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言 | 标签 | 首页 |    
 综合文献   中医古籍   医话医案   妇幼心法   历代本草 
   
 境天书会   医道札记 
   
 古籍知识集成 
综合文献
       >>> 返回总目录       

法苑珠林


  韩玄恽


 法苑珠林.简介
 法苑珠林序
 劫量篇第一
 三界篇第二
 日月篇第三
 六道篇第四(此六趣即為六部)
 六道篇第四之二
 六道篇第四之三
 千佛篇第五(此有一十五部)  <<< 正在阅读
 千佛篇第五之三
    自夫六爻爰起八卦成列。肇有書契。昭乎訓典。鳳篆龍圖。金簡玉字。百家異轍。萬卷分區。雖理究精微言殫物範。而紀情括性。未出於寰中。原始要終。詎該於俗外。亦有藏史之說。園吏之談。寶經浮誕。錦籍紆怪。同鏤冰而無成。若書空而匪實。與夫貫華妙旨寫葉玄詞。二乘之宏博。八藏之沈祕。競以淺深。較其優劣。亦猶蟻垤之小。比峻於嵩華。生涔之微。爭長於江漢。夫其顯了之義。隱密之規。解脫之門。總持之苑。前際後際。並契真如。初心末心。咸歸正覺。導迷生於慾海。情塵共心垢同消。引窮子於慈室。衣寶與髻珠雙至。化溢恒沙之境。功被微塵之劫。大哉至矣。不可得而稱焉。
千佛篇第五(此有一十五部)
    七佛部 因緣部
    種姓部 降胎部
    出胎部 侍養部
    占相部 游學部
    納紀部 厭苦部
    出家部 成道部
    說法部 涅槃部
    結集部
    七佛部第一(此別九部)
    述意部 出時部
    姓名部 種族部
    道樹部 身光部
    會數部 弟子部
    久近部
    述意部第一
    蓋聞。九土區分四生殊俗。昏波易染慧業難基。久復愛河長流苦海。不生意樹未啟心燈。故三明大聖八解至人。總法界而為智。竟虛空以作身。形無不在。量極規矩之外。智無不為。用絕思議之表。不可以人事測。豈得以處所論。將欲啟愚夫之視聽。須示真人之影跡。其猶谷風之隨嘯虎。慶雲之逐騰龍。感應相招。抑惟常理。自鹿樹表光金河匿曜。故像法眾生歸向有徵。雖千佛異跡一智同途。大悲平等。隨性欲而利生。弘誓莊嚴。運慈舟而濟溺。眾生有感。機緣契會也。
    出時部第二
    述曰。今據賢劫一代分為四時。一成二住三壞四空。就此四中。成劫已住。壞空未至。今在住劫。故有千佛出現。大約而言。三佛已往。今是第四釋尊遺法。此四時中各分二十小劫。總為八十小劫。始為一大水火風劫。名為賢劫也。就住中二十別小劫內。依立世阿毘曇論云。十一劫是未來。八劫是過去。今釋迦佛當第九劫內成佛。
    問此賢劫中成壞空劫佛不出世。唯取住劫。此住劫中復未來唯十一小劫。何得須有九百九十六佛一時出世耶。答曰。實如來難。古來諸佛亦有斯妨會意稍難。今依藥王藥上佛名經等。略知途路。且先錄藥王藥上經文。後引佛名經和會。劫有延促不同。故藥王藥上經云。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大眾言。我曾往昔無數劫時。於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學道聞是五十三佛名。聞已合掌心生歡喜。復教他人令得聞持。他人聞已展轉相教。乃至三千人。異口同音一心敬禮。即得超越無數億劫生死之罪。
    初千佛者。華光佛為首。下至毘舍浮佛。於莊嚴劫得成為佛。過去千佛是也。此中千佛者。拘留孫佛為首。下至樓至如來。於賢劫中次第成佛。
    後千佛者。日光如來為首。下至須彌相佛。於星宿劫中當得成佛。
    若依佛名經。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名毘婆尸如來。過去三十劫有佛出世名尸棄如來。即此劫中復有佛出世。名毘舍浮如來。問曰。此九十一劫為大為小。答曰。是大劫也。
    問曰。何以得知。依舊婆沙論云。釋迦菩薩因地從毘婆尸佛以來種相好業。至今第九住劫。以經九十一大劫。故舊俱舍論云。釋迦菩薩由禮底沙佛精進力故。即得超九大劫究竟成佛。故知九劫既大。餘九十一劫寧不是大。又依藥王藥上經。莊嚴劫賢劫星宿劫。各有千佛出世。即知此劫亦是大阿僧祇劫。又藥王經中。若善男子善女人。及餘一切眾生。聞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於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不墮惡道。依此文勢。展轉名莊嚴劫賢劫星宿劫等。各有千佛出世。故知是過於大劫阿僧祇劫。至今賢劫中四佛出世者。亦是阿僧祇劫。非是住小劫也。既是大劫。故於賢劫之中千佛出世。無所疑也。又長阿含經云。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名毘婆尸。復過去三十一劫有佛出世名尸棄。復過去三十一劫有佛出世名毘舍婆。此尸棄佛及毘舍婆佛。依佛名經即此劫中有二佛出世不別。或容阿含翻譯乘此三十一劫也。又更一釋云。依立世阿毘曇論。二十住劫中過去八劫。己有三佛出世。釋迦當現在第九劫出世。即以前九劫已有四佛出世。未來猶有十一劫。焉知不有多佛出世耶。故經云。或有一劫中有無量佛出世。或無數劫中空過無有一佛出世。以此義准。縱是小劫多佛出世。亦自無妨。良由眾生根有強弱。故感見不同也(此義難知更推後哲)。
    述曰。此賢劫千佛。所化住境堤封周統。奄及三千大千世界。所居土地最為中也。以佛是能化之人心實虛中。所化之人及以方處。亦皆是中。故此有金剛之座。餘方餘域無此座故佛則不居。故瑞應經云。此方國土三千日月萬二千天地之中央也。佛之威神不生邊地。若居邊地。地為之傾斜。是以古往佛興。皆出於此。同斯成感。良為明證也。
    如長阿含經云。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名毘婆尸。人壽八萬歲。復過去三十一劫有佛出世名尸棄。人壽七萬歲。復過去三十一劫有佛出世名毘舍婆。人壽六萬歲。復過去賢劫中有佛出世名拘樓孫。人壽五萬歲。又賢劫中有佛出世名拘那含。人壽四萬歲。又賢劫中有佛出世名迦葉。人壽二萬歲。我今出世人壽百歲少出多減。依智度迦延論。據釋迦人壽一萬歲世時合出。為觀眾生。一萬歲已來無機可度。乃至百歲眾生見苦敦逼。劫欲將末。故出乎世。故論云。劫末佛興世。劫初轉輪王出。二不同如下輪王篇說。
    姓名部第三
    此下並依增一阿含經云。七佛父母姓字經云。第一維衛佛。第二式棄佛。第三隨葉佛。此三佛同姓拘樓(長阿含經云。第一名毘婆尸佛。第二尸棄佛。第三毘舍婆佛)第四拘樓秦佛。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第六迦葉佛。此三佛同姓迦葉(長阿含經云。第四名拘樓孫佛。第五拘那含佛。第六同名迦葉佛)第七今我釋迦牟尼佛。姓瞿曇。
    種族部第四
    第一維衛佛。第二式棄佛。第三隨葉佛。此三佛同是剎利王種。第四拘樓秦佛。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第六迦葉佛。此三佛同是婆羅門種。第七今我作釋迦文佛。是剎利王種。
    第一維衛佛。父字槃裱剎利王。母字槃頭末陀。所治國名剎末提。
    第二式棄佛。父字阿輪拏剎利王。母字波羅訶越提。所治國名阿樓那和提。     
      第三隨葉佛。父字須波羅提和剎利王。母字耶舍越提。所治國名阿耨憂摩。
    第四拘樓秦佛。父字阿枝達兜婆羅門種。母字隨舍迦。所治國名輪訶利提那。王字須訶提。
    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父字耶睒缽多婆羅門種。母字鬱多羅。所治國名差摩越提。王字差摩。
    第六迦葉佛。父字阿枝達耶婆羅門種。母字檀那越提耶。所治國名波羅私。王名其隨。
    第七今我作釋迦文尼佛。父字閱頭檀剎利王種。母子摩訶摩耶。所治國名迦維羅衛。先大王名槃提(統而言之總有四族。一婆羅門二剎帝利三毘舍四首陀。然則後二族卑。非上尊之所託。前二種貴。寔正覺之宅生。婆羅門德行清高。剎帝利威恩遐舉。智論曰隨時所尚佛生其中。故釋迦出剛強之世。託王種以振威。迦葉生善順之時。居淨行而標德也)。
    道樹部第五
    第一維衛佛。得道為佛時。於波陀羅樹下。
    第二式棄佛得道為佛時。於分塗利樹下。
    第三隨葉佛得道為佛時。於菩薩羅樹下。
    第四拘樓秦佛得道為佛時。於斯利樹下。
    第五俱那含牟尼佛得道為佛時。於烏暫樹下。
    第六迦葉佛得道為佛時。於拘類樹下。
    第七今我作釋迦牟尼佛為佛時。於阿沛多羅樹下。
    夫繡桷丹楹者。非出家之高躅。蔭松藉卉者。爰入道之清規。何者俗以形骸之可貴。故華屋以居之。道以室家之可累。故脫屣而棄之。凡百仕人孰能先覺。聿我調御之師。是曰生知。成道涅槃初生說法。皆依樹下。斯其旨焉。有落髮抽簪排榮剃利。可不景慕而置心哉。
    身光部第六
    如觀佛三昧經云。毘婆尸佛身六十由旬。圓光百二十由旬。尸棄佛身長四十由旬。圓光四十五由旬。通身光一百由旬。毘舍婆佛身長三十二由旬。圓光四十二由旬。通身光六十二由旬。拘留孫佛身長二十五由旬。圓光三十二由旬。通身光五千由旬。拘那含牟尼佛身長二十五由旬。圓光三十由旬。通身光長四十由旬。迦葉佛身長十六丈。圓光二十由旬。釋迦牟尼佛身長丈六。圓光七尺。七佛身並紫金色(敬尋。法身平等非有優劣。但隨機業異故現化不同。是以釋迦牟尼出也紫金色而千比丘咸見赭容。十六信士遍視灰色。自彼之異佛常一也。類此而言謂無惑焉也)依彌勒下生經云。身長千尺圓光二十丈。
    會數部第七
    第一維衛佛前後三會說經。有十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第二會說經。有九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第三會說經。有八萬比丘皆得阿羅漢(長阿含經云。毘婆尸佛初會弟子有十六萬八千人。二會弟子有十萬人。三會弟子有三十六萬八千人)。
    第二式棄佛亦三會說法初會說經。有九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第二會說經。有八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第三會說經。有七萬比丘皆得阿羅漢(長阿含經云。尸棄佛初會弟子有十萬人。第二第三會數並同)。
