真實的存在。我們總以為這只不過是猜測,或是幻覺罷了。但事實上,它是確實存在的。因此,這一層次其實是有更高更遠的意義,不是像我們所想像的「信息只是物質和能量所攜帶的那些訊號」。信息具有單獨存在的意義。 反過來說,自然界中,物理所能瞭解的有兩個基本東西,一是物質,一是能量。因此,物理學又可稱之為「質能科學」,研究物質和能量的科學。可是,我發現比這兩者更為基礎的,可能是「信息」。上個週末,在新竹的一處植物藥園,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在那裡舉行一個有關「氣和生命」的研討會,與會的人大家都有相同的認知,發現這個宇宙裡面,其實還有一個現在科學所不熟悉的,卻是更基本的東西存在。我和李嗣涔教授都認同有「信息」的存在,它是生命的本質。 再上一層,我稱之為「心智」,或「心靈」。當然,很多人把心和靈分開。可是對我而言,二者是差不多的,中間無法畫出很明確的界線。它是什麼東西呢?它是各種不同的生命功能。以現在的心理學來說,包含所謂的意識和潛意識。它是功能、而不是實質的東西。不過,在有此功能的同時,也就出現了對應這些功能的信息。因此,「功能」和「媒介」是同時出現的。如果把功能和媒介相互融合在一起,就還原成佛家所說的「空」。「空」就是太富有了,沒有辦法給它一個很簡單的名稱。「空」不是沒有,而是有太多的東西,什麼東西都可以從那裡做為起點。所以佛家常說「空則不空」「真空妙有」。 這樣的心智是我們所熟悉的。為什麼?因為我們知道自己在想什麼,想要什麼,或不要什麼。愛惡取捨、喜怒哀樂等念頭我們自己很清楚,這些念頭都是可以被知的。既然是可以被知,就不是我們生命的本體。我在上一次說過:「生命應該是知覺者,而不是被知覺者。」嚴格的說,這些還都是生命的表象,但是現在我們對生命的認知,以為這個就是我們的本體了。這就是佛教和其他文化最大的不同之處。往下講的各層東西,各種文明各取所需,繁簡各有不同,大家相差不多。最根本的自性,卻只有佛家在講。佛教所說的自性,是要自己去修,不可光聽別人講,光是講和聽,那是沒有什麼用的。 生命有這樣四個層次。它跨越了所有的人類文明。自然科學、數學、玄學、特異功能、各種宗教,乃至於所有的文明,說穿了,都是生命各種不同層面的展現。當我們看懂了生命有這樣的結構之後,很自然的會把所有的文明當成是自己生命的滋養,放置在自己生命的合適位置,就像我們所吃的食物,鈣質大部分走到骨骼或肌肉裡面去,蛋白質走到肌肉組織裡面去。它會自動分化,不需刻意分配。 我們會安排那麼多的課程,也就是因為生命是有那麼豐富的結構和內涵。我們既然要瞭解生命,就要去體驗生命,甚至於實踐生命的潛能,當然需要學很多東西,來豐富它,讓每一個層次都盡量的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當我們看懂了這種結構之後,很自然的會要學習各種東西。於是,追求知識就成了很自然的需求,而不是本位的想法。 從生命的觀點來看人類所有的文明,才能夠讓所有的文明,不管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不管是自然科學的,還是宗教的、哲學的,有一個合適的定位,把他們整合起來。很多人都在強調,下一個世紀很可能是一個科際整合的世紀。不過,這句話講多了,往往就變成口號。原因是不瞭解整合的基礎在那裡,僅僅是一種希望而已。有的時候,整合反而變成了衝突,根本沒有辦法整合。可是,當我們瞭解了生命的多重結構之後,就知道不同層次的生命需要有不同的事物來豐富它,來提升它。這時,整合才會變成有效,才有可能成功,而且是水到渠成。說得更大一些,那是大生命、大環境、大文化的整合,而不是小生命的需求而己。 習慣了這樣的想法之後,就會知道,所有的人類文明對我們都有益的。多學之後,用生命多重架構去反芻它,去品味它,將它放在合宜、恰當的位置。這麼做,對我們的人生固然有很大的幫助,對整體的文化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每一個人有了這樣的認知之後,文化發展就會是生命健全的發展,而不是競賽式的發展。 與多重結構對應的醫學與養生之術 這是上一次我們講的生命多重結構。在那張圖表的右邊所列的各項,只不過是 從醫學來看生命的多層結構,來看那些學門和某個層次是對應的。外科手術和內科都只注意到物質的層次,很少想到別的東西。藥物治療也只是著眼在物質層次,因為覺得身體好像就是生命的全部。可是從這個表看起來,只不過是注意到物質的層次而已。 現在的營養療法強調那些食物含有多少卡路里的熱量,那些食物熱量高,那些食物熱量低。一個人一天需要多少卡路里的熱量。我發現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即使食物含有這麼大的熱量,可是身體吸收能力很差的話,吃下去之後,只吸收了百分之五,或百分之二十。因此,吃了這個食物不一定會得到那麼多的熱量。 熱量的算法是怎麼來的呢?就把那個食物拿去,在密閉的實驗室中燃燒,測量它所釋放的熱量。跟我們實際吃進去,經過一連串複雜的化學反應所產生的熱量,當然不會相等。只不過是概略的說,它含有這麼多的熱量,如何去利用它,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從生命的能量運用來說,這樣的說法也是不正確的。因為食物進入身體之後,經過化學變化,有一部分已經拿來使用。當我們吃東西之後,身體比較有溫度,比較有活力。可是,這不是熱量。事實上,食物進入身體之後,有很多的東西被轉化成小小的顆粒,貯存在細胞內。等到有指令告訴它說現在要運動的時候,它就把這些庫存的營養物質釋放出來,變成電能。再把電能轉變成動能,產生活力之後,它就轉變成廢物,也就是熱能。熱能其實是食物生化反應的末段產物。 食物進入身體之後,真正的轉變就是成為被庫存的東西。發胖就是貯存過多的東西,倉庫爆滿,每一個細胞都貯存了太多的東西,才會胖起來。如果吃進去的食物與身體所用的東西達成平衡,就不會發胖。或者是因為吃進去之後,再轉出來的過程不順暢,效率不好,譬如貯存十包東西,而轉出來的只有三包,還有七包沒有用到。但是三餐定時要吃,以致堆積的東西越來越多,也就發胖了。 