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雪村:以聊天的方式写作
江南时报
2003/02/17
编者按:前一段时间中文论坛上最火爆的小说估计要数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把我遗忘》。这部首发在读书生活论坛上的小说,在连载过程中被数十个论坛转载并讨论。作品尚未完成,自发性评论随处可见,褒贬不一,争论激烈。有几十万人点击阅读并同时参与了小说的创作讨论,这是传统的文学作品不可能遇上的事,也很长时间没见过一部作品引起那么大的轰动了。小说已经被出版社看中出版了,作为一种文学写作现象的作者慕容雪村和他的作品《成都,今夜请把我遗忘》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特别约请了孤云先生对慕容雪村进行了专访。
三个一工程
●孤云:你的专业是法律对吧,怎么会想起写小说来的?或者你一直就对文学创作感兴趣?
○慕容雪村:我大学时学的是法律,不过一直都在做文学梦。而且文学对我来讲,始终都只是一个“梦”,无限接近,而永不可能抵达。在70年代生的人中,有这种情结也很平常。
用文字来重建生活,在我心中是一件高尚的事情。但我不会选择文学作为我最终的事业,我愿意在庸俗的同时,保留一些不那么庸俗的追求。
我一生有三个理想,被我称为“三个一工程”:出一本书、赚一千万、有一次轰轰烈烈的情感。出书当然是指文学类书集。
●孤云:你曾经提过两部作品是你写这部小说的出发点,但我觉得那只是你的触点之一,是不是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使你有感而发并开始创作这部小说?
○慕容雪村:我是纯粹的兴趣化写作,没什么目的性,也不太功利。我没想让我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一个什么样的席位,也不想表达多么深刻的人类情感、社会现实。我只是写一点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我不会把这本书“献给”任何一个人,它只属于我自己。
现在有一个词很流行———悲悯。我理解的“悲悯”,不是看你多么关注别人的苦难,而首先是看你多么关注自己的生活。我不想以说教者的身份介入写作,我没有对陈重、赵悦们(《成都,今夜请把我遗忘》中的人物)的生活提出一丁点的道德批判,尽管我小说中的每个人都有道德上的瑕疵。我宁愿做个关注者,而不是人生导师。
如果说这篇小说中有那么一点点企图的话,那就是我想要表达的“悲悯”———关注生活。色戒中有一段话,释迦牟尼为了拯救众生出家了,但他的妻子却在忍受无尽的痛苦,离别的痛苦,孤独的痛苦,谁又来关心这个光环背后的不幸女人?这也是我对悲悯的理解,你要去拯救众生,为什么却对你最亲爱的人的苦难漠然置之?
用聊天的方式写作
●孤云:不可否认,这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作品,正如某位读者说的,不同层次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很多“同感”,你是怎么解决作品的可读性与思想深度的关系的?
○慕容雪村:我不关注思想性。我写小说最初也是最终的追求就是:让读者读完。趣味性是最高纲领。
我认为写小说就是在讲故事。能让我的听众听得津津有味,我就很有成就感。至于说听完故事后,读者是笑是怒,是有所收获还是感觉上了一大当,我反而不太在意。
●孤云:有朋友觉得这部作品的语言非常“生猛”,很能够打动读者,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根本是一个“预谋”,也就是说,是建立在准确捕捉读者心理基础上的创作。对此你怎么解释?
○慕容雪村:我自己认为这是一种“平等的叙述”,就像一群朋友坐在一起,一边喝茶抽烟,一边漫无目的地聊天、谈心,说说生活中的趣事。
我写作的过程中不断会想起这个画面,同时也会问自己:你跟朋友聊天时,会使用什么样的叙述方式?小说中的很多俏皮话都是我和朋友们在聊天时即兴创作出来的。
写作是玩票
●孤云:有哪些作家(传统作家)对你的创作———从写作手法到思维方式产生了影响?
○慕容雪村:我很喜欢洪峰的作品。我最赞赏的不是他自认为最好的那部《和平年代》,而是更早的《东八时区》,优美、真诚,而且很深刻。我认为这三种要素足以构成一部杰作。
有三部作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是《聊斋志异》,蒲松龄可以算是“刀笔”,他的短篇读得我牙硬如铁,确有“一字不移”的功夫。二是《三国演义》,在秋风五丈原之前,罗贯中至少描述了三四百场战役,而且每场战役都各不相同,形容百万人大战,历历如在眼前,真正好功夫。第三部是金庸的《天龙八部》,聚贤庄大战一节,看得人血脉贲张,毛发倒竖。
我平时读的文学类书籍很少,很难说谁对我的文学创作造成了多大的影响。欧美文学中,我喜欢看那种有意识地刻画人性或进行心理分析的作品,看起来很理性,也很清醒。比如《洛丽塔》、《红字》等等。平时的阅读中,我更喜欢历史类的、哲学类的著作,它们教我怎么思考,这比什么都重要。
●孤云:你一直自称写作对你而言只是玩票性质的,业余的,现在这部作品也算取得了一点成功,有没有考虑走上专业写作的道路?接下来还有什么写作计划?以后的作品,还会首发在网络上吗?或者会像许多成名于网络的作者,抛弃网络,被传统媒介招安?
○慕容雪村:我会当一个永远的票友。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我需要一个物质生活的支撑点。
我感谢网络提供的机会。我今后的作品,除了长篇小说外,其他的都会首发在网上。长篇小说有个防盗版的问题。我是学法律的,比较看重自己的权利,不想让它成为盗版商赚钱的工具。
我是小资
●孤云:你日常生活怎么过的?
○慕容雪村:上班下班,读读书上上网,下围棋玩游戏,有时跟朋友去泡泡吧,很闷。
●孤云:呵呵,都看什么书来着?
○慕容雪村:我看书纯粹是走马观花。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只看了两天半,看完后脑袋空空,哈哈。不过有一点颇为自豪,我买的书除了一套《中国通史》,其他的全都读完了。
●孤云:对了,有人觉得你的这个ID太小资了,甚至有点庸俗,你怎么起了这样一个ID?
○慕容雪村:曾国藩有匹马,唤作“枣子马”,其实俗和雅都在一念之间,看你怎么看。
这个ID起源于一句情诗:“江南慕君容,相随到雪村”,我胡诌的。呵呵。我从来都自认是个俗人。我经常毫不羞涩地宣称:我是一个小资!我觉得这并不可鄙,如果小资的生活方式能让我快乐,这是我个人的事情。可以屏蔽别人的眼光。
●孤云:你在成都生活了几年?你在那里读书并工作过是吗?对这座城市,你觉得有哪些符号最能够代表这个城市的性格?
○慕容雪村:我在成都生活了三年多。只是工作,读书是在北方的另一座城市。如果非要寻找一个比喻体的话,我觉得成都就像是一张稍带疲惫的微笑的脸,亲切、从容、闲适,让人安慰。
成都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深的城市,坐在你旁边那桌上毫不起眼的茶客,可能随时会吟出两句让你动容的诗,一家路边小吃店会起名叫“鹦鹉啄”,四壁黝黑的茶馆墙上,经常会题有“一树残花黄昏雨,半盏明月醉后诗”的隽永诗句。逛文殊院时,看见一位僧人填的词,其中有两句:人海无非过客,花前总是春风。让我很感动。这个城市幽默而不浮躁,适合养生。
●孤云:关于成都这座城市,你最心痛的记忆是什么?
○慕容雪村:我丢过八辆自行车。最大的痛苦应当是理想在生活中的渐渐消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