    第三隨葉佛再會說法。初會說經。有七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第二會說經。有六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第四拘樓秦佛一會說經。有四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第五拘那含牟尼佛一會說經。有三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第六迦葉佛一會說經。有二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第七今我釋迦牟尼佛一會說經。有千二百五十比丘皆得阿羅漢。
    述曰。上來所列七佛說法度人多少者。此據小乘。如來初成佛時。創度外道迴邪入正。聲聞弟子以為親侍。故限斯數。若據如來一代說法度三乘人得入道者。則無量無邊。故奘法師云。依如西域。釋迦一代說法總有三時。
      第一時中為諸聲聞說有相法。為破外道執令悟得道。
    第二時中為小行菩薩說無相法。為破聲聞令悟無相大乘。
    第三時中為大行菩薩雙說有相無相法。為破有相無相法令悟中道究竟圓教。於此三時。一一隨機廣化無量。或展轉從三乘弟子邊。聞法得道亦塵沙無數。不可以一文定。不可以一義局也。
    弟子部第八
    依長阿含經云。毘婆尸佛有二弟子。一名騫荼。二名躓沙。尸棄佛有二弟子。一名阿毘浮。二名三婆婆。毘舍婆佛有二弟子。一名扶游。二名鬱多摩。拘樓孫佛有二弟子。一名薩尼。二名毘樓。拘那含佛有二弟子。一名憂波尟多。二名鬱多樓。迦葉佛有二弟子。一名提舍。二名婆羅婆。我今有二弟子。一名舍利弗。二名大目揵連(上來列名。各述二者。此據聲聞中第一者。故別論之)毘婆尸佛有執事弟子名無憂。尸棄佛有執事弟子名忍行。毘舍婆佛有執事弟子名寂滅。拘樓孫佛有執事弟子名善覺。拘那含佛有執事弟子名安和。迦葉佛有執事弟子名善友。我今有執事弟子名阿難。
    毘婆尸佛有子名方膺。尸棄佛有子名無量。毘舍婆佛有子名妙覺。拘樓孫佛有子名上勝。拘那含佛有子名導師。迦葉佛有子名進軍。我今有子名羅□羅。
    久近部第九
    依菩薩本行經云。毘婆尸佛如來滅後。正法住世經二萬歲。神聞佛如來滅後。正法住世經六萬歲(別經云尸棄佛)拘樓孫馱佛如來滅後。正法住世經五百歲。拘那含牟尼佛如來滅後。正法住世二十九日。迦葉佛如來滅後。正法住世經於七日。釋迦佛如來滅後。正法住世五百歲。像法住世亦五百歲(依善見論云。正法住世一千年)。
    因緣部第二(此別三部)
    述意部 引證部
    業因部
    述意部第一
    夫千佛乘暉萬靈景燭。觀機適務極聖弘恩。所以聖人陳福勸善。示禍以戒惡。小人謂善無益而不為。謂惡無傷而不法。然有殃有福之言。乃華而不實。無益無傷之論。則信而有徵。是以大聖慈愍哀斯愚惑。廣興六度接引四生。弘宣二諦停毒三有。故乘無限之悲訃機賢劫之緣也。
    引證部第二
    依五仙人經云。久遠無數劫。時有仙人處於林藪。四人為主。一人供給奉事。未曾失意。一日遠採果漿。誤不時還。日已中。四人失食。懷恨可為凶祝。遂感而死。復生人中。有梵志能相。占之為王。後果為王。佛言。王者則吾是。四仙人者。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彌勒佛是也。其梵志者。調達是也。
    又智度論云。劫盡燒時一切皆空。眾生福力十方風至。相對相觸能持大水。有一千頭人二千手足。名為韋紐天。是人臍中出千葉金色妙寶蓮華。其光大明如萬日俱照。華中有人結跏趺坐。此人復有無量光明。名梵天王。心生八子。八子生天地人民。是梵天王坐蓮華上。是故諸佛隨世俗故。云寶蓮華上結跏趺坐說六波羅蜜。
    又大悲經云。佛告阿難。何故名為賢劫者。由此三千大千世界。劫欲成時盡為一水。時淨居天以天眼觀見此世界唯一大水。見有千枝蓮華。一一蓮華名為千葉。金色金光大明普照。香氣芬熏甚可愛樂。彼淨居天因見此時。心生歡喜。讚言希有。如此劫中當有千佛出興於世。以是因緣遂名此劫。號之為賢。我滅度後。此賢劫中當有九百九十六佛出興於世。拘留孫佛如來為首。我為第四。次復彌勒當補我處。乃至最後盧遮如來。如是次第汝應當知(餘經。後佛號為婁至)。
    業因部第三
    依千佛因緣經云。爾時世尊在王舍城耆闍崛山。從石室出。問阿難言。今諸聲聞諸菩薩等皆講何論。阿難白佛言。世尊。諸菩薩眾各各自說宿世因緣。時有□陀婆羅菩薩白佛言。我於今日欲少諮問。唯願天尊。為我解說。說是語時。八萬四千諸菩薩等。各脫瓔珞散佛供養。所散瓔珞住佛頂上。如須彌山嚴顯可觀。有千化佛坐山窟中。時諸菩薩白佛言。世尊。此賢劫千佛。過去世時種何功德。常生一處同共一家。於一劫中次第當得菩提化度眾生。
    爾時世尊告諸菩薩言。吾當為汝分別廣說。汝今當知。乃往過去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復過是數。此世界名大莊嚴。劫名大寶。有佛名寶燈焰王如來。佛壽半劫正法化世住於一劫。像法化世住於二劫。於像法中有一大王。名曰光德。十善化民如轉輪王。爾時大王教諸人民誦毘陀論。時學堂中有千童子。年各十五。聰敏多知。聞諸比丘讚佛法僧。有一童子名蓮華德。白善稱比丘言。云何名佛法僧。比丘答言。
    波羅蜜滿足 淨性覺智慧
    勝心得成就 故號名為佛
    無染性清淨 冰離於世間
    不觀世五蔭 常住名為法
    身心常無為 永離四種食
    為世良福田 故稱比丘僧
    時千童子聞三寶名。各持香華隨從比丘入塔禮拜。見佛色像五體投地。即於像前發弘誓願。名發阿耨菩提心。過算數劫必得成佛。如今世尊。隨壽長短皆命臨終時。以聞三寶善根因緣故。除卻五十一劫生死之業。命終之後得生梵世。自憶往世。聞三寶名得生。天上。時千梵王各乘宮殿。持七寶華至塔供養於像。時千梵王異口同音而說偈言。
    慧日大名稱 久住善寂地
    聞名除諸惡 自然生梵世
    我今頭面禮 歸依大解脫
    說此偈已各還梵世。□陀波羅。汝今當知。時彼國王十善化人者。久已成佛。毘婆尸如來是。善稱比丘尸棄如來是。時千童子豈異人乎。今拘留秦佛乃至最後樓至如來是。跋陀婆羅。汝今當知。我與賢劫千菩薩。從彼佛所。聞三寶名。始發阿耨菩提心。其事如是。佛告跋陀婆羅菩薩言。過去無數阿僧祇劫。此娑婆世界有一大國名波羅奈。王名梵德。常以善法化諸人民。以國付子。出家學道得辟支佛。踊身虛空化十八變。時千梵王各以衣□。盛諸妙華。至優曇林中。供養辟支佛。白佛言。大德。為我說法。時辟支佛踊身虛空化十八變。舒手現足。中有一梵王。名曰慧見。告餘梵言。我見辟支佛受持五戒。以戒齋法當行十善觀諸緣起。以此善根迴向甚深阿耨菩提。願我作佛。過於辟支佛百千萬億。時千梵王命終之後。於娑婆世界千四天下為千轉輪王。壽命八萬四千歲。臨終時。雪山之中有一婆羅門。聰明多智。壽命半劫。於先經中聞過去佛。號栴檀莊嚴如來。彼佛為說甚深檀波羅蜜。不見施受心行平等。時大仙人聞此事已。從雪山出詣千聖王讚說施法。時千聖王各以國土付其太子。出家學道。時千聖王於雪山中各立草菴。求無上道。即獲五通。飛騰空虛。壽命一劫。時雪山中有大夜叉。身長四千里。狗牙上出高八十里。面十二里。眼出迸血光如融銅。左手持劍右手持叉。住聖王前高聲唱言。我今飢渴無所飯食。惟王矜愍施少飲食。時千聖王告夜叉言。我等誓願一切施與。各各以水澡夜叉手。授以仙果而令食之。夜叉得果怒棄置地。告聖王言。我父夜叉噉人精氣。我母羅剎常噉人心飲人熱血。我今飢急唯須人心血。何用果為。時千聖王告夜叉言。一切難捨無過己身。我等今日不能捨心持用相與。是時夜叉即說偈言。
    觀心無心相 四大色所成
    一切悉能捨 乃應菩薩行
    時雪山中有婆羅門。名牢度跋提。白夜叉言。唯願大師為我說法。我今不惜心之與血。即脫單衣敷為高座。即請夜叉令就此座。時大夜叉。即說偈言。
    欲求無為道 不惜身心分
    割截受眾苦 能忍猶如地
    亦不見受者 求法心不悔
    一切無吝惜 猶如救頭然
    普濟眾飢渴 乃應菩薩行
    時牢度跋提聞是偈已身心歡喜。即持利劍刺胸出心。是時地神從地涌出白牢度跋提。唯願大仙。愍憐我等及山樹神。莫為一鬼捨於身命。牢度跋提告諸神言。
    此身如幻焰 隨現即變滅
    猶如呼聲響 呼已更不應
    四大五陰力 其勢不久停
    於千萬億歲 未曾為法死
    我今為法故 以心血布施
    慎勿固遮我 障我無上慧
    以此布施報 誓願成佛道
    若後成佛時 要先度汝等
    說此偈已臥夜叉前。以劍刺頸施夜叉血。即復破胸出心與之。是時天地大動。日無精光無雲而雷。有五夜叉從四方來。爭取分裂競共食之。食已大噭躍立空中告千聖王。誰能行施如牢度跋提。如此行施乃可成佛。時千聖王驚怖退沒不欲菩提。生變悔心各欲還國。時五夜叉。即說偈言。
    不殺是佛種 慈心為良藥
    大慈常安隱 終無老死異
    一切受身者 異殺毒害人
    是故諸菩薩 教我不殺戒
    汝今若畏死 常行不殺事
    云何欲還國 捨靜求憒鬧
    時千聖王。聞此語已皆默然住。佛告□陀婆羅菩薩。汝今當知。第一婆羅門讚檀汲羅蜜者。過去定光明王佛是。牢度跋提者。過去然燈佛是。千聖王出家學道見然燈佛。行諸苦行。心生悔恨。於一劫中墮大地獄。雖墮地獄菩提願力莊嚴心故。火不能燒。從是已後復得值遇燈明王菩薩。為其說法從地獄出。廣為讚歎過去千佛。解脫稱莊嚴佛。乃至自在王佛時。千聖王聞千佛名。歡喜敬禮。以是因緣超越。九億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跋陀婆羅。汝今當知。時千聖王豈異人乎。我等賢劫千佛是也。
    種姓部第三(此別四部)
    述意部 王族部
    種姓部 求婚部
    述意部第一
    敬尋。白淨所承出自懿師摩王。聖輪相纂億葉重暉。所以釋迦權應示現降生。託跡既顯苗裔遂彰。故應迦毘丈六金容。現三十二相之儀。統領三千大千之化。愍彼四流之漂。運斯六度之舟也。
    王族部第二
    如長阿含經云。天地初成諸天下來。食其地味變化為人。因有諍起。眾議立主。選得一人豪族最尊。^2□為國主以治百姓。此即是釋迦先祖之王(廣如前劫量篇具說)。
    又依樓炭經云。後有他王治化不如先王。其壽遂減。生至八萬歲。展轉稍減至一萬歲乃至百歲。從劫初有王名大人相已來。依四分律總算合有八萬四千二百五十三王出世。其中別有十大轉輪聖王。王四天下。自外諸王不可備列。且列如來七世祖族名諱。具錄如下。故五分律云。過去有王名鬱摩王(四分名懿師摩)此王庶子有四。名一名照目(長阿含經名曰面光)二名聰目(經名食眾)三名調象(經名路指)四名尼樓(經名莊嚴)尼樓王有子名烏頭羅。鳥頭羅王有子名瞿頭羅。瞿頭羅王有子名尸休羅。尸休羅王有四子。一名淨飯。二名白飯。三名斛飯。四名甘露飯。若依長阿含經四分律等。皆云。師子頰王有四子。一名淨飯王。有二子(一是菩薩二是難陀)第二白飯王有二子(一是調達二是阿難)第三斛飯王有二子(一是摩訶男二是阿那律)第四甘露飯王有二子(一是娑婆二是跋提)依智度論云。師子頰王有一女名甘露味。甘露味有子名施婆羅。依雜阿含經云。世尊姑子名低沙比丘是也。依分別功德論云。阿難有妹。出家作比丘尼(不出名字)嫌迦葉訶阿難。作小兒者是。又大方便經云。白淨王劫初已來嫡嫡相承作轉輪王。近來二世不作輪王。而作閻浮提王。又優婆塞戒經云。我於初釋迦佛所發心。於寶頂佛所滿初僧祇。於然燈佛所滿第二僧祇。於迦葉佛所滿第三僧祇(俱舍論云。逆次逢勝觀然燈寶髻佛。則毘婆尸所滿三僧祇。若正滿為言在於勝觀。已滿為語在於飲光。經論不同理各據矣。良由釋迦高貴古今無比。宿殖福因今受勝報)。