因此,真正的營養並不是只強調熱能。熱能這種說法是非常非常的粗略,不符合實際。當然也就不是生命反應過程的代表,只是它的產物而已。 與能量這個層次相對應的是「針灸」。針灸其實是在調解經絡的傳導功能。讓能量、物質、信息能夠順暢的傳導。主要是用一點點的能量,加上一些信息,使經絡的溝通狀況得以改善過來。所以針灸偏向能量和信息,物質幾乎沒有什麼用。除非用艾草去灸,才有可能有一些物質滲透進去。 練氣功就更高一點,偏向信息和能量之間。以後,我會講到穴道電檢法、同類療法,這些都是現代醫學與文明所沒有注意到的地方。 催眠與靜坐 再上去就到了信息層次。我們曉得信息是會出狀況的,有時候是心智或心靈的功能有問題。怎麼辦呢?如果自己沒有辦法處理,就找別人幫忙來做催眠。幫助你從淺層的意識帶到深層的意識裡去,看看深層意識的結構,然後把錯誤之處改正過來。一旦調整,功能改變,信息也就改變,能量的運用方式也跟著改變。一旦能量的運用方式對了,身體也就健康了。 我的老師常舉這個例子。有一個人的手好好的,可是不自覺的喜歡甩手,怎麼檢查,神經、肌肉、骨頭都沒有問題。找遍了醫生,都沒辦法解決他不知不覺就會甩手的毛病。後來就找到我的這位老師。他從心理學上也找不出毛病。不過,他以前學過催眠,可以在兩三分鐘之內就把一個人催眠了。於是就幫這位病患做催眠。從現在一直往前推到幼年,都找不出原因,於是就催到前世去,發現在他的前世,曾經因為拿了一根火柴點火找東西,沒有及時熄滅,引發一場火災,把房子燒掉。心裡面非常後悔。當時心裡面就有一個自責的念頭,為什麼不把火柴甩掉,於是就從上輩子甩手甩到這輩子。 我這位老師對在深度催眠狀況的他說,「你甩手的念頭是來自上輩子,上輩子已經過去了,現在是另外一輩子,不要再糾纏。」等到從催眠狀態醒來,甩手的毛病就不藥而癒了。也就是說,甩手這個念頭很強烈,一直盤踞在他的心靈裡面,這個信號隨時會竄出來,強過身體的控制力的時候,不知不覺的就甩起手來。這種例子讓我們瞭解到,上面層次主宰下面層次遠比下面層次影響上面層次來得多。因此,只有藉助於催眠的方式來矯正。 如果自己慢慢懂得靜坐,慢慢懂得用一些修練的方法,回頭去矯正自己意識或潛意識裡面的問題,那就是靠自己的力量。我們有時候不自覺的碰到一些事情就很容易生氣,或者看到某些事情會特別厭惡,看到某些人特別喜歡,有些嗜好老是改不掉,這種種問題讓自己在事後或當時都會感到苦惱。怎麼辦呢?當你自己做不到的時候,找催眠的醫師幫你做一些這樣的引導,可以幫你做一些矯正。如果自己可以做的話,就靜靜的坐下來,回到自己生命的自覺裡面,把自己生命深層的問題看清楚。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只要當你一看清楚,瞭解它的來龍去脈之後,在你的心中也就有了答案。有了答案之後,跟著就修正了這些錯誤的潛意識信息。一旦修正過來,就會發現自己的個性跟從前不一樣了。所以修練可以讓一個人變化氣質,變化性格。 心理學上說,人在在六歲以前,人格就己經確定了,後面的生活經驗對他的影響已經不太大了。如果是這樣的話,六歲以前的我們還在矇矇懂懂的時候,人格就被確定的話,表示我們這一生好像就被這樣的人格特質所擺佈。那後面活個七、八十年的歲月,不就很冤枉、很沒有意義嗎? 但事實上卻不是這樣。前面六歲之所以形成往後的人格,是因為前世的記憶和經驗必然會在人之初生前面幾年影響我們的生命,把生命系統結構先建立起來。這並不表示系統結構根本不可以調整。所以,從出生到六歲,其實並不是真的代表你的一生已無可變化。如果真的是那樣,那真是無藥可救。事實上,當你修行深入到潛意識之中之後,你可以自己比較看看修練前和修練後的差異。你就會發現:為什麼現在的脾氣比以前好,同樣的事情,同樣的狀況,以前老早就跳起來了,要不就破口大罵,或是是摔東西,為什麼現在那個脾氣好像找不到了?因為深入到你的潛意識之後,很多東西在不知不覺當中被你調整了。所以靜坐是很重要的。 剛開始練習靜坐的時候,只要坐下來,就會感到很多煩惱一起湧來。很多學靜坐的人說:「不坐,還好,一坐,就有一大堆念頭跑出來,什麼事情都想得到,簡直不勝其擾。」 事實上,你為什麼不從反面來想:「平常沒有靜下來的時候,就沒有這些念頭嗎?」全有,可能還更多,只是你不去注意它而已。換句話說,是這些念頭擺佈了你,而你卻根本不知道。你現在靜下來,才發現是這些念頭在捉弄你,在擺佈你。這不是一件好事嗎?你要瞭解你是自己的主人,還是僕人?當你瞭解這個「人」的時候,才能去面對他,才能去整理他。所以,剛一開始靜坐的時候,一定是念頭多多。 如果把念頭一個一個的看清楚,摸得很透,結果會自動的減少。相對的,也就是你自己也愈來愈能作主,愈來愈不受這些潛在念頭所擺佈。這是好事情,而不是壞事。很多人就會擔心說:「唉呀,這個念頭多到簡直不敢想像。」沒有關係呀,你就天天的看它,時時看它。看啊,看啊,就會愈來愈少。就好像水裡面的沙子一樣,慢慢的會沉澱下去。當然這個比喻還不是那麼恰當,它會慢慢的沉澱,也慢慢的消失,並不只是沉澱下來而已。沉澱下來,裡面還有東西。它在這個沉澱的過程中,就慢慢的煙消雲散,消失不見了。所以靜坐要很有耐心的去面對它。 當你面對了潛意識的起起伏伏之後,會慢慢的感覺到,心裡面比以前清爽,負擔忙比以前少了很多,那時你才會品嚐到生命中「無念」是多麼美好。由於這個「無念」很難想像,只有當你自已去整理自己的念頭,讓這個念頭越來越少,相對的,才會感覺到心靈的負擔減少了許多,整個人沒有那麼多的包袱和牽絆,也就輕鬆愉快起來。 由於沒有了這些障礙,想事情的時候,就有如行雲流水,也就可以把很多事情串起來,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如果瞭解到這一層,你就不會迷惑。在你的眼前就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遮掩和蒙蔽。你會感覺到「這些事情為什麼我以前看不到,而我現在看得清清楚楚?」那就是心中無所罣礙,般若知慧自然就此展現。 修行與養生保健 修行的意義何在?不是為了宗教信仰,也不是為了時髦,而是為了品嚐生命上層的知覺。那個知覺可以豐富生命的內涵,也可以給我們的生命帶來許許多多的活力。當你有了知慧,面對許多事情就不會感到害怕。我們常說:「勇者不懼。」其實,勇者還是會害怕,真正的不懼,還是有知慧的人。很多事情他看得懂而無所懼怕。就像現在的電,你對他一無所知時,會對有電的東西都產生懼怕,怕被他電到,當你瞭解了電的性質之後,不僅不怕,還可以善用它。真正無所懼怕的人是智者,臨危不亂的人也是智者。勇者只是氣勢比較強,用氣勢壓過對方,而不是用智慧來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修行之所以重要,是藉此可以瞭解生命的本體,可以給生命帶來無限的清靈和喜悅。 修行是在做養生保健,當然也是醫學的一種。只不過修行是在做生命上層的養生保健,而現在的醫學只是在做生命下層的養生保健。如果從醫學的角度來看,修行是心靈和信息的養生保健,身體和能量是現代醫學的著重點。反過來說,現代的醫學是照顧物質和能量這兩個層次的生命體,信息醫學、催眠、禪修等則是在照顧上層的生命結構。從這樣的立足點來看,上下之間很自然是互通的,沒有什麼理由要相互排斥。若學了醫學,就排斥宗教;或信了宗教,就排斥醫學,都是不對的。 人生為何走一遭 雖然瞭解了生命的多重結構,我們也不禁要問:「我們這一生來這地球上走這麼一趟,何所為也?是為什麼目的而來?」我上次講過一點點,畫了這麼一個圖: 我畫的這一張圖,對許多學自然科學的人來說,會看得不舒服。因為這一張圖已經隱隱約約的暗示了生命是會輪迴的。憑什麼證據說生命是會輪迴?沒有辦法證明給你看。只有你自己證明給自己看,讓自已相信,是唯一的一條路。怎麼的一條路呢?就是我剛才講的,要探索到自己心靈的結構。修練就是探索和接觸的方法。就像做科學實驗一樣,只有適當的方法,才能量得到那些東西。方法不對,根本量不到。 以太陽黑子為例。太陽黑子在爆炸之後,噴出太陽風。太陽風是什麼呢?就是一大堆原子核裡面的質子一湧而出,速度非常的快,向四面八方散布出去。太陽風靠近地球時,地球的磁力線就帶著這些質子在大氣層中打轉。一打轉,就和大氣分子相撞,相撞之後就會發光。地磁在南北極比較密集,就形成南北極的極光。以前的人以為是天上的龍。現在才知道是太陽黑子所造成的。每隔十一年,太陽黑子會爆炸得很厲害。那時候,南北極的極光就增多。那個光不是走直線的,而是走曲線的,因而會流來流去。那時候,各地廣播電台的訊號就會受到平擾,雜音很多。過去美蘇兩國對抗的時候,大家都想盡辦法來偵測對方的電訊,知道對方發射了飛彈而能中途攔截。後來越想越害怕,有可能雙方都沒有發射,而是太陽風吹來,擾動了電離層,誤以為是飛彈發射的信號來了,被太陽這麼一擾和,糊里糊塗就引發了一場大戰。這就是後來美蘇雙方急於解除對峙狀況的原因。 太陽黑子爆炸的同時,也爆炸出微中子。這個東西穿透力很強,可是很少,如果是別的東西和它攪在一塊,你根本就看不出來,所以你要用一些方法去量它,通常是什麼方法呢?實驗室要做在地下人家挖過的礦坑裡面,因為其他的粒子和射線已經下不去了,可是微中子還下得去。它會深透地層,進到那個地方去,所以要跑到礦坑底下去量它。 同樣的,我們要瞭解我們的生命是不是有輪迴,我們也要有方法,不能說你用儀器量給我看,怎麼拿儀器量?那個方法不對。所以很多人不自覺的把很狹隘的一些定義拿來做很廣泛的應用,就會造成一些無謂的辯駁。你好好的自己去修,你會瞭解生命是循環不斷的。至於為什麼會循環不斷,我們等一下再講。 我們來看看,我們的生命從出生、成長、衰老、生病、死亡,渡過這一生,我們會接觸到很多東西、學到很多東西,不管這個學的歷程是很痛苦的學到,還是很快樂的學到,都是個學習。人生這樣的一個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目的?每一個人講起來都各有一些他的理由。但是總體看起來,我發現是在追求生命靈性的成長。 靈性的成長 什麼叫做靈性的成長?也就是他的智慧的成長。你有智慧,你就懂得因應各種狀況、會處理各種狀況、會創造各種可能性,生命最希望充實的就是這個。何以見得? 你看看,孩子從小到大,從開始會講一、兩個字,到會簡單的詞,到會講話的時候,常常可以給你帶來非常多的喜悅。「奇怪!他怎麼會講這句話!」做父母的會高興的不得了。是什麼讓你覺得那麼的高興呢?是他這幾句話嗎?不是,是他這幾句話所傳達出來他生命的靈性。 同樣的,你到醫院裡面去,有些醫生會告訴你說:「沒事不要跑到醫院裡面來。」為什麼?因為,醫院裡面很多病毒是什麼藥都不怕的。一個新藥才剛開發沒多久,這個病毒已經開始適應了。什麼藥對它來說都沒有效,它是對百般的藥物都有抵抗力。為什麼?因為一個新的藥物一研發出來、一經使用了以後,有些病毒就被殺掉了,可是總也會有些沒被殺死的、或被殺得半死的。半死的它就會掙扎。 生命面對任何挫折也好、任何刺激也好,它都會學著去適應它、去瞭解它。學著、學著,它就學會了,也許它這一代沒有完全學會,可是它再繁衍的下一代就學得更好了。病毒的繁殖太快了,幾個小時就好幾代,所以這個藥用下去,過了一個月它已經繁殖了幾百代,已經學會了適應。學會了以後,這個藥就失效了。反過來講,這個病毒的靈性提升了,已經可以應付你了,你這個招術對它來說己經無效了。從微生物裡面,你可以看得很清楚,靈性在不斷的提升。 人當然也是如此。你看看我們從小到現在,是不是變了很多?我們常說人生有各種不同的經驗。那個經驗也者,就是這些經驗可以使得你的靈性增加、提升。因此,所有的生命其實都在追求生命靈性的提升。也正因為這個樣子,所有的生物才有演化的這種動力,否則生物就沒有所謂的演化了。 生命其實從低層到高層,都在追求靈性的成長。只是有些階層的成長步調慢一點、有些快一點。它的生命系統、物質結構的系統,簡單的,轉的快一點;複雜的,轉的慢一點。像我們「人」這樣的脊椎動物、哺乳類的動物,身體的結構本身很複雜,不可能快速轉變,轉變太快的話,我們適應不過來。所以我們需要環境相當穩定,慢慢的轉變。 可是我們人類有很多不智之舉。我們把自己生存的這個地球破壞的很快,快到我們已經快要不能適應那個速率了。這個眼看著因為我們自己把所處的環境破壞得太快,而自己跟不上這個步調,很可能會因而自我毀滅。人這個物種說是萬物之靈。宋所長就說:「人是萬物之最不靈」,也有道理。因為我們有很多錯誤的想法,這個在後面我們再來提到它。 什麼是生死? 追求生命靈性的成長是一切生物活力的來源,也是演化的動力。