    種姓部第三
    如十二遊經云。阿僧祇時有菩薩為國王。父母早喪。讓國與弟捨位求道。遙見一婆羅門。姓曰瞿曇。因從學道。婆羅門言。當解王衣如吾所服受瞿曇姓。於是菩薩受瞿曇姓。入於深山食果飲水坐禪念道。菩薩乞食遂還國界。舉國吏民無能識者。謂為小瞿曇。菩薩於城外甘蔗園中以為精舍(佛所行讚經云。甘蔗之苗裔。釋無勝淨王才德純備。故曰淨飯王案淨飯遠祖乃是瞿曇之後身以其前世居甘蔗園。故經矚甘蔗之苗裔也)於中獨坐。時有五百大賊。劫取宮物。路由菩薩廬邊。明日捕賊蹤跡在菩薩舍下。因收菩薩。前後劫盜法以木貫身。立為尖標。血流於地。是大瞿曇以天眼見之。便以神足飛來問曰。子有何罪酷乃爾乎。卿無子孫當何係嗣。菩薩答言。命在須臾何陳子孫。王使左右弩弓射殺之。瞿曇悲哀涕泣下棺斂之。取土中餘血以泥團之。著二器中還其精舍。左血著左器中。其右亦然。大瞿曇言。是道人若其志誠。天神當使血化為人。卻後十月。左即成男。右即成女。於是便姓瞿曇氏。一名舍夷(舍夷者是西方貴姓之號也)血化為人。乃是宿世之事。恐文繁故不可具說所以也。又菩薩本行經云。甘蔗王次前有王。名大茅草。即以王位付諸大臣。大眾圍繞送王出城。剃除鬚髮服出家衣。王出家己。持戒清淨專心勇猛。成就四禪具足五通。得成王仙。壽命極長至年衰老肉消背曲。雖復□杖不能遠行。時彼王仙有諸弟子。弟子欲往東西求覓飲食。取好軟草安置籠裏。用盛王仙懸樹枝上。何以故。畏諸蟲獸來觸王仙。時諸弟子乞食去後。有一獵師遊行山野。遙見王仙謂是白鳥。遂即射之。時彼王仙既被射已。有兩滴血出墮於地。即便命終。彼諸弟子乞食來還。見彼王仙被射命終。復見有血兩滴在地。即下彼籠將王置地。集聚柴木焚燒王屍。收骨為塔。復將種種雜妙香華供養彼塔。尊重讚歎承事畢了。爾時彼地有兩滴血。即便生出二甘蔗牙。漸漸高大。至時甘蔗熟日炙開剖。其一莖蔗出一童子。更一莖蔗出一童女。端正可喜世無有雙。時諸弟子心念。王仙在世之時不生兒子。今此兩童是王仙種。養護看視報諸臣知。時諸大臣召喚解相大婆羅門。教令占相。并遣作名。彼相師言。此童子者既是日炙熟甘蔗開而出生故。一名善生。又其從甘蔗出故。第二復名甘蔗生。又以日炙甘蔗出故。亦名日種。彼女因緣一種無異。故名善賢。復名水波。時彼諸臣取甘蔗種所生童子。小年時即灌其頂立以為王。其賢善女。至年長大堪能伏事。即拜為王第一之妃。
    求婚部第四
    如菩薩本行經云。時迦毘羅城不遠。復有一城。名曰天臂。彼天臂城。有一釋種豪貴長者。名為善覺。大富多財積諸珍寶。資產豐饒具足威德。稱意自然無所乏少。舍宅猶如毘沙門王宮殿無異。彼釋長者生於八女。一名為意。二名無比意。三名大意。四名無邊意。五名髮意。六名黑牛。七名瘦牛。八名摩訶波闍波提(隋言大慧亦云梵天)而此梵天於諸女中年最幼小。初生之日。為諸能相婆羅門師。觀占其體云。此女嫁若生兒者。必當得作轉輪聖王王四天下。七寶自然千子具足。乃至不用鞭杖治民。時善覺女年漸長成堪欲行嫁。白淨王。聞自國境內。有一釋氏甚大豪富。生於八女端正少雙。乃至相師占觀其女當生貴子。時淨飯王聞是語已。作如是言。我今當索是女作妃。令我甘蔗轉輸聖王苗裔不絕(此是律家作如是說。又言。大慧是菩薩母者。此依阿波陀那經文。又言。輸頭檀王是我之父。摩耶夫人是我之母。阿波陀那經說。檢諸經文。此義是實)時淨飯王。即遣使人往詣善覺大長者家。求索大慧為我作妃。波闍波提(隋云生活本)。
      爾時善覺語彼使言。善使仁者。為我諮啟大王言。我有八女。一名為意。乃至第八名為大慧。何故大王求最小者。大王且可待。我處分七女竟已。當與小女大慧作妃。時淨飯王。復更遣使語長者言。我今不待汝一一嫁七女訖。然後取於大慧作妃。汝八頭女。我盡皆取。時善覺釋報大王言。若如是者依大王命。隨意將去。時淨飯王。即遣使人一時迎取八女向宮至於宮已。即納二女自用為紀。其二女者。第一名為意。第八名大慧者。自餘六女分與三弟。一人與二。並妻為妃。時淨飯王。納意姊妹內於宮中。縱情嬉戲歡娛受樂。依諸王法治化四方。又菩薩本行經云。時甘蔗王。有第二妃。絕妙端正生於四子。一名炬面。二名金色。三名象眾。四名別成。其第一善賢妃。唯生一子。名為長壽。端正可喜世間少雙。然其骨相不堪作王。時善賢妃如是思惟。甘蔗種王有此四子。炬面等輩兄弟群強。我今唯有此之一子。雖極端正而無有雙。然其相分不堪為主。作何方便令我此子得紹王位。復作此念。是甘蔗王。今於我邊。無量敬愛。深心染著。縱情蕩意我今可窮極婦人莊飾之法。令王於我重生^2□湎。若得如心。我於屏處。當乞求願。思惟是已。如上所說。莊嚴自身。令極殊絕。至於王邊。王見妃來生重愛敬。縱逸其心。見王生如是心已。二人眠臥。妃白王言。大王當知。我今從王乞求一願。願王與我。王言。大妃。隨意不逆。從心所欲。我當與妃。時妃重質王言。若與我願不得變悔。王言。一與妃願後若悔者。當令我頭破作七分。妃言。大王。王之四子炬面等輩。願擯出國。遣我生子長壽為王。時甘蔗即語妃言。我此四子無有過失。國境之內有何罪祥不聽其住。妃又白言。王已先立誓。我若悔者頭破七分。王告妃言。我如前言與妃所願。時甘蔗王過此夜後至明清旦。集聚四子而告敕言。汝四童子。今可出去我治化內。不得居住遠向他國。時四童子□跪合掌白父王言。大王當知。我等四人無有罪惡。無諸過咎。云何父王匆然擯我出於國界。王敕子言。我知汝等實無過失。此非我意驅擯於汝。此善賢大妃之意。彼妃乞願。我不違彼。令汝出國。時四王子所生之母。各求乞隨兒去。王報諸妃。隨汝意去。時妃眷屬及諸臣百姓等。各白王言。今遣此四子令出國者。我等諸臣亦求隨去。王言。任意。時甘蔗王敕諸王子。從今已去。若欲婚姻不得餘處取他外族。還於自家姓內。而莫令甘蔗種姓斷絕。彼諸王子。受父王教已。各各自將所生之母并及眷屬資財諸馱乘等。即向北方。到雪山下經少時住。有一大河名婆耆羅洟。渡於彼河上雪山頂游涉久停。見川寬平無諸坑坎^2□阜。唯生軟細青草。清淨可愛。樹林華果蔚茂敷榮。王子見已。共相謂言。可於此間造城治化。
    爾時王子既安住已。憶父王語。於自姓中求覓婚姻。不能得婦。各納姨母及其姊妹。共為夫妻依於婦禮。一隨王教。二恐釋種雜亂相生。
    爾時日種甘蔗之王召一國師大婆羅門來語之言。大婆羅門。我四王子今在何處。國師答言。大王當知。王之四子已各出國向於北方。乃至已生端正男女。時甘蔗王為自所愛諸王子故。心思欲見。意情歡喜。而發是言。彼諸王子能立國計。大好治化。彼等王子。是故立姓稱為釋迦。以釋迦住大樹蓊蔚枝條之陰。是故名為奢夷耆(及夷反)耶。以其本於迦毘羅仙處所。住故因城立名。故名迦毘羅婆蘇都。時甘蔗王三子。沒後唯一子在。名尼拘羅(隋言別成)長阿含經云。住直樹林。又號釋林。因林為姓。又父王聞四子端正。曰此真釋子也。
    降胎部第四(此別六部)
    述意部 現衰部
    觀機部 呈祥部
    降胎部 獎導部
    述意部第一
    夫誠心內感則至覺如在。形力外殫則法身咫尺。是以能仁本師隨緣訃機。愍焰宅之既焚。傷欲流之永霧。託白淨之宮。降摩耶之胎。啟黃金之色。破無明之闇。居茲三惑。示畫篋之非真。出彼四門。驚浮雲之易滅也。
    現衰部第二
    如因果經云。爾時善慧菩薩功行滿足。位登十地。在一生補處。近一切種智。生兜率天名聖善。為諸天主說於一生補處之行。亦於十方國土現種種身。為諸眾生隨宜說法。期運將至當下作佛。即觀五事。一者觀諸眾生熟與未熟。二者觀時至與未至。三者觀諸國土何國處中。四者觀諸種族何族貴盛。五者觀過去因緣誰最真正應為父母。觀此五已即下生者。不能廣利諸天人眾。仍於天宮現五種相。令諸天子皆悉覺知菩薩期運應下作佛。一者菩薩眼見瞬動。二者頭上華萎。 三者衣受塵垢。四者腋下汗出。五者不樂本坐。諸天眾見菩薩有此異相。心大驚怖。身諸毛孔血流如雨。自相謂言。菩薩不久捨於我等。爾時菩薩又現五瑞。一者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二者大地十八相動。須彌海水諸天宮殿皆悉震搖。三者諸魔宮宅隱蔽不現。四者日月星辰無復光明。五者天下八部皆悉震動不能自禁。是諸天見菩薩身已有五相。又睹外五現希有事。皆悉聚集到菩薩所。頭面禮足白言。尊者。我等今日見此諸相。舉身震動不能自安。願為我釋此因緣耶。便答天言。善男子。當知諸行皆悉無常。我今不久捨此天宮生閻浮提。于時諸天聞此語已。悲號涕泣心大憂惱。舉體血現迷悶於地。深歎無常。爾時有天子。即說偈言。
    菩薩在於此 開我等法眼
    今者遠我去 如盲離導師
    又如欲度水 忽然失橋船
    亦似□孤兒 喪亡其慈母
    我等亦如是 失所歸依處
    方漂生死流 了無有出緣
    我等於長夜 為癡箭所射
    既失大醫王 誰當救我者
    滯臥無明床 長沒愛欲海
    永斷尊者訓 未見超出期
    爾時菩薩以偈答曰
    我於此不久 當下閻浮提
    迦毘羅施國 白淨王宮生
    辭父母親屬 捨轉輪王位
    出家行學道 成一切種智
    建立正法幢 能竭煩惱海
    關塞惡趣門 淨開八正路
    廣利諸天人 其數不可量
    以是因緣故 不應生憂惱
    又智度論問。菩薩何以生兜率天上。不在上生不在下生。是大福德應自在生。
    答曰。有人言。作業熟故應是中生。又下生地中結使厚濁。上地中結使猛利。兜率天上不厚不利。智慧安隱故。又佛出世時不欲過。故若於下地生命短壽終。時佛未出世。若於上地生命長壽未盡。復過佛出時故。兜率天於六天及梵之中。上三下三。於彼天下必生中國。中夜降神。中夜出迦毘羅國行中道。得菩提中道。為人說法。中夜入無餘涅槃。以好中法故。中天上生。
    觀機部第三
    如菩薩降胎。以四種觀人間。一觀時。二觀土地。三觀種姓。四觀生處。初觀時者。時有八種。佛出後第一人壽八萬四千歲時。乃至第八人壽一百餘歲。菩薩如是念。人壽百歲佛出時到。是名觀時。第二觀土地者。諸佛常在中國生。多豐財寶其土清淨。第三觀種姓者。佛生二種姓中。若剎利。若婆羅門。剎利種勢力大故。婆羅門種智慧大故。隨時所貴佛於中生。第四觀生處者。何等母人能懷那羅延力菩薩。亦能自護淨戒。如是觀竟。唯中國迦毘羅淨飯王。后能懷菩薩。如是思已。於兜率天下不失正慧入於母胎。又佛本行經云。爾時兜率天眾之中。有一天子。名曰金團。往昔已來。數曾下到閻浮地。補處菩薩。名曰護明。護明知已告金團言。金團天子。汝數下至閻浮提中。汝應知彼城邑聚落諸王種族。一生菩薩當生何家。金團天子報言。尊者。我甚知之。尊者善聽。我今當說。護明言善。金團言。此之三千大千世界。有一菩提道場處所。在彼閻浮摩伽陀國境界之內。是昔諸佛成菩提處。如是展轉遍歷天下。諸國王處皆不稱菩薩意。金團天子復作是言。我於閻浮提一切諸國處處聚落處處諸王處處城邑處處剎利。各住諸城。而是剎利造種種業。我為尊者經歷已來。生於無量疲極苦惱。心迷意亂更不復能觀看餘處。唯有一剎利。元本以來從於大眾平量安立。世世轉輪聖王之種。乃至甘蔗苗裔已來。子孫相承在彼迦毘羅婆蘇都。釋種所生。其王名為師子頰王。其子名為輸頭檀王。一切世間天人之中有大名稱。尊者。堪為彼王作子。護明菩薩報金團言。善哉善哉。金團天子。汝善觀察諸王家種。我亦念在於此家生。我今深心如汝所說。金團當知。我定往生彼家作子。金團往昔一生補處菩薩所託家者。有六十種功德具足滿於彼家。何等六十。