那麼你這一輩子學到了很多、很多東西,學了幹什麼?學習就是為了這個成長。那麼「死亡」是什麼呢?死亡是生命的物質層次用到了極限,已經不能再用了。再用下去的話:第一,得不到好的學習;第二,有可能把原先學好的東西給破壞了。所以在生命的設計裡面,它就有這麼一個巧妙的安排,在最佳的狀態拋棄這個物質的身體。拋棄它,這個是最佳的選擇。 死亡其實對生命來說,不是一個很悲傷、很斷滅、很無奈、很負面的變化過程,而是一個生命自動控制裡面最佳的選擇。你想想看,假定我們把身體當作是一輛車子,開到已經變成老爺車了,你還在開,是不是很容易發生安全上的問題?結果車子撞爛了,人也撞壞了。就像我們這個身體。如果已經老到某一種程度,你還要用它,那是不是連原來的心靈都被你糟蹋了呢?心裡當然不願意,因為要追求的是成長,不是下降。所以一定會設計好在某個時候「我不要了!」就把身體丟掉。身體雖然丟掉,可是所擁有的資料還是很完整,所學到的東西還是最好的收獲。丟掉身體的這個選擇被我們稱之為「死亡」,其實不是壞事。從生命的長流來說,它是一件好事。 丟了以後,回歸到不需要物質這個層次的生命狀態。剛開始回到那個狀態的時候還有能量。所以人剛剛走掉的時候,這個中陰身很容易讓某些敏感人看得到,因為他還處在一個能量滿充實的狀態。日子越來越久,能量也慢慢的減少了,少到很稀薄、很稀薄,但是信息還存在。這些現象都是可見的。 生命會回到那些狀態上去做什麼呢?回去並不是在那裡休息。回去是要把這一輩子學到的東西好好的做整理,從頭到尾的整理。把這一生所學到的痛苦的經歷、成功的經驗,一起整理。而且和前世、累世所學到的東西一起重新整合、調整,變成是一個新的生命靈性的成長,達到了另外一個狀態。假定都是做得好的話,在這個重整的過程中,生命的靈性就會提升了。 轉世投胎 提升到某一個層次上,所要花的時間可長可短。不是像我們一般的人才一過世又轉世投胎,又跑進來。這一定是糊塗人,才會這麼糊塗,還沒有消化完,就又跑回來了。這樣的話,每一世都是糊里糊塗在過,那就過的很辛苦。如果他是一個可以自主的生命的話,他會提升。提升當然要花時間,十年、二十年、百年、千年都可能,等到他覺得這個世界還有他可以學的功課,於是再來註冊,再來入學,再入到這個的世界來。當然他要選擇對象,就和我們選擇學校一樣,選擇合適的父母、選擇合適的家庭、合適的環境。 選擇好了,他就進來。進來以後,從父母得到了物質這個身體、這個相。從這個相裡面,在重複相似的人生,但是不相同的人生經驗,又學到了一些東西,學到了一些東西之後又帶回去又整理。整理以後又成長。所以我們的生命就是這樣一生一世、一生一世的過。如果每一生每一世都做對了,就慢慢慢慢在成長。 你看看,有些人那個腦筋天生的就非常好,那是他前面努力過。我們現在雖然不比他好,也不必洩氣,反正這個路是一定要走的。所以好好的過這一生。人生就是一個學習的歷程,活到老學到老,就是要學。哪怕它很艱苦,還是要學。因為你逃避了,下一世還是要碰上。這一世可能波折不斷,沒關係,這是一個密集訓練,當然很痛苦。可是,這一生密集的訓練之後,說不定下一生就可以給自己喘息的空間,活的快樂一點。當然也可能這一生前半生是很苦,後半生是很安逸、很清閒。 可是這個死亡不是瞬間就轉化過去的,這個死是要有過程的,這個過程很有意思,這等一下我們再來講。休息一下好了。 死亡的過程 剛才我們說過,死亡其實是生命的一個自我選擇。這個選擇經常都是一個最佳的選擇,因為在這時候把身體這個物質部分拋掉,對生命的靈性來說,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可是,這個拋棄的過程不是瞬間就可以拋的乾乾淨淨。因為一輩子的學習,讓我們有很多經驗會儲存在身體裡面。 現在的生命科學認為我們所有的學習都是放在大腦裡面。事實上不是如此。身上所有的細胞都可能存有相同的信息。這種存在不是能量的存在,也不是物質的存在。當然有一部分會是存在物質、能量裡面。大部分還是以一個信息波動的方式存在於細胞裡面。全身的細胞就相當於電腦裡面的暫存記憶體一樣,可以儲存一生一世所有的經驗在裡面。 你說:「不對呀,根據現代生理學的瞭解,我們身體大概每過兩年左右,所有物質層面的細胞通通都換掉了,那它還能儲存嗎?」物質層面的東西是常常被換掉,每過一陣子就換掉。一生中很多東西都換掉了,可是信息它還是存在的。雖然我們現在瞭解物質層次換的那麼快,但是我們沒有辦法解釋:「物質兩年後就全部換新了,我們為什麼還能認識那個新的身體還是我,或者是那個人是我某某的朋友?」也就是說你還認得那個人。原因何在?現在的生命科學是無法解釋的。 可是如果有了信息這個概念以後,你就知道答案了。因為它的信息是整個存在的,當那個物質來的時候,是按照信息所設定好的、所分配好的狀態來安排的。懂這意思嗎?就是說,你現在要把這些桌椅搬進來,有一個班長就指揮說:這個椅子要擺在那裡、那個桌子要擺在那裡。他心裡面有一個譜。因此,搬進來的東西雖然把原先的東西通通都替換掉,可是這些桌椅、板凳的排法還是按照原先那個信息譜來排的,所以你一看這個樣子的排法,就知道還是一個教室的排法。 同樣的,我們的物質身體在短短的一、兩年之內,有很多東西都被更換掉了。可是我們看自己的相片,去年的相片和今年的相片雖然有一點不同,但還是認識,知道是同一個人。那就是因為我們身體裡面的這個信息譜依然存在。那些新來的物質是按照那個譜來排列的。 既然是這個樣子,現在要完全丟掉這個身體,等於是要把這個信息譜帶走。要把這個譜帶走,不是一時半刻就可以完成。這就像從網路下載(down lord)一些資料下來。你不可能說,要下載時,一個鍵按下去,就全部完成了。因為你要用的資料量很大,一定要花點時間。要花多少時間呢?在佛教裡面說要四個時辰,也就是八個小時的時間,來下載這些資料。從身上把所有學到的東西的經驗通通都帶走。這樣帶走了以後,你才算沒有白來一趟。然後,帶著這些下載的資料回去好好的整理,和前世的資料一起整合起來,變成一個新的生命靈性。所以這個下載是要花時間的。 在佛教的經典裡面記載,人在彌留的過程中,他一輩子所做過的所有的事情,會像錄影帶倒帶一樣,全部把它倒一遍。你們有沒有想過,佛經也同時在講,一個人死亡的時候,地、水、火、風四大分離,也就是各種物質、能量通通都要解體。這個要解體的過程其實是慌慌亂亂的,是一個從有秩序變成很混亂的過程。