    彼家本來清淨好種(一)
    一切諸聖常觀彼家(二)
    彼家不行一切惡事(三)
    彼家所生悉皆清淨(四)
    彼家種姓真正無雜(五)
    彼家係嗣嫡嫡相承無有斷絕(六)
    彼家昔來不斷王種(七)
    彼家所生一切諸王。皆是往昔深種善根(八)
    生彼家者。常為諸聖之所讚歎(九)
    彼家生者具大威德(十)
    彼家多有端正婦女(十一)
    彼家多有智慧男兒(十二)
    彼家所生心性調順(十三)
    彼家所生無有戲調(十四)
    彼家生者無所可畏(十五)
    彼家生者不曾怯弱(十六)
    彼家生者聰明多智(十七)
    彼家生者多解工巧(十八)
    彼家生者皆無過罪(十九)
    彼家所生不與世間工巧雜合。亦不貪財以為活命(二十)
    彼家所生常好朋友(二十一)
    彼家所生不以殺害諸蟲諸獸以自活命(二十二)
    彼家種姓常知恩義(二十三)
    彼家種族能修苦行(二十四)
    彼家所生不隨他轉(二十五)
    彼家所生不曾懷恨(二十六)
    彼家所生不結癡心(二十七)
    彼家生者不以怖畏隨順於他(二十八)
    彼家生者畏殺害他(二十九)
    彼家生者無有罪患(三十)
    彼家生者乞食得多(三十一)
    至彼家者無空發遣(三十二)
    彼家剛強難可降伏(三十三)
    彼家法則常出禮律(三十四)
    彼家常樂布施眾生(三十五)
    彼家建立因果勤劬(三十六)
    彼家所生世間勇健(三十七)
    彼家生常供養一切諸仙諸聖(三十八)
    彼家生常供養神靈(三十九)
    彼家生常供養諸天(四十)
    彼家生常供養丈夫(四十一)
    彼家歷世無有怨讎(四十二)
    彼家名聲威振十方(四十三)
    彼家一切諸宗為最(四十四)
    彼家生者上世已來悉是聖種(四十五)
    彼家生者於聖種中最為第一(四十六)
    彼家生者。位是轉輪聖王之種(四十七)
    彼家生者。是大威德人之種性(四十八)
    彼家生者。多有無量眷屬圍繞(四十九)
    彼家生者。所有眷屬不可破壞(五十)
    彼家生者。所有眷屬勝一切人(五十一)
    彼家生者悉孝養母(五十二)
    彼家生者皆孝順父(五十三)
    彼家生者。悉皆供養一切沙門(五十四)
    彼家生者。悉皆供養諸婆羅門(五十五)
    彼家生者。豐饒五穀倉庫盈溢(五十六)
    彼家生者。多有金銀硨□碼瑙一切資財無所乏少(五十七)
    彼家生者。多畜奴婢象馬牛羊一切具足(五十八)
    彼家生者不曾事他(五十九)
    彼家生者。如是一切眾事具足。於世間中無所乏少(六十)
    佛告金團天子。凡是一生補處菩薩處於母胎。彼母若有三十二種相具足者。乃能堪受菩薩在胎。何等為三十二事。一彼母人正德而生。二彼母人肢體具足。三彼母人德行無缺。四彼母人所生得處。五彼母人為行庶幾。六彼母人種類清淨。七彼母人端正無比。八彼母人名字得稱。九彼母人身體形容上下相稱。十彼母人未曾產生。十一彼母有大功德。十二彼母常念樂事。十三彼母心常隨順一切善事。十四彼母無有邪心。十五彼母身口及心自然調伏。十六彼母心口無所畏十七彼母多聞總持。十八彼母極女工巧。十九彼母心無諂曲。二十彼母心無諂詐。二十一者彼母人心無有瞋恚。二十二者彼母人心無有嫉妒。二十三者彼母人心無有慳吝。二十四者彼母人心無有急速。二十五者彼母人心難可迴轉。二十六者彼母人體有至德相。二十七者彼母人心能懷忍辱。二十八者彼母人心有慚有愧。二十九者彼母人得薄婬怒癡。三十者彼母人行無女家過。三十一者彼母人行孝順向夫。三十二者彼母人出生一切諸德。一切諸行皆悉具足。如是母人乃能堪受一生補處後身菩薩。欲入母胎之時。取鬼宿日。然後乃入於母胎中。其受一生補處菩薩母胎已前。其母必須受八關齋。然後菩薩入於彼胎。護明菩薩復作是言。我受有不為世間一切錢財五欲快樂。故下人間受此一生。唯欲安樂諸眾生故。哀愍苦惱諸眾生故。
    呈祥部第四
    依佛本行經云。爾時護明菩薩冬分過已。至於最勝春初之時。一切樹木諸華開敷。天氣澄清溫涼調適百草新出。滑澤和柔滋茂光鮮遍滿於地。正取鬼宿星合之時。為彼諸天說於法要悉令歡喜。時淨居天告彼一切諸天大眾言。汝等今見護明菩薩欲下生時莫生憂惱。何以故。彼下生時。必定當得成阿耨菩提。成已還來至此天宮。為汝說法猶如往昔毘婆尸佛乃至迦葉佛等。皆從此去還來到此。為汝說法如前無異。
    爾時菩薩於夜下生。當欲降神入胎時。彼摩耶當其夜。白淨飯王言。大王當知。我從今夜欲受八禁清淨齋戒。所謂不殺生。不偷盜。不婬姪。不妄語。不飲酒。不兩舌。不惡口。不無義語。又願不貪欲。不瞋恚。不愚癡。不生邪見。我當正見。諸眾生等禁戒齋法。我當受持。我今繫念恒常勤行。於諸眾生當起慈心。時淨飯王即報夫人言。心所愛樂隨意而行。我今亦捨國王之位隨汝所行。而有偈言。
    王見菩薩母 從坐恭敬起
    如母如姊妹 心不行欲想
    菩薩正念從兜率下。託淨飯王第一大妃摩耶夫人右脅住已。是時大妃於睡眠中。夢見有一六牙白象。其頭朱色。七肢□地以金裝牙。乘空而下入於右脅。夫人夢已。明旦即向淨飯王言。大王當知。我於昨夜作如是夢。當入於我右脅之時。我受快樂昔所未有。從今日後我實不用世間快樂。此夢瑞相誰占夢師能為我解。時淨飯王召一宮監內侍女人。而告之言。汝速疾來至外宣敕。語我國師大那摩子。令追喚八婆羅門大占夢師。彼使依王敕。已喚得八婆羅門。八婆羅門等聞王語已。善知諸相善占夢祥。即具諮王。大王善聽。所夢瑞相我當具說。如我所見往昔諸仙諸天經於典籍所載。為說偈言。
    若母人夢見 日天入右脅
    彼母所生子 必作轉輪王
    若母人夢見 月天入右脅
    彼母所生子 諸王中最勝
    若母人夢見 白象入右脅
    彼母所生子 三界無極尊
    能利諸眾生 怨親悉平等
    度脫千萬眾 越深煩惱海
    爾時占夢婆羅門師白大王言。夫人所夢其相甚善。大王今者當自慶幸。夫人所產必生聖子。彼於後時必成佛道。名聞遠至。時淨飯王聞諸占師說此偈已。心大歡喜多以財施。時淨飯王聞此相師占觀妃夢。云是吉祥之瑞。占相之後即於其國迦毘羅城四門之外。并衢道頭街巷阡陌有人行處。安大無遮義會之施。所須飲食財寶宅舍畜生皆悉與之。又阿私陀是五通仙人。聞菩薩從兜率陀天正念下至淨飯王宮夫人右脅。入於胎時放大光明。遍照人天一切世界。後此大地具足六種十八相動。時阿私陀見未曾有事。心大驚怖毛孔悉豎。今有何緣。此大地動。有何果報。時彼仙人少時思惟然後而住。心生歡喜踊躍無量不能自勝。作是唱言。希有大聖不可思議。世間當出大富伽羅。又菩薩初從兜率下時。入母右脅受胎訖已。時有一天。名曰速往。至諸地獄大聲唱言。汝諸人輩一切當知。菩薩今從兜率天下入於母胎。是故汝等速發誓願願生人間。地獄眾生聞此語已。所有眾生往昔已來。曾種善根復造雜業。以惡強故墮於地獄。彼等各各面相睹見厭離地獄。復得光明身心安樂。復得聞於速往世間諸天之聲。捨地獄身即生人中。所有三千大千世界諸眾生等。往昔已來種善根者。皆來於此迦毘羅城四面託生。
    降胎部第五
    如涅槃經云。菩薩下時。欲色界諸天悉來侍送。發大音聲讚歎菩薩。以口氣風故令地動。又念佛三昧經云。菩薩欲降母胎時。三千大千世界悉皆六種震動。又因果經云。爾時菩薩欲降母胎。即乘六牙白象發兜率宮。無量諸天作諸妓樂。燒眾名香散天妙華。隨菩薩滿虛空中。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以四月八日明星出時降神母胎。于時摩耶夫人於眠寐之際。見菩薩乘六牙白象騰虛而來從右脅入。身現於外如處琉璃。夫人體安快樂如服甘露。顧見自身如日月照心大歡喜踊躍無量。見此相已然而覺。生希有心。即以此狀具告白淨王知。爾時白淨王見此瑞已。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即召善相婆羅門占之。知菩薩處胎出已成佛。功德利益不可具說。爾時兜率天眾念言。菩薩已生白淨王宮。我等亦當下生人間。菩薩成佛我得在先為其眷屬聽法。作此念已便即下生。其數有九十九億諸天下生人間。又從他化自在天。乃至四天王及色界天王。與其眷屬亦皆下生不可稱計。菩薩在母胎行住坐臥無所妨礙。不令母有諸苦患事。菩薩至晨朝於母胎中。為色界諸天說種種法。至日中時為欲界諸天說法。於日晡時為諸鬼神說法。於夜三時亦復如是(依普曜經云菩薩在母胎十月開化訓誨三十六載諸天人民使立聲聞及諸大乘行也)華嚴經云。菩薩於母胎中。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普見菩薩於胎中如明鏡中見其面像。
    獎導部第六
    如菩薩處胎經云。佛告喜見菩薩曰。汝欲知過去諸佛滅不滅剎土不耶。當知我過去身。其數不可稱不可量。即以神足入濕生界眾相具足。與無數阿僧祇。為濕識眾生說法。令濕識隨意所願各得解脫。入化卵等生。隨意所願各得解脫亦復如前。復以神足現當來世界入四生中。各得解脫亦復如前。如我今日在母胎中。與諸十方神通菩薩。說不退轉難有之法。亦以神通入天四生。入地獄四生餓鬼四生畜生四生。於星中。胎化二生盡漏得疾。濕卵二生盡漏稍遲。化生胎生是利根人。濕卵是鈍根人。又佛告阿難。諦聽善思念之。吾今與汝一一分別大士難有之行。阿難白佛言。願樂欲聞。佛告阿難。去此東南方一億一萬一千六十二恒河沙剎。彼有世界。名曰思樂。佛名香焰如來。於彼現般涅槃。而來至忉利天宮。經歷無數阿僧祇劫三十六返作大梵天王。三十六返作帝釋身。三十六返作轉輪王。所度眾生。無墮二乘及諸惡趣。何以故皆是諸佛神智所感。佛告阿難。如來有胎分耶。無胎分耶。阿難白佛言。如來之身無有胎分也。佛告阿難。若如來無胎分者。云何如來十月處胎教化說法耶。阿難白佛言。如來有胎分者。此亦處寂。無胎分者。亦復處寂。
    爾時世尊。即以神足現母摩耶身中。坐臥經行敷大高座。縱廣八千由旬。金銀梯梐天繒天蓋懸處虛空。作唱娛樂不可稱計。復以神足東方去此娑訶世界萬八千土。菩薩大士皆來雲集。南西北方四維亦爾。復有下方六十二億剎土。諸神通菩薩亦來大會。上方七十二億空界。菩薩亦來雲集入胎中。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世尊曰。此諸菩薩大士雲集。欲聽世尊不思議法。如是三昧億千那由他。如今如來入何三昧。居於胎舍。與諸大士說不思議法。佛告文殊。汝今觀察一住二住乃至十住一生補處諸方菩薩。各當其位勿相雜錯。今此大眾清淨無雜。寄生枝葉亦無穢惡。今此座上無有一人雜穢惡者有退轉者。所以者何。是利根不處生死。