在這麼忙碌的過程裡面,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才來倒帶,而不提早倒呢? 以前我對這個問題也是滿困惑的,後來從這個信息的角度才知道:「喔!因為他要帶走這個資料。他的身體在資料帶走了以後,就沒有資料。沒有這些資料,就沒有這些生命活動的指令。沒有這些指令,所有細胞的那些我們認為正常的功能就開始不正常了,越來越沒有,這就是所謂的身體解離過程。」 因此,帶走這些資料的過程,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這個重要的過程讓我想到所謂的臨終照顧,其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人學了一輩子,終於要收成,把這個成果帶走的時候,我們反而對生命這時候所持的態度是負面的、是否定的、是從此變成沒有用的想法,卻沒有想到,這時候正應該好好的幫助他渡過這個過程,讓他所學到的資料能夠盡其可能完整的帶走。我們沒想過這個事。所我們對於臨終的照顧就變成只是一種同情、一種關懷而已。不是,它是有實質的意義的,好好的把臨終照顧的過程做好,那麼他這個人一輩子所學到的經驗,就會在這個過程裡面很順利的帶走。 把完整的資料帶回到另外一個生命狀態。你再在整理的時候,才能夠得到更高的領悟。如果資料不完整,如何得到領悟呢?你來世間活這一生,就是為了學到這些經驗,為了取得這些資料。結果在你要走的時候,匆匆忙忙的,或草草率率的,或者是家人根本搞不清楚要怎麼做,結果就弄得糊里糊塗的,以致功敗垂成。或者是帶走的資料殘缺不全,或者是根本沒帶走。實在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反而覺得死亡要比出生要更珍貴。生命在死亡的時候,不要只看他的肉體。這個肉體是準備要丟掉的老爺車。你要看的,是他在靈性方面的需求。他所要帶走的這些資料,是他所需要的東西。你要持護他把這些信息資料帶走。這些資料對生命的意義是極其可貴。所以死亡是一個非常需要我們去尊重、需要我們去珍惜的生命歷程。懂得這樣的一個生命歷程,對死亡就不再是存著害怕、負面的看待。 從死亡可以看出這個生命的起承轉合,可是我們現在的人偏偏不是這樣子做,我們是硬是用我們自己活在世間的想法、我們的面子、我們的排場來看待死亡。在這個時候就想趕快把往生者換衣服,動得他昏頭昏腦的。甚至於該照顧的時候不照顧,去忙別的事了。然後等到事後再來做一些很花費金錢、花費時間、做給別人看的場面。其實對往生者而言,這些東西都無所謂了。最重要的是他這一輩子所學到的東西有沒有帶走,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人世間常常做一些適得其反的動作,這樣的動作對亡者是一種不敬。 器官移植之不當性 當然,講到這裡,就會涉及到器官移植。很多人都鼓勵人家捐贈器官,原因何在?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覺得自己已經不能用的身體,還可以用的部分為什麼不給別人用呢?反正也已經用不著了嘛。這是把我們的生命當成只有這個肉體,純粹唯物的想法。第二個原因是宗教的理由,特別是佛教的影響更大。他們常說:「釋迦牟尼佛可以捨身飼虎,割肉餵鷹。」也就是說:「他可以把這個身體捨掉。我們雖然做不成佛,我們可以模仿他,在身後把器官捐出去。」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在臨床上,器官的摘取必需要在醫生判定他的腦波停止之後八個小時之內進行。超過八個小時再來摘取,就沒有用了。八個小時不就是四個時辰嗎?也就是說,器官移植也在搶這段時間。當往生者還沒有把資料完全帶走的時候,把器官摘下來,才可以移植到別人的身上。如果已經把資料都帶走了,再摘取器官,就沒有用了。可是這麼一來,對要走的人公平嗎?正在下載資料的時候,你就把他的主機打開,把一片介面卡或什麼東西抽走,他所下載的資料不就殘缺不全了嗎?對活的人是那麼的看重,對往生的人是那麼的不珍惜。這種對待生命方式是不平等的。 對我來說,我從來不鼓勵人家做這件事。除非你能有像佛經中所說佛的涵養。大家只看到佛經的前半段,沒有看到後半段。《金剛經》中講到,釋迦牟尼佛在歌利王的時代,被截截支解,當時沒有任何瞋恨心。為什麼沒有瞋恨心?因為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也就是他超越了一切的相,而不會有瞋恨。一般人做不到這種境界,雖然不再會講話,不再會有表情了。可是生命並沒有完全離開這個身體,還在下載資料;雖然已經沒有了痛苦,可是對這個身體還是有相當的認同,因為資料還沒有完全帶走,往往就是站在身體旁邊看著自已的身體狀況。這時候,把你的身體打開,把要的東西拿走,把不要的東西丟在一邊,你會有什麼感覺?會自在、高興嗎?看到自己像屠宰場的牲畜一樣,當然會非常的憤恨。可是,又沒有辦法阻止。這時所產生的怒意可能就會掩蓋掉這一輩子的學習所能獲得的靈性成長。 你也許會反駁說:「可能嗎?反正那時我沒有知覺。」哎,很平常的事。如果你有一條手帕掉在地上,有一個人視若無睹的踏下去,你都會覺得心裡不舒服。如果有一個人看你一眼,而那個眼神不是很好,你心裡面就會起反感。你看看,這些動作都還沒有騷擾到你的身體,只受到那麼一點點的牽連,已經覺得受不了,更何況這個身體從出生到離開有這麼親密的合作,你認同它,它認同你,已經是你儂我儂,密不可分的程度。這時候,看那些摘除器官的醫生說說笑笑,好像是在玩遊戲,不把你當一回事,你作何感想? 有許許多多的報告說,當一個人突然休克,也就是心靈突然離開身體,他會在旁邊湊過去看,才知道那個人就是他。也有一些人跟著救護車到醫院去,看著醫生怎麼救他。這些事實告訴我們,這個心靈根本不會隨著身體這個物質而消滅。他是有知覺的。這樣粗魯的對待他,要後悔也來不及了,只有憤恨。佛經裡面說,一個人一旦產生瞋恨心,就很容易下地獄。瞋恨心很強,一旦起來,就很難解。我是從來不勸人家做這件事。 以前,衛生署有一個器官捐贈卡,讓志願捐贈者隨身攜帶。上面有要捐贈的各項,還有一個「其他項」。