    又問彌勒。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彌勒言。舉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識。皆令得度此識教化非無識也。
    法苑珠林卷第八
    法苑珠林卷第九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出胎部第五(此別八部)
    述意部 迎后部
    感瑞部 誕孕部
    招福部 降邪部
    同應部 校量部
    述意部第一
    敬思定光授記逆號能仁。玄符合契。故託化釋種。萌兆於未形之前。跡孚於已生之後。照炳人天聯綿曠劫。其為源也。邃乎勝矣。所以坤形六動方行七步。五淨雨華九龍灑水。神瑞畢臻吉徵總萃。觀諸百代曾未之有。然後孕異堯軒產殊禹偰。至如黑帝入夢之兆。白光滿室之徵。徒曰嘉祥。詎可擬議。身邊則光色一丈。眉間則白毫五尺。開萬字於胸前。躡千輪於足下。大略以言三十有二。非可以龍顏虎鼻八彩雙瞳方我妙色較其升降者也。
    迎后部第二
    如佛本行經云。爾時菩薩聖母摩耶懷孕菩薩。將滿十月垂欲生時。時彼摩耶大夫人父善覺長者。即遣使人。詣迦毘羅淨飯王所。又云。夫人父名善智。奏大王言。如我所知。我女摩耶王大夫人。懷藏聖胎威德既大。若彼產出。我女命短。不久必終。我意欲迎我女摩耶。還我安止住於嵐毘尼中。共相娛樂盡父子情。唯願大王莫生留難。乞垂哀愍遣放女來。我家產訖即遣送還。時淨飯王聞善覺使作是言已。即敕有司。其迦毘羅城及提婆陀河。兩間之中平治道路。具辦幡華種種音樂。僕從人物不可稱計。送妃至家(自外云云)。
    感瑞部第三
    如普曜經云。太子滿十月。已臨產之時。先現瑞應三十有二。一後園樹木自然生果。二陸地生青蓮華大如車輪。三陸地枯樹皆生華葉。四天神牽七寶交露車至。五地中二萬寶藏自然發出。六名香好薰遍布遠近。七雪山中出五百白師子。羅住城門。無所嬈害。八五百白象子羅住殿前。九天為四面雨細澤香潔。十其王宮中。自然泉水。百味飲食。給諸虛渴。十一諸龍玉女在虛空中。現半身住。十二天萬玉女執孔雀拂現宮牆上。十三諸天玉女持萬金瓶盛甘露住虛空中。十四天萬玉女手執萬瓶。皆盛香水。行住虛空。十五天萬玉女手執幢蓋而住持焉。十六諸天玉女羅列而住。鼓百千樂。在於虛空自然相和。十七四瀆江河清澄不流。十八日月宮殿停住不進。十九沸宿下侍諸星衛從。二十交露寶帳普覆王宮。二十一明月神珠懸於殿堂光明晃昱。二十二宮中燈火為不復明。二十三篋笥衣被被在箷架。二十四奇珍瓔珞一切寶藏自然為現。二十五毒蟲隱藏吉鳥祥鳴。二十六地獄皆休毒痛不行。二十七地為大動丘墟皆平。二十八四衢街巷平正散華。二十九諸深坑塹悉皆為平。三十漁獵怨惡一時慈心。三十一境內孕婦產者悉男。聾盲瘖啞癃殘百疾皆悉除愈。三十二一切樹神半身出現低首禮侍。是為三十二瑞。當此之時疆場左右。莫不雅奇歎未曾有。
    誕孕部第四
    如因果經云。菩薩處胎垂滿十月。身諸支節及以相好皆悉具足。夫人憶入園遊觀。王敕後宮端正婇女。凡有八萬四千。以用侍摩耶夫人。又擇取八萬四千端正童女。齎持香華往藍毘尼園。王又敕諸群臣百官夫人皆悉徒從。於是夫人即昇寶輿。與諸官屬及婇女。前後道從往藍毘尼園。爾時復有天龍八部。亦皆隨從充滿虛空。十月滿足於四月八日日初出時。夫人見後園中有一大樹。名曰無憂。華色香鮮枝葉分布。極為茂盛。即舉右手欲牽摘之。菩薩漸漸從右脅而出。菩薩處胎經云。佛告彌勒。當知汝復受記五十六億七千萬歲。於此樹王下成無上正等覺。我以右脅生。汝彌勒從頂生。如我壽百歲。彌勒壽八萬四千歲。我國土土。汝國土金。我國土苦。汝國土樂。
    又依菩薩本行經云。爾時菩薩見母立地以手攀樹枝時。在胎正念從座而起。自餘一切諸眾生母欲生子時。身體遍痛受大苦惱。數坐數起不能自安。其菩薩母熙怡坦然身受大樂。是時摩耶夫人立地。以手執波羅叉樹枝訖。即生菩薩。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表如來得成於佛已。無疲勞倦。能拔一切煩惱諸根。割斷一切諸煩惱結。猶如截於多羅樹頭畢竟不生。無相無形無後生法。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又復一切諸眾生等生苦逼故。在於胎內。處處移動。菩薩不然。從右脅入還住右脅。在於胎內不曾移動。及欲出時從右脅生。不為眾苦之所逼切。此是菩薩未曾有事。表成佛已盡其後際。修行梵行永無有畏。常得快樂無復諸苦。
    又菩薩初從母胎右脅正念生時。放大光明悉皆遍照。此是菩薩未曾有事。表成佛已。裂破無明黑暗之網。能出明淨大智慧光。又菩薩初從右脅出已正心憶念。時菩薩母身體安常。不傷不損無瘡無痛。菩薩母身如本無異。此是菩薩未曾有法。表成佛已行於梵行。不缺不減具足不少。
    又菩薩初從母胎出時。無苦無惱安庠而起。一切諸穢不能污染。不同眾生。譬如如意琉璃之寶用於迦尸迦衣裹時。各不相染。此是菩薩未曾有法表成佛已在於世間。住於世間世希有法。世間穢濁不污不染。
    又菩薩初從母胎出時。時天帝釋將天細妙憍尸迦衣裹於自手。於先承接擎菩薩身。此是菩薩未曾有法。表成佛已。創為娑婆世界之主。大梵天王於先勸請如來說法。
    又菩薩初從右脅生時。四大天王抱持菩薩。將向母前示其母言。世大夫人今可歡喜。夫人生子既得人身。諸天猶尚歡喜讚歎。況復於人。此是菩薩未曾有法。表成佛已無量四眾皆向如來聽受於法。依如來教不違不背。又菩薩生已立在於地。仰觀於母右脅之時口作是言。我此身形從今日後不復更受。於母脅中不入胎臥。此是於我最末後身。我當作佛。此是菩薩未曾有法。表成佛已口作是言。我今生分一切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又涅槃經云。菩薩初生之時。於十方面各行七步。摩尼跋陀富那跋陀鬼神大將。執持旛蓋。振動無量無邊世界。金色晃曜彌滿虛空。難陀龍王及跋難陀。以神通力浴菩薩身。諸天形像承迎禮拜。阿私陀仙合掌恭敬。盛年捨欲如棄涕唾。不為世樂之所迷惑。出家修道樂於閑寂。為破邪見六年苦行。於諸眾生平等無二。心常在定初無散亂。相好嚴麗莊飾其身。所游之處丘墟皆平。衣服離身四寸不墮。行時直視不顧左右。所食之物物無完過。坐起之處草不動亂。為調眾生故往說法。心無憍慢。
    招福部第五
    如因果經云。太子生時。于時樹下亦生七寶七莖蓮華。大如車輪。菩薩即便墮蓮華上。無扶侍者自行七步(大善權經云。行七步者為應七覺意也)舉其右手而師子吼云。我於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勝。無量生死於今盡矣。說是語已。時四天王即以天繒接太子身置寶机上。釋提桓因手執寶蓋。大梵天王又持白佛侍立左右。難陀龍王優波難陀龍王。於虛空中吐清淨水。一溫一涼灌太子身(普曜經云。諸天釋梵雨雜名香。九龍在上而下香水。洗浴菩薩。瑞應本起經云。梵釋下侍。四天大王接菩薩身置金机上。修行本起經云。龍王兄弟。左雨溫水。右雨冷水。釋梵天衣裹菩薩身也)身黃金色三十二相。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迦維羅衛國。三千日月。萬二千天地之中央也(便有百萬億日月四百萬億天下。三千者略舉其要故知華戎之判。非易而詳。海內經云。身毒之國是軒轅氏居之。郭氏注云。天竺國也。以此而言天地中央未為其濫。後漢書云。以蔥嶺之外。稱為九夷。語其莊麗勝於中國。吳越春秋云。季子入周見章甫之服三代之樂。云吳蠻夷之國豈有此乎雖此而辨未必即地為政故當隨其時代改張。不可同於中天始末常定也)又智度論問曰。何故佛作金色。答曰。若鐵在金邊則不現。今現在金比佛在時金則不現。佛在時金比閻浮那金則不現。閻浮那金比大海中轉輪聖王道中金沙則不現。金沙比金山則不現。金山比須彌山金則不現須彌山金比三十三諸天瓔珞金則不現。三十三天瓔珞金比焰摩天金則不現。焰摩天金比兜率陀天金則不現。兜率陀天金比化自在天金則不現。化自在天金比他化自在天金則不現。他化自在天金比菩薩身色則不現。如是妙色。是名金色相。又瑞應經云。太子初生之時。天龍八部示於虛空。作天伎樂歌唄讚頌。燒香散華。雨眾天衣瓔珞繽紛不可稱數。又於樹下忽生四井八功德水。瑞應有三十四相。不可具說(略同前三十二相中說)。
    降邪部第六
    如瑞應經云。太子初生之時。是時大王即嚴四兵。共諸臣等入園。見太子奇瑞如是。一喜一懼。合掌禮諸天神。前抱太子置於七寶象輿之上。與諸群臣婇女。諸天作伎隨從入城。王未識三寶。即將太子往詣天寺。太子即入。梵天形像皆從坐起禮太子足。而語王言。大王當知。今此太子天人中尊。虛空天神皆悉禮敬。大王豈不見如是相耶。云何而令來此禮我。白淨王及諸大臣等。歎未曾有。即將太子出於天寺還入後宮。普曜經云。太子至寺說偈言。
    初生動三千 釋梵須倫神
    日月息天王 來稽頭面禮
    何有天過是 將善到其所
    超天天中天 天無比況勝
    隨俗來現此 現瑞人歡喜
    若干種奉養 過聖天中天
    於是天王釋梵四王各捨本位。尋時來下。五體投地禮菩薩足。諸天人民百千之眾默然歎吒。稱揚洪音歎未曾有。歡喜踊躍。天地大動。天雨眾華。百千伎樂不鼓自鳴。諸天形像。現其本身。禮菩薩足。則在前住。於是頌曰。
    須彌比芥子 過天龍王變
    日月禮勞耶 慧德豈禮敬
    三千界自歸 芥子比須彌
    牛跡比大海 上尊逾日月
    若能禮其尊 功福不可計
    各各得安隱 德豐無限量
    同應部第七
    如瑞應經云。當爾之時諸釋種姓亦同一日生五百男。修行本起經云。國中八萬四千長者生子悉男。八萬四千廄馬生駒。其一特異。毛色純白騣^2□貫珠。故名為蹇特。奴名闡特。
    又瑞應本起經云。奴名車匿。馬名揵陟。時王廄中象生白子馬生白駒。牛羊亦生五色羔犢。如是等類數各五百。王子青衣亦生五百蒼頭(普曜經云。五千青衣各生力士)爾時宮中五百伏藏自然發出。有諸商人從海採寶而還。各齎奇珍奉貢上王。諸瑞吉祥。當名太子為悉達。爾時八王子亦於白淨王同生太子。各懷歡喜共制好名。又佛本行經云。迦維羅閱國有八城。合有九百萬戶。調達以四月七日生。佛以四月八日生佛弟難陀以四月九日生。阿難以四月十日生。調達身長一丈五尺四寸。佛身長一丈六尺。難陀身長一丈五尺四寸。阿難身長一丈五尺三寸。其貴姓舍夷長一丈四尺。其餘國種皆長一丈三尺。菩薩外家去城八百里。姓瞿曇氏。作小王主百萬戶。名一億王。菩薩婦家姓瞿曇氏。舍夷長者名水光。其婦母名月女。有一城居近其邊。生女之時。日將欲沒。餘明照其家室內皆明。因字之為瞿夷。晉言明女。瞿夷者是太子第一夫人。其父名水光長者。太子第二夫人生羅雲者名那維檀。其父名移施長者。太子第三夫人名鹿野。其父名釋長者。以有三婦故。太子父王為立三時殿。殿有二萬婇女。三殿凡有六萬婇女。以太子當作遮迦越王故。置有六萬婇女。
    校量部第八
    如瑜伽論云。四種入胎。一正知而入不正知住出。二正知入住不正知而出。三俱能正知。四俱不正知。初謂輪王。二謂獨覺。三謂菩薩。四謂所餘有情。寶性論偈云。
    從天退入胎 現生有父母
    在家示嬰兒 習學諸伎藝
    戲樂及游行 出家行苦行
    現就外道學 降伏於天魔
    成佛轉法輪 示道入涅槃
    諸薄福眾生 不能見如來
    瑞應經云。太子四月八日夜明星出時生。又佛行讚云。於三月八日菩薩從右脅生。過去現在因果經云。二月八日夫人往毘藍尼園。見無憂華。舉右手摘。從右脅出。今謂世代既遙譯人前後。直就經文難可論辯。考求外典。如似可見。春秋云。魯莊公七年即莊王十一年。四月辛亥。恒星不現。星殞如雨。檢內外以四月為正也。
    侍養部第六(此別三部)
    述意部 養育部
    善徵部
    述意部第一
    夫神妙寂通圓智湛照。道絕於形穢之封。理畢於生滅之境。形識久絕。豈實誕於王宮。生滅已畢。寧假設於侍衛。但大聖應生本期利物。有感斯現。無幽不矚。機化萬途受說非一。或假安禪悟道。或藉慧解開襟。或示嬰孩扶持。或現乳哺資養。緣悟多種不可一例。此是誘物之能。濟俗之術也。
    養育部第二
    依佛本行經云。爾時太子既誕生適滿七日。其太子母摩耶夫人遂便命終。或有師言。摩耶夫人壽命算數唯在七日。是故命終。雖然但往昔常有是法。其菩薩生滿七日已。而菩薩母皆取命終。何以故。以諸菩薩幼年出家。母見是事其心碎裂即便命終。又薩婆多師云母見生子身體端正希奇之事。歡喜不勝即便命終。命終之後。即便往生忉利天上。時淨飯王見夫人命終之後。即便喚召釋種皆令雲集。而告之言。汝等眷屬並是國親。今是童子嬰孩失母。乳哺之寄將付囑誰。教令養育使得存活。誰能憐愍愛如己生。時有五百釋種新婦。彼等新婦各各唱言。我能養育。我能瞻看。時釋種族語彼婦言。汝等一切年少盛壯意耽色欲。不能依時養育依法慈憐。唯此摩訶波闍波提親。是童子真正姨母。是故堪能將息養育童子之身。時淨飯王即將太子。付囑姨母。而告之言。善來夫人。如是童子應當養育。善須護持。應令增長。依時澡浴。又別揀取三十二女令助養育。以八女人擬抱太子。以八女人洗浴太子。以八女人令乳太子。以八女人令其戲弄。是時摩訶波闍波提白淨飯王言。謹依王敕。不敢乖違。
    善徵部第三
    又佛本行經云。從太子出生已來。淨飯王家日日增長。一切財利金銀珍寶。二足四足無所乏少。而說偈言。
    五穀及財寶 金銀諸衣服
    或造或不造 自然得充足
    童子及慈母 乳酷酥常豐
    慈母少乳者 悉皆得盈溢
    時淨飯王所有怨讎。自然皆悉生平等心已。漸生親厚同一心意。風雨隨時無諸災雹。亦無擾亂。少種多收。一切人民如法而行。種種布施作諸功德。人無枉橫皆並歡喜。猶如天上無有差殊。以太子威德力故。如是諸事莫不成就。如偈所說。
    人世順尊教 不慳亦不惜
    無不如法行 慈心不起殺
    飢渴既得解 飲食皆充足
    一切悉歡喜 並受如天樂
    又普曜經云。菩薩生已七日。其母命終受忉利天上福相。適昇彼天。五萬梵天各執寶瓶。二萬梵魔妻手執寶縷侍菩薩母。又瑞應本起經云。菩薩本知母人之德。不堪受其禮。故因其將終而從之生。又大善權經云。生後七日其母薨。福應昇天非菩薩咎。又因果經云。太子姨母摩訶波闍波提。乳養太子如母無異。
    占相部第七(此別八重)
    述意部 敕占部
    呈恭部 現相部
    業因部 同異部
    校量部 百福部
    述意部第一
    夫至聖無方隨緣顯晦。澄神虛照。應機如響。所謂寂滅不動感而遂通。於是降神兜率之宮。垂像迦毘之域。家世則輪王遞襲。門望則聖道相因。地中三千。既殊於洛邑。國朝八萬。有逾於稽嶺。宗親藉甚孰可詳焉。縱呂工之相高帝。世謂知人。若譬私陀之視吾師。未可同日。較其優劣昇沈有異也。
    敕占部第二
    如瑞應經云。爾時白淨王令訪得五百聰明相師令占太子。相師言。是王之子乃是世間之眼。猶如真金有諸相好極為明淨。若當出家成一切種智。若在家者為轉輪聖王。領四天下。第一之最。又白王言。有一梵仙名阿私陀。具足五通在於香山。彼能為王斷於疑惑。時王心自思惟。香山途路嶮絕非人能到。當以何方請來至此。王作念時。阿私陀仙遙知其意。騰空而來為王相之。王見來已喜慰不可言。王及夫人抱太子出欲禮仙人。時仙人止王曰。此是天人三界中尊。云何而令禮於我耶。時彼仙人即起合掌禮太子足。王及夫人白仙人曰。唯願善相太子。仙人相已。忽然悲泣不能自勝。王及夫人見彼仙悲。舉身顫怖生大憂惱。如大波浪動於小船。即問仙人。我子有何不祥而悲泣耶。答言。太子相好具足無有不祥。但恨我今年壽已百二十。不久命終生無想天。不睹佛興不聞經法。故自悲耳。若有眾生具三十二相。或生非處久不明顯。此人必為轉輪聖王。若三十二相。皆得其處又復明顯。此人必成一切種智。我今觀大王太子諸相皆得其所又極明顯。是以決定知成正覺。仙人為王說此語已。辯別而退。
    又佛本行經云。大王我今自慨年耆根熟衰朽老邁。當於爾時不得睹見。失此大利。是故我今悲惋自傷。非彼不吉。即為大王。而說偈言。
    自恨我有大顛倒 不值此當得道時
    空過一生無所聞 豈非是我失大利
    我今年老根純熟 死時將至不復賒
    念此生分得遭逢 所以一喜一憂懼
    大王釋種方興盛 誕此童子福德人
    一切諸苦逼世間 此悉能令得安樂
    呈恭部第三
    依佛本行經云。是時摩耶詣童子所至已。持手抱童子頭。令向仙人擬如禮拜仙人之足。是時童子威德力故。其身自轉足向仙人。時淨飯王更復共扶。迴童子頭令拜仙人。童子力故足還自轉向彼仙人。時淨飯王復迴童子頭向仙人。還復轉足。如是至三。其阿私陀遙見童子。是時童子放常光明照觸大地。童子威德端正可喜。色純黃金頭如寶蓋。鼻直而圓修臂下垂肢節正等。無缺無減具足莊嚴。時阿私陀即從座起。白於王言。大王莫將童子聖頭迴向於我。何以故。彼頭不合頂禮我足。我頭應當頂禮彼足。復唱是言。希有希有。大人出世。最大希有。大人出世。我本從天所聞者。即此童子真實定是。如彼不異。時阿私陀整理衣服。偏袒右腎右膝著地。申其兩手抱持童子。安其頂上還復本座。本座坐已。還下童子置於膝上。
    現相部第四
    如佛本行經云。時淨飯王復白仙言。大師。我意欲令我子常在。云何方便及今幼年勿使捨我。阿私陀仙復白王言。大王。我實不能專正決定說是方便令作障礙。時淨飯王復語仙人。作如是言。大師善聽。我今當作種種方便。設方便已。不令我子從今幼稚及到盛年。不聽暫離捨我出家。阿私陀仙即問王言。大王。今者因何事故說如是語。時淨飯王報彼仙人阿私陀言。尊師當知。如我國內所有相師皆語我言。若是童子在家當作轉輪聖王。以是因緣我如是語。阿私陀仙復白王言。大王當知。彼等相師皆大妄語。何以故。如是勝相非是轉輪聖王之相。今此童子有百善相八十隨形。挺特殊好分明炳著皆悉具足。時淨飯王問仙人言。大師。何等是八十隨形好。時阿私陀具白王言(具說八十種好其文如經今依勝天王經說)故勝天王經。佛自說云。八十種好者。一無能見頂。二頂骨堅實。三額廣平正四眉高而長形如初月紺琉璃色。五目廣長。六鼻高圓直而孔不現。七耳厚廣長埵輪成就。八身堅實如那羅延。九身分不可壞。十身節堅密。十一合身迴顧猶如象王。十二身有光明。十三身調直。十四常少不老。十五身常潤澤。十六身自將衛不待他人。十七身分滿足。十八識滿足。十九容儀具足。二十威德遠震。二十一一切向不背他。二十二住處安隱不危動。二十三面門如量不大不長二十四面廣而平。二十五面圓淨如滿月。二十六無憔悴容。二十七進止如象王。二十八容儀如師子王。二十九行步如鵝王。三十頭如摩陀那果。三十一身色光悅。三十二足趺厚。三十三爪如赤銅葉。三十四行時印文現地。三十五指文莊嚴。三十六指文明了不闇。三十七手文明直。三十八手文長。三十九手文不斷。四十手足如意。四十一手足紅白色如蓮華。四十二孔門相具。四十三行步不減。四十四行步不過。四十五行步安平。四十六臍深厚狀如盤蛇團圓右轉。四十七手色青紅如孔雀項。四十八毛色潤淨。四十九身毛右靡。五十口出無上香身毛皆爾。五十一脣色赤潤如頻婆果。五十二脣潤相稱。五十三舌形薄。五十四一切樂觀。五十五隨眾生意和悅與語。五十六於一切處無非善言。五十七若見人先與語。五十八音聲不高不下。隨眾生樂。五十九說法隨眾生語言。六十說法不著。六十一等觀眾生。六十二先觀後作。六十三發一音答眾聲。六十四說法次第皆有因緣。六十五無有眾生能見相盡。六十六觀者無厭。六十七具足一切音聲。六十八顯現善色。六十九剛強之人見則調伏。恐怖者見即得安隱。七十音聲明淨。七十一身不傾動。七十二身分大。七十三身長。七十四身不染。七十五光遍身各一丈。七十六光照身而行。七十七身清淨。七十八光色潤澤猶如青珠。七十九手足滿。八十手足德字。依佛說寶女經云。於是寶女問世尊曰。如來有三十二大人之相。前世宿命行何功德。而致是相遍布于體。佛告寶女。吾往古世行無量德。合集眾行由得是相遍于身體。今粗舉要。如來之相足安平立。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堅固勸助而不退轉。未曾覆蔽他人功德故。
    如來手足而有法輪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興設若干種種施故。如來至真指纖長好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別說經義。救護眾生令無患故。如來手足生網鞔理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未曾破壞他人眷屬故。如來手足柔軟微妙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而以慧施若干種衣細軟服故。如來而有七合充滿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廣設眾施供諸乏故。如來之膝至正無節□踢如鹿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奉受經典不違失。故如來之身其陰馬藏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謹慎己身遠色欲法。故如來之身頰車充滿猶如師子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廣修淨業修行備故。
    如來至真常於胸前自然卍字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蠲除穢濁不善行故。如來肢體具足成就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施以無畏安慰人故。
    如來手臂長出於膝大人相者。乃往古世人有作事佐助勸故。
    如來身淨而無瑕疵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奉行十善無厭足故。
    如來腦戶充滿弘備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其有病者施若干種藥瞻視療故。