我想一想,其他項還是有用啊。器官摘完了之後,還有什麼用途呢?可以做飼料啊。人怎夠這樣處置呢?我對生命有了多重結構的認識之後,從此不敢有捐贈器官的想法。 接觸了宗教以後,才發現,即使進了修行門,頭腦不清楚的時候還多得很。我們自己要積極的,深入的反省,才會瞭解我們生命的結構。有很多記錄顯示,移植器官的信息和身體原有的信息不同。不同就有差異,有差異就有排斥。在臨床上,器官移植後的排斥現象說明這個移植的器官帶有原來捐贈者的信息。一定要用藥物去壓制,強迫兩個不同的信息調合在一起。它們會調和嗎?永遠不會。在物質層面上,基因就不相同。更何況,信息層面隨時都在產生衝突。也有一些捐贈者的信息很強,強過接受者,結果就讓接受者發生改變,甚至連個性都會因而改變。有一個太太心臟移植了之後,就變得每天都要吃麥當勞的特大號漢堡和可樂,而她從前是完全不吃這些東西的。他先生也覺得很奇怪,怎麼從醫院回來變得這麼多。就去問捐贈者的家屬。捐贈者是一個小孩,出了車禍。生前每天一定要到麥當勞吃一個特大號的漢堡,喝一大杯的可樂。你看看,連這個意念都會轉移到接受者的身上。 我要說明的,並不是器官移植的問題,而是捐贈者的器官帶有他一生的信息。他在走的時候,我們不要去搶嘛。不應該去搶。因為這是他一輩子努力學習的經驗。我們要尊重他,讓他帶走。一個人活長活短又有什麼關係呢?最重要的是要學到東西啊。不能說,硬是搶別人的東西,好死不如賴活,賴在這個世界上。有時候,活太久不是一件好事。 生命反芻與歷史經驗 對死亡應該要有一個正面的認識,不應該全部是負面,那樣不會平等、正確的對待對死亡。我們也要問:「每一個人都等要到死的時候才把資料帶走,死了以後才來整理啊?」當然不是。每一個人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整理。只是在年輕的時候,整理的效率很高,一整理,馬上就瞭解了,從而有了生命境界的提升。尤其是四十歲以後,不知不覺之中,突然把一些事情串成一串,領悟到一些事情。這個領悟就是靈性的提升,就是智慧的成長。 我們學很多東西都要有一個消化的過程,達到領悟的層次。可是等到年紀大了以後,人生的經驗實在太多,又不能再多學習,於是還有一個現象,那就是反芻。就像牛吃草一樣,以前學習到的東西不能一下子完全消化,等到年紀大了之後,就把以前所學的東西一再拿出來,去看它、說它、、想它、討論它。不管是傷心的事,或是得意的事。都是在整理人生的資料。想要在整理之中,得到一些領悟。 有些老人家會不斷的講,一遍又一遍,就成了年輕人最討厭的嘮叨。其實是這個老人家很用功,不斷的在溫習功課。只是我們不耐煩。因為我們年輕人很有效率,老人家沒有效率。也不一定是沒有效率,可能是資料太多,一時消化不了;也可能是有些觀念沒有弄清楚,要消化它,比較困難。因此,逢人就講,一遍、兩遍、十遍、百遍的講。 其實這是好事。老人家可以不斷的嘮叨,表示他的身體不錯,值得高興。這樣的反芻也沒有什麼不好。我們做晚輩的如果可以跟著他一起去做整理,消化他的人生資料。從他的人生經驗裡,我們也可以學到一些東西。我們陪老人家完成後面這個階段,等於過了兩輩子。我們老了,再跟自已的小輩學一點東西,那就是過了三輩子。那是一種收獲,而不是一種煎熬。 可是,一般人很多時候不是這麼想。一件事情怎麼要重複那麼多遍,不是很無聊嗎?從生命的信息觀來看,那是在整理資料。要追求生命的成長。既然人生是一個學習的歷程,所有的養生保健都是為了完成這個學習的歷程而做的一些維護、保養的工作。我們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也是應該的。因為想要在這一生中完成這樣的學習,不照顧好身體,怎麼行呢? 養生的重要性 這個身體為什麼要維護?因為它是物質的,不是很完美,不善加維護,是用不久的。就像車子,如果不好好的維護,沒用幾年,就殘破不堪使用,就要拋棄了。好好的維護保養,可以用得很久。用得久,學習也就有了連續性。從生命的角度來看養生保健,它是很自然而然的一種維護手段。 在這樣的維護過程中,希望不要出現意外,也就是儘量不要出狀況。那就要懂得趨吉避凶。怎樣才能趨吉避凶呢?除了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凶的之外,還是要靜坐和禪修。 為什麼要學這些呢?因為當你學了這個之後,讓心靈變得比較靈敏,知覺的範圍變得比較寬廣的時候,所有凶險的狀況,在你的潛意識之中,就會避開。如果不學這些,等於是沒有知覺,那就只好碰運氣了。有時候,碰上了,就算你倒楣。沒有碰上,算你運氣,讓你渡過了。但是一旦學會了心靈的提升之後,就可是適時的掌握吉凶的信息,而做恰如其分的處置。 千萬不要自殺 同時,我也要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自殺。自殺會在自己的生命中,成為非常難解的死結,這個結會影響你的累生累世,除非你很努力的去解開它。所以,絕對不可以自殺。佛經裡面說,自殺的人要墮入金剛地獄。也就是說,永世不得超生。這個地獄怎麼造成的?就是這個自我否定的觀念造成的。這個死結一旦形成,就不容閉解開。也就是說,生命的靈性碰到這個死結,過不了的話,就無法提升。這個不能提升就是生命最大的痛苦,永遠活在這個結以下的生命狀態。有很多人在今生偶而會沒有什麼由來的出現自殺念頭。透過催眠去看他的前世,一定曾經有過自殺的經驗。這件事絕對不要去做,想都不要去想。 更何況從前面我所講的這個歷程來說,生命是一個學習歷程。有時候,選擇了一個比較苦的人生來學,當然就波折綿延,隨時都很淒慘。但是又有什麼關係呢?這是你自己選的嘛。你說:「我怎麼會選這樣的功課呢?是我倒楣嘛!」其實是你還沒有回到當初的意願上去看你是怎麼做這樣的選擇,當然不認得。好好的修練,回頭去看當初是怎麼願意跑進這個世界來的。就會瞭解這些都是自己選擇的學分。大家慢慢的回頭去看,不要一下子就相信我的話,也不需要一下子就排斥我的話。 如果用這個方式來看人生,痛苦又何妨?事實上,從某一個角度來說,越痛苦的人生,熬得下來,心靈的靈性成長越多,也越大。越是安逸順利的人生,成長的越慢。所以,也有很多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非常羨慕娑婆世界的生活,有那麼多的痛苦和歡笑,因而成長得很快。