    如來師子出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殖眾德本具足備故。
    如來具四十齒白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志性等仁於眾生故。
    如來牙齒無有間疏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諫人諍鬥令和合故。
    如來頰牙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則以微妙意可之物而施與故。
    如來清白美好髮眉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善自護己身口心故。
    如來廣長舌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出言至誠護口之過故。
    如來亹亹大人相者。以無量福供養究竟。心行仁和與眾生願使得覆蓋故。
    如來梵聲哀戀之音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言語柔和與眾人言護口節辭。無央數人聞其所語無不悅故。
    如來瞳子如紺青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常以慈目察眾人故。
    如來之眼如月初生大人相者。乃往古世無粗暴志心性和順故。
    如來眉間白毫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咨嗟歌誦閑居之德眾行故。
    如來頂上肉髻自然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奉敬賢聖禮尊長故。
    如來肌體柔軟妙好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心念合集法品藏故。
    如來身形紫磨金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多施衣服臥具床故。
    如來之體一一毛生大人相者。乃往古世離於集會眾鬧處故。
    如來之毛上向右旋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尊敬於師受善友教稽首從故。
    如來頭髮如紺青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愍傷群黎不以刀杖而加害故。
    如來之身平正方圓無有阿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己身眾生勸化安之令定意故。
    如來之脊如大鉤鎖善有威曜巍巍之德大人相者。乃往古世為諸正覺興立形像繕修壞寺。其離散者勸使和合。施無畏懼。其諍訟者化令相順故。
    汝欲知之。吾往世時行於無量不可計會眾德之本故。如來宿世奉行如斯。乃能致此三十二大人之相也。
    如第二十二梵聲相中。依新婆沙論云。如來梵聲相。謂佛於喉藏中有妙大種。能發悅意和雅梵音。如羯羅頻迦鳥。乃發深遠雷震之聲。如帝釋鼓。如是音聲具八功德。一者深遠。二者和雅。三者分明。四者悅耳。五者入心。六者發喜。七者易了。八者無厭。
    大智度論云。如來有梵聲相。如梵天王五種聲而從口出。一甚深如雷。二清徹遠聞聞者悅樂。三入心敬愛。四諦了易解。五聽者欲聞無厭。菩薩亦有如是五種聲從口中出。迦陵毘伽聲相可愛如天鼓音深遠。
    又新婆沙論問。相是何義。答標幟義是相義。殊勝義是相義。祥瑞義是相義。問何故丈夫相唯三十二不增不減耶。脅尊者說曰。若增若減。俱亦生疑不違法相。說有三十二者。世間共許。是吉祥義。數不增減。若三十二相莊嚴佛身則於世間最勝無比。若當減者便力闕少。若更增者則為雜亂。皆非殊妙。故唯爾所三十二丈夫相也。
    又智度論問。是三十二相三業之中何業種耶。答曰。是意業非身口業。是意業利故。又六識中是意識種非五識。以五識不能分別故。
    問曰。是三十二相幾時能成種。答曰。極遲百劫。極疾九十一劫。釋迦牟尼菩薩九十一大劫行辨得三十二相。如經中言。過去久遠有佛名弗沙。時有二菩薩。一名釋迦牟尼。一名彌勒。弗沙佛欲觀釋迦牟尼菩薩心純熟未。即觀見之。知其心未純熟。而諸弟子心皆純熟。又彌勒菩薩心已純熟。而弟子未純熟。是時弗沙佛如是思惟。一人之心易可速化。眾人之心難可疾治。如是思惟竟。弗沙佛欲使釋迦菩薩疾得成佛。上雪山上入寶窟中入火禪定。是時釋迦菩薩作外道仙人上山探藥。見弗沙佛坐寶窟中入火禪定放大光明。見已心生歡喜信敬。翹一腳立叉手向佛。一心而觀目未曾瞬。七日七夜。以一偈讚佛。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界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七日七夜諦觀世尊目未曾瞬。超越九劫。於九十一劫中得阿耨菩提。釋迦菩薩貴其心思不貴多言。若更以餘偈讚佛心或散亂。是故七夜以一偈讚佛。
    問曰。何故釋迦菩薩心不純熟而弟子純熟。彌勒菩薩自心純熟而弟子不純耶。
    答曰。釋迦菩薩饒益眾生心多自為身少故。彌勒菩薩多為己身少為眾生故。
    業因部第五
    如得無垢女經云。佛言。菩薩成就四法得三十二丈夫相。何等為四。一把金散佛或散浮圖。二常以香油塗如來塔。三種種華香伎樂布施。四眷屬相隨供養和上阿闍梨等。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把金散浮圖 香油塗佛塔
    施以華香樂 敬心供養師
    行如是四法 得三十二相
    端正甚奇妙 一切功德具
    菩薩成就四法得八十種好。何等為四。一種種妙衣莊嚴法座。二供養他人心不生倦。三於法師所不作鬥亂。四教諸眾生修菩提行。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妙衣嚴法座 供養他不倦
    教眾生菩提 易得八十好
    菩薩修行此 四種功德故
    常於一切時 有勝相莊嚴
    同異部第六
    如新婆沙論。問八十隨好為在何處。答在諸相間。隨諸相轉。莊嚴佛身令極妙好。問相與隨好不相障奪耶。答不爾。相與隨好更相顯發。如林中華顯發諸樹。佛身如是相好莊嚴。又如金山眾寶雜飾。
    問菩薩所得三十二相。與輪王相有何差別。答菩薩所得四事勝。一熾盛。二分明。三圓滿。四得處。復有五事勝。一得處。二極端嚴。三文像深。四隨順勝智。五隨順離染。
    校量部第七
    佛阿毘曇經云。以一千阿僧祇世界眾生所有功德。成佛一毛孔。如是成佛一毛孔功德遍如來身毛孔功德成佛一好。如是成就八十種好功德。增為百倍。乃成如來身上一相所。成就三十二相功德。增為千倍。乃成如來額上一白毫相。以一千毫相功德。增為百倍。乃成如來一頂骨相。一切飛天所不能見頂。如是不思議清淨功德聚成就佛身。是故如來於天人中最為尊勝。
    百福部第八
    依優婆塞戒經云。佛言。菩薩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為圍繞。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則名為百種福德。善男子。一切世間所有福德。不及如來一毛功德。如來一切毛孔功德。不如一好功德。聚合八十種好功德不如一相功德。一切相功德不如白毫相功德。白毫相功德復不及無見頂相功德。是故如來成就具足無量功德。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報。
    又新婆沙論。問如契經說。佛一一相百福莊嚴。何謂百福。答此中百思名為百福。何謂百思。謂如菩薩造作增長足善住相業時。先起五十思修治身器令淨調柔。次起一思正牽引彼。後復起五十思令其圓滿。譬如農夫先治畦隴次下種子後以糞水而覆溉之。彼亦如是。如足善住相業。有如是百思莊嚴。乃至頂上烏瑟膩。砂相業亦復如是。由此故說。佛一一相百福莊嚴。問何者五十思耶。答依十業道各有五思。謂依離殺業道有五思。一離殺思。二勸道思。三讚美思四隨喜思。五迴向思。謂迴所修向菩提故。乃至正見亦爾。是名五十思。有說。依十業道各起下中上上勝上極五品善思。如雜修靜慮。有說。依十業道各起五思。一加行淨。二根本淨。三後起淨。四非尋所害。五念攝受。有說。緣佛一相起五十剎那。未曾習思相續而轉。問如是百福一一量云何。有說。若業能感轉輪王位。於四大洲自在而轉。是一福量。有說。若業能感天帝釋位。於二天眾自在而轉。是一福量。有說。若業能感他化自在天王位。於一切欲界天眾自在而轉。是一福量。有說。若業能感大梵天王位。於初靜慮及欲天眾自在而轉。是一福量。有說娑訶世界主大梵天王勸請如來轉法輪福。是一福量。問彼請佛時是欲界繫無覆無記心。云何名福。有說。彼住梵世欲來請時。先起如是善心。我當為諸有情作大饒益請佛轉法輪。爾時即名得彼梵福。此不應理。所以者何。非未作時已成就故。如是說者。彼請佛已還至梵宮。後世尊轉法輪時。地神先唱。如是展轉聲徹梵宮。梵王聞已歡喜自慶。發純淨心而生隨喜。爾時乃至成就此福。有說。世界成時。一切有情業增上力。能感三千大千世界。是一福量。有說。除近佛地菩薩。餘一切有情所有能感富樂果業。是一福量。有說。此中一一福量應以喻顯。假使一切有情皆悉生盲。有一有情以大方便令俱得眼。彼有情福。是一福量。復次假使一切有情皆飲毒藥悶亂將死。有一有情令皆除毒心得醒寤。彼有情福。是一福量。復次假使一切有情皆被縛錄臨當斷命。有一有情俱令解脫一時得命。彼有情福。是一福量。復次假使一切有情壞戒壞見。有一有情能令俱時戒見具足。彼有情福。是一福量。評曰。如是說所說皆是純淨意樂方便。讚美菩薩福量。然皆未得其實。如實義者。菩薩所起一一福量無量無邊。以菩薩三無數劫積集圓滿諸波羅蜜多已。所引思願極廣大故。唯佛能知。非餘所測。如是所說廣大量福。具足滿百莊嚴一相。展轉乃至三十二相皆具百福。佛以如是三十二百福莊嚴相及八十隨好。莊嚴其身。故於天上人中最尊最勝。
    游學部第八(此別四部)
    述意部 召師部
    捔力部 校量部
    述意部第一
    竊聞一切種智號悉達多。樹自三祇之初。獨高百劫之末。總法界而為智。竟虛空以作身。然身無不在量。極規矩之外。智無不為用。絕思議之表。不可以人事測。豈得以處所論。將啟愚夫之視聽。須示聖人之影跡。或復示。居外道。或復現作童蒙。應同類而誘凡。隨異形而化物。然後稱無上士號天中天。良由愚智潛通凡聖難測。不思議德而功莫大焉。
    召師部第二