於是,他們就發願來到這個世間,一嚐娑婆世界甘苦參半的人生滋味。我們覺得西方極樂世界很難去到,可是偏偏就有那裡的眾生跑來這個世間。這些人有一個特性,非常的憨厚,非常的純真,常常被騙,常常被欺負。可是他又似乎經驗累積不起來。就是因為他在極樂世界太單純,成長得太慢的緣故。如果你看得懂,你就不要欺負他。如果欺負他的話,一旦他把底牌掀出來,你就會嚇一跳。那些常被惡人欺負的善人多半就是屬於這個類型的眾生。 如果你品嚐過人生的這些痛苦滋味,瞭解其中的意義,就不會對自己的生命有什麼悲觀可言,會覺得每一步的學習都會為自己的人生帶來許多深刻的感受,包括細膩和寬廣兩個方面。對東西的感覺很細膩,知覺的時空範圍很寬廣,這個叫做靈性的成長。其實,這個可以講的東西太多了,一直講下去的話,可以講半個學期。 睡眠的重要性 可是我們也要問:只有死,或者是生,才可以做這樣資料整理嗎?當然不是,資料整理的方式多的很。還有一種方式,那就是睡覺。睡覺是一個重整資料的時機。很多人不瞭解睡覺為什麼那麼必要,就說:「累呀!當然想睡!」為什麼累了就想睡?「累」是什麼意思? 原來,睡覺不是在休息,而是在努力的整理一天所得到的信息。我們每天會從生活裡面、工作裡面得到許許多多的資料。每天都要好好的整理一下這些資料,第二天才能夠再接收更多新的東西。因此每天的睡覺,其實不是在休息,是在重整身上一大堆的信息。這些信息有些是亂掉的,有些是新進來的。所以有一堆信息衝進來。 早上起來,通常我們覺得神清氣爽、很有力氣,全身好像很輕鬆。這樣輕鬆的感覺就讓我們覺得體重並不重反而減輕了,可是用磅秤來秤,卻發現體重反而比其他時間要重一點。為什麼?因為你身上的信息非常的整齊,經過了一個晚上的整理以後,變得非常有條理,就覺得神清氣爽,而且非常有活力。因為整齊、協調,身上所有生理、心理的工作效率都很高。大家有沒有發現,有時候我們持續的關注一個問題,突然在某一天早上醒過來時候,有了一個非常好的靈感,這個問題就得到了解答。這就是因為得我們在早晨整個身心的信息都非常的整齊、和諧、有條理所呈現的狀態。 醒過來以後就開始做各種的活動,信息也就慢慢地亂了。開始有一點亂,後來就越來越亂。吃過中飯以後,常常就是頭腦糊里糊塗,又要睡一個午覺。睡午覺在做什麼?睡午覺也是在整理信息。也就是說,睡覺的時候資料不要再進來了,現有的資料趕快整理一下。整理一下,醒過來以後,身上的信息又恢復比較整齊的狀況,又有活力做下午的事情。做做做越來夜晚,這個信息就越來越亂,亂到後來不僅亂,還斷掉。你有沒有發現,到了晚上,五臟六腑好像都零零散散的;好像大家都沒有組合在一塊兒。你去看鏡子也發現,自己的臉皮也放鬆下來,眼窩也凹進去了,整個臉垮垮的都沒有力氣,全身好像都沒力氣一樣。這時候如果還熬夜繼續做事情,你就會有一個現象:看書看好久,兩個鐘頭過了,發現還在看這一頁的這兩行而已,其他各頁都沒看過去,而且這兩行在講什麼也沒看懂。這時候人家有時候會問:你在幹嘛?你在回答的時候,又答非所問,自己也不曉得自己在回答什麼。這就是所謂的「脫線」。事實上也就是斷線。身上的信息已經斷斷續續變成很混亂的局面。 這樣混亂的情況就是疲倦,該睡覺了。「該睡覺」的意思就是說:該好好整理信息了,不要這樣讓它一直亂下去。如果再繼續亂下去,很多生理代謝機能就會照顧不到全體。這時候很容易出意外。如果常常處在這樣的混亂情況下,身體的免疫功能也就跟著降低,很容易生病,也很容易做錯事情,因為前後都不連通。所以,信息混亂(疲勞)的時候一定要好好的去睡覺。 可是睡覺的時候有什麼現象呢?你看看,要睡著之前,有一陣子會昏昏的,對不對?身體有一點往下沉,然後就昏掉了。到第二天醒過來的時候才發現「喔,我還活著。」那個「昏掉」是什麼意思呢?那就是我們的心靈要從身體裡面跑出來,在跑出來的過程中,跑到一半,我們還有知覺,就會覺得整個人好像有一點頭昏,那就是心靈在那裡掙脫。 為什麼要掙脫?因為按照三八制的算法,工作了十六個小時,要在八個小時裡面把亂掉的信號整理好,效率一定要很高。效率不高的話,你根本做不到。十六個小時所產生的亂七八糟,要在八個小時之內就把它整理好,效率一定要很好。可是這個身體本身是個物質,是非常呆滯、僵硬的東西。它的效率不可能提高。所以心靈不得不跑出來,不要這個身體,由它自己來整理。所以它一定要從身體裡面掙扎出來。這個掙扎的過程就會昏沉和混亂。 一旦掙扎出來後,身體就出現一些現象:呼吸變慢、體溫降低、心跳變慢、所有的知覺都變遲鈍,臉上肌肉也沒有彈性。整個生理的功能就下降。下降的意思代表心理和它有一點分離,但是沒有完全分離。完全分離就死亡。 這時候心理就快速做它的工作,花八個小時,把身上的訊號整理完畢再回來。這樣的一個過程,代表晚上睡覺是快速在重整身上混亂的訊息。睡覺絕對不是在休息,是在重整信息。休息時,我們看見這個身體好像不動了,其實是心靈要跑出去工作,對於身體只是維持最低限度的指揮而已。 心靈要花很多時間去把所有亂掉了的信號整理回來。如果一直不睡,讓信號一直亂下去,亂到後來,生理、心理、精神都出現異常,最後一定死亡。這在生理學實驗、生物學實驗上完全清楚的事。一個要睡覺的生物,讓它一直不睡,到最後就是死亡。當然,在還沒死亡之前,就是精神錯亂。所以不能不睡。從這個角度來看,完全能夠理解為什麼要睡覺。這是從來沒有人這樣講,也從來沒有人看到這個層面的問題,現在我們終於看得懂它是這樣。 可是這心靈穿出去的過程裡面,有些人跑不出去。跑不出去有好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跑出去的時候沒有安全感,怕回不來。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是睡不著覺的。也有可能是他身上的能量太少,它一跑出去可能體溫降得太多,心跳降得太厲害,結果就回不來。所以睡不著的時候,你還得吃一點東西,讓身上的能量增多一點,接著就睡著了。因為備用的能量一定要維持在某一個水準。如果能量太低,心靈一走出去,整個身體就往下掉落,功能就往下降,降得太厲,就會害怕回不來了。所以這種不敢跑出去、跑不出去的心靈無法完成從身體跑出去的這個過程,就叫作失眠。 但也有一種情形是第二天早上它好像找不到路回來,找了老半天,就是鑽不回來;也有鑽到一半,覺得不太對,不敢回來,可是又不得不回來。這時候,他可以聽得見外面的聲音,但是睜不開眼睛,無法起身。我年紀小的時候往往會有這個現象,就很愛睡,而且常常是昏睡的。什麼是「昏睡」?就是到了要上學的時候,媽媽在叫:「該起床了!已經是快要遲到了。不起床一定會遲到,搭不上車子了。」你也會回答:「好啦!我起床!」可是,嘴巴剛講完又睡著了。這就是找不到路回來,而且聽起話來好像很遙遠的感覺。這時候就是陷於昏睡。 這心理在掙脫身體的時候,有時好像跑太遠,跑到別的地方去,看到別的人,這些狀況給你帶來的印象很深刻的時候,連醒過來之後,都還記得。你有時候碰到一個人,會發現曾經在夢裡看過這個人。是有可能啊呀。因為你跑太遠了嘛,跑到別人的地方去,看到別人的事情,所以當然就可能有這個記憶。如果你不要跑太遠,趕緊把自己的東西整理好,就不會有這個問題。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的睡覺其實都是很努力地在完成資料的重整,不是在休息。你一定要有這樣的一個過程,每天要做的功課,每天都要把它作好,你第二天才有精神、才有容量去接納一些新的東西。那怕是一天,我們都在整理人生學習,每天都是在學習。 心靈跑出去以後,因為它的活力(性)比較大,所以資料重整的時候,它是大局面的、大時空的整理。因此,有時候在做夢的過程中,忽然把有些事情的癥結想通。一想通以後,在夢裡面覺得這靈感實在太好了,也就隨之醒過來。不曉得大家有沒有過這個經驗?我相信很多人在睡夢中曾經把他想要的問題解決了。有很多科學家也有這樣的經驗,我自己也有很多這樣的經驗。我很喜歡數學。有時候做代數,或做幾何,做到很累,實在沒辦法,就去睡午覺。突然被蒼蠅一叮就醒來,答案也就跟著來了,趕快寫。那個答案其漂亮無比。經常是如此。為什麼?沒有身體作為的障礙,整個心靈的活性自然會變大,所以它就變得流暢。 所以,我們在學習禪定的時候,就是要掙脫身體的束縛。在很清醒的狀況,不是在睡覺的狀況之下,讓自己的心靈回到空明無礙的狀態上。在那個狀態上,來觀照我們生命整個的學習,我們的領悟會快速的成長。整個生命的過程其實充滿著學習的意味在裡面,只是我們從來沒有用這樣的角度去反省、去看它,看不出這一層的意義。現在你慢慢知道,為什麼一直要用信息這個概念去詮釋許多東西。像這麼重要的睡覺機轉,我們都可以在信息的概念下,看出它很流暢的銜接的意義。 每一個人不管工作也好,居家生活也好,不管你是在家人也好,出家人也好,好好的把每天該睡的覺睡好,睡個很有品味的覺。也就是睡眠的過程要很正確,不要心煩氣燥、睡不著。能夠好好睡得著,就代表你的生命是健康的。《莊子》有說『真(至)人無夢』。常常有些人用這句話來問我:「那些至人是不是不用睡覺?」那些至人隨時隨地都可以不受身體的拘束,把亂掉的資料立刻整理回來。於是,要不要睡覺,對他來說,就變得沒有意義。因此,當我們修練到隨時都可以把有一點點亂掉的信息,立刻又拉回到很整齊、很和諧的狀態時,我們也就變成「至人」,也就可以不需要所謂的睡覺。 在我們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之前,我們不要隨便否定睡覺的意義。刻意的縮短睡覺的時間來做一些事情,其實是不划算的。把成果加加減減計算之後,可能是負值而不是正值。所以該睡,好好的睡。好好睡覺,信息就不容混亂。既不容易生病,也不容易老化。因為它不亂,就不容易老化。所以要青春永駐,有得睡,常睡!今天就講到這裡。 疑問解答: 問:請問人電學可以算是信息的一種嗎? 答:人電是信息、能量、物質都有一點。 問:他們也可以隔空傳電。 答:那就是信息。我所講的信息和一般人所說的信息不一樣。一般人把「信息」想成是一堆資料,我所說的信息不是一堆資料,而是實質存在的一堆波動。一堆資料是指信息、意念、意識這個層次的結合,像是經濟上「供需平衡法則」,是一個概念。社會學上的、經濟學上的、人類學上的、政治學上的、歷史學上的概念都是在這個「信息」的層次。我在這個表上只列了令人討厭的數學而已,其實各種社會科學的概念也都是在這心智和信息之間的層面。文學也是。 問:錢的流通是不是呢? 答:錢本身是物質,可是有關錢的概念就是信息。像現在股市這麼低落,大家沒有信心。這個「沒有信心」就是在「信息」的層面。 問:禪修和靜坐一樣嗎? 答:不太一樣。靜坐只是要求自已慢慢慢慢的靜下來。禪修是要求跳脫所有的「相」。 問:禪修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式秘訣? 答:沒有秘訣。就是一直面對著他,好像是去求人家一樣,他不答應,你就一直等,一直等,等到自己心靈出現破綻,找到這個破綻,就有了切入點。因為你之所以沒有辦法解決問題,是因為自己的心靈太粗糙,沒有辦法看清楚整個問題的頭緒,也沒有辦法抽絲剝繭。你站得越久,看得也就越清楚。而且要靜靜的站,而後才能深入。 問:有時候在家裡練習,進入安靜的狀態,那種感覺非常的好,可是維持不了多久,又回復沒有禪修時的那種狀態,請問要怎麼樣才能讓這種品質比較高、寧靜的感覺持續下去? 答:這個就是為什麼有些人需要出家的原因。出家不是一般人所謂的永遠和世俗永遠斷絕關係。而是為了避開世俗之干擾,做密集的訓練。其實你一靜下來,就是出家。要學會從煩燥的世間隨時把心抽離出來,那隨時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出家。「出家」的意思是「你的心隨時可以離相」,也就是「禪」嘛。出家有它的必要性,可是也有些人累世都在修,修了很久,已經學會隨時都在修行,隨時都可以出家。沒有什麼好,什麼不好,看你在這個階段的需要,需要那一種環境條件來提供你的自我成長。你說的那種狀況,是你回世間回得太多了,把修得的那一邊給忘了。就像你去參加一次密集訓練,回家後,忙於家務事,很快的又把所學的東西忘掉了一半以上。再過一段時間,又只剩下一半的一半。 問:你所說的「生命」是只有指人,還是包括所有的動物和植物? 答:是指所有的生物。 問:所以人是從猿猴變來的囉? 答:這句話要保留。人類學上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