    如佛本行經云。時淨飯王知其太子年已八歲(因果經云年至七歲)即會百官群臣宰相而告之言。卿等當知。今我化內誰最有智。智能悉通堪為太子作師。諸臣報言。大王當知。今有毘奢婆蜜多羅。善知諸論最勝最妙。如是大師堪教太子(已下略述)王即遣召而告之言。尊者大師。能教我太子一切技藝諸書論不。時蜜多報言。大王。謹依王命。我今堪能心生歡喜。即嚴五百釋。種童子前後左右。別有無量無邊童男童女。隨從太子將昇學堂。時彼大師遙見太子。威德力故不能自禁遂使其身從座忽起。屈身頂禮於太子足。禮拜起已。四面顧視生大羞慚。時蜜多羅生慚愧已。於虛空中有一天子。名曰淨妙。從兜率宮共於無量無邊最大諸天神王而常守護太子。在彼虛空。隱身不現。而說偈言。
    世間諸技藝 及餘諸經論
    此人悉能知 亦能教示他
    是勝眾生者 隨順世間故
    往昔久習來 今示從師學
    出世所有智 諸諦及諸力
    因緣所生法 生已及滅無
    一念知彼等 名色現不現
    猶尚能證知 況復諸文字
    爾時天子說此偈已。以種種華散太子上。即還本宮。爾時太子即初就學。將好最妙牛頭栴檀作於書版。純用七寶莊嚴四緣。以天種種殊特妙香塗其背上。執持至於毘奢蜜多羅阿闍梨所。而作是言。尊者闍梨教我何書(自下太子廣說書)。
    或復梵天所說之書(今婆羅門書正有十四音是)佉盧瑟吒書(隋言驢脣)富沙迦羅仙人說書(隋言華華)阿迦羅書(隋言節分)。
    瞢伽羅書(隋言吉祥)邪寐(亡毘反)尼書(隋言大秦國書)鴦瞿梨書(隋言指書)邪那尼迦書(隋言馱書)娑伽羅書(隋言牸牛)波羅婆尼書(隋言樹葉)波流沙書(隋言惡言)父與書(失譯)毘多荼書(隋言起尸)陀毘荼國書(隋云南天竺)脂羅低書(隋言形人)度其差那婆多書(隋言右旋)優波伽書(隋言嚴熾)僧佉書(隋言等計)阿婆勿陀書(隋言覆)阿□盧摩書(隋言順)毘耶寐奢羅書(隋言雜)阿陀羅多書(鳥場邊山)西瞿耶尼書(失譯)珂沙書(疏勒)脂那國書(失譯)摩那書(科斗)末茶叉羅書(中字)毘多悉底書(尺)富數波書(華)提婆書(天)那伽書(龍)夜叉書(失譯)乾闥婆書(天音聲)阿脩羅書(不飲酒)迦婁羅書(金翅鳥)緊那羅書(非人)摩□羅伽書(大蛇)彌伽遮迦書(諸獸音)迦迦婁多書(鳥音)浮摩提婆書(地居天)安多梨叉提婆書(虛空天)鬱多羅拘盧書(須彌北)逋婁婆毘提呵書(須彌東)烏差婆書(舉)膩差波書(擲)娑伽羅書(失譯)跋闍羅書(金剛)梨伽波羅低犁伽書(往復)毘棄多書(食殘)阿□浮多書(未曾有)奢娑多羅跋多書(如伏轉)伽那那跋多書(等轉)優差波跋多書(舉轉)尼差波跋多書(擲轉)波陀梨佉書(足)毘拘多羅波陀那地書(從二增上句)邪婆陀輸多羅書(增十句已上)末茶婆哂尼書(中流)梨沙耶婆多波恀比多書(諸山苦行)陀羅尼卑叉梨書(觀地)伽伽那卑麗叉尼書(觀虛空)薩蒲沙地尼山陀書(一切藥草目)沙羅僧伽何尼書(總覽)薩婆婁多書(一切種音)。
    爾時太子說是書已。復諮蜜多阿闍梨言。此書凡有六十四種。未審尊者欲教我何書。是時多羅聞於太子說是書已。內心歡喜悅豫熙怡密懷私慚。折伏貢高我慢之心。向於太子。而說偈言。
    希有清淨智慧人 善順於諸世間法
    自己該通一切論 復更來入我學堂
    如是書名我未知 其本悉皆誦持得
    是為天人大尊道 今復更欲覓於師
    夫神理無聲。因言辭以寫意。言辭無跡。緣文字以圖音。故字為言蹄。言為理筌。音義合符不可偏失。是以文字應用彌綸宇宙。雖跡繫翰墨而理契乎神。昔造書之主。凡有三人。長名曰梵。其書右行。次曰佉盧。其書左行。少者蒼頡。其書下行。梵佉盧居于天竺。黃史蒼頡在於中夏。梵佉取法於淨天。蒼頡因華於鳥跡。文書誠異傳理則同矣。仰尋先覺所說有六十四書。鹿輪轉眼筆制區分。龍鬼八部字體殊式。准梵及佉盧為世勝文。故天竺諸國謂之天書。西方寫經同祖梵文。然三十六國往往有異。譬諸中土猶有篆^8□之變體乎。安蒼頡古文沿世代變。古移為^8□。^8□遷為篆。篆改成隸。其轉易多矣。至於傍生八體。則有仙龍雲芝。二十四書則有楷奠鍼灸名實雖繁為用益尟。然原本定義。則體備於六文。適時為敏則莫要於隸法。東西之書源亦可得而略究也。
    又佛本行經云。時淨飯王復集群臣言。何處有師最便武技教我太子。諸臣報王。此處有釋名為善覺。其子名羼提提婆(隋言忍天)堪教太子兵戎法式。其所解知一切凡有二十九種。善巧妙術(已下略而不述)忍天白王。臣甚能教。王為太子欲遊戲故造一園苑。名曰勤劬。是時太子入彼苑內游戲。或令按摩。時彼五百釋種臣悉為其兒。古先一切書典教於太子。及自釋子亦如是教。又復世人積年累月。所學問者或成不成。太子能於四年之中。及餘釋種皆悉學得。通達無礙一切自在。是時忍天即為太子。而說偈言。
    汝於年幼時 安庠而學問
    不用多功力 須臾而自解
    於少日月學 勝他多年歲
    所得諸技藝 成就悉過人
    爾時太子生長王宮。孩童之時游戲未學。年滿八歲出問詣師入於學堂。從蜜多及忍天所二大尊邊。受讀諸書并一切論兵戎雜術。經歷四年至十二時。種種技能遍皆涉獵。既通達已。隨順世間悅目適心。曾於一時在勤劬園遨游射戲。自餘五百諸釋種童子。亦各在其自己園內嬉戲。時有群雁行飛虛空。是時童子提婆達多彎弓而射即著一雁。其雁被射帶箭遂墮悉達園中。時太子見彼雁帶箭被傷墮地。見已兩手安徐捧取已。跏趺安雁膝上。以妙滑左手擎持右手拔箭。即以蘇蜜封其瘡。是時提婆遣使來語太子言。我射一雁墮汝園中。宜速付來不得留彼。是時太子報使人言。雁若命終即當還汝。若不死者終不可得。時提婆達復更重遣使人語言。若死若活決須相還。我手於先善功射得。云何忽留。太子報言。我已於先攝受此雁。所以然者。自我發於菩提心來。我皆攝受一切眾生。況復此雁。而不屬我。以是因緣即便相競。聚集諸釋宿老智人判決此事。是時有一淨居諸天。變化作老宿長者。入釋會所而作是言。誰養育者即是攝受。射著之者即是放捨。時彼諸釋宿老諸人一時印可。高聲唱云。如是如是。如仁者言。此是提婆達多童子。共於太子最初搆結怨讎因緣。
    捔力部第三
    如因果經云。太子至年十歲。與兄弟捔力。與萬眷屬將欲出城。于時有一大象。當城門住。諸人皆不敢前。提婆達多以手摶頭即便躄地。難陀以足指挑擲著路傍。太子以手執象。擲著城外。還以手接不令傷損。象又還蘇。時諸人民歎未曾有。深生奇特。四遠人民百千萬億皆集來看。園中有七重金鼓銀鼓□石銅鐵等鼓。各有七牧。提婆達多最先射之。徹三金鼓。次及難陀亦徹三鼓。太子嫌弓弱。取庫內祖王一良弓。無能張者。太子在坐以手拼弓。聲悉聞城內。百千國人及虛空天子。舉聲嗟嘆。以放一箭徹過諸鼓。然後入地泉水流出。又徹過大鐵圍山。
    又佛本行經云是時太子所射之箭。天主帝釋從虛空中秉執。將向三十三天。至天上已。為此箭故於彼天中建立箭節。常以吉日諸天聚集。以諸香華供養此箭。乃至於今。諸天猶有此箭節日。又太子執箭一射。便穿七鐵豬。過七鐵豬已。彼箭入地至於黃泉。其箭所穿入地之處。即成一井。於今人民常稱箭井。又太子共諸釋種相撲。並皆臥地其體不傷。又一切釋種。一時共撲太子。太子以手觸彼皆悉倒地。爾時彼釋及諸看眾。皆生奇特之心。於上虛空。無量諸天。同以一音。而說偈言。
    十方一切世界中 所有勇健諸力士
    悉皆力敵如調達 不及太子聖一毛
    大人威德力無邊 暫以手觸皆倒地
    聖者威神力廣大 汝等云何欲比方
    假使不動須彌山 大小鐵圍甚牢固
    并及十方諸山等 一觸能碎如微塵
    鐵等強鞭金剛珠 及以諸餘一切寶
    大智力能末如粉 況復撲此少力人
    爾時諸天說此偈已。將諸種種天華散太子上。於虛空中隱身不現。時淨飯王知其太子所有技能。皆悉勝彼一切諸人。自既眼見踊躍喜歡。敕喚白象瓔珞莊飾。令太子乘。將入城內。從城門出。是時提婆城外而入。見此白象而問人言。此象誰許。欲將何處。其人報言。欲將出城。擬悉達乘欲入城內。提婆達以妒嫉故。便以左手執於象鼻。右手築額一下倒地。宛轉三匝遂即命終。白象臥地塞彼城門。眾人往來不通出入。道路填塞。不能得行。復有童子。名曰難陀。相續而來。問知事已。即以右手執彼象尾。牽取離門可行七步許。太子復問。誰牽離門。眾人言。難陀。太子言。善哉難陀。作事善也。太子思惟。彼等二人雖能示現其自氣力。但此象身甚太粗壯。於後壞爛臭熏此城門。以左手舉象。以右手承。從於空中擲置城外。越七重牆度七重塹。既擲過已。離城可有一拘盧奢。而象墮地即成大坑。乃至今者諸人相傳。名於此處為象墮坑。即此是也。爾時無量百千眾生。一時唱言。希有奇特。未曾聞見。而說偈言。
    調達築殺白象已 難陀七步牽離門
    太子手擎在虛空 如以土塊擲城外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云。爾時毘耶離大城有大力士。名曰淨威德。成就大力。閻浮提中所有眾生。無有等者。聞沙門瞿曇成就十力那羅延身。復作是念。我當往觀沙門瞿曇。何如我也。即往佛所。初睹如來得大信樂。禮如來足一心觀佛。世尊知已。心欲降伏。即告目連。汝往取吾昔菩薩時。為妙瞿夷釋種捔力時箭。目連白佛。不知何處。爾時世尊。從右足放光。照遍三千世界之下大金剛輪。箭在彼堅住。佛告目連。汝見箭不。目連白言。已見。佛告目連。汝取持來。時大目連即下至彼如屈申臂頃。一切大眾皆見其去。即便持來授與如來。佛言。此父母生力非神通力。若以神通之力。是箭即過無量無邊諸佛世界。
    校量部第四
    如集一切諸功德三昧經云。佛告目連。如一切四天王中。一切天子力。等一天王力。十天王力等三十三天中一天子力。一切三十三天中天子力。等一帝釋力。十帝釋力等焰摩天中一天子力。一切焰摩天中天子力等一焰摩天王力。十焰摩天王力等一兜率陀天中一天子力。一切兜率陀天中天子力等一兜率陀天王力。十兜率陀天王力等一化樂天中一天子力。一切化樂天中天子力等一化樂天王力。十化樂天王力等他化自在天中一天子力。一切他化自在天中天子力等一他化自在天王力。十他化自在天王力等一魔天中一天子力。一切魔天中天子力等一魔王力。十魔王力等半那羅延力。十半那羅延力等一那羅延力。十那羅延力等一大那羅延力。十大那羅延力等一百劫修行菩薩力。十百劫修行菩薩力等一千劫修行菩薩力。如是已下展轉十重加之。乃至十方千千千萬劫修行菩薩力等一無生法忍菩薩力。十無生法忍菩薩力等一十地菩薩力。十十地菩薩力等一最後身菩薩力。是故目連。菩薩成就如是力故。生便即能行於七步。若此世界佛不持者。便壞不住。何以故。菩薩當其生已行七步時。此界大地縱廣六十千由旬。菩薩生已。當下足時。便當都沒。深百千由旬。還舉足時。復當涌出百千由旬。以佛持故。令是世界不動無壞眾生無惱。最後身菩薩。始初生時。則便具有如是力。假使一切世界眾生。悉得具足垂成菩提。菩薩之力補於如來處非處智力。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不能及。得具如是十種之力。名為如來應正。遍覺。此中不明菩薩通力。若用通力。能以恒沙世界。置於足指一毛端上。擲過無邊恒沙世界。如是往來。不令眾生有於苦惱。如是神力。不可稱量。不可數知。若當如來盡現通力者。汝等聲聞尚不能信。況餘眾生。爾時淨威力士聞說菩薩父母生力。聞己驚怪身毛皆豎。生希有心憍慢皆滅。歸依三寶發無上心。
    法苑珠林卷第九
    法苑珠林卷第十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上一篇:六道篇第四之三下一篇:千佛篇第五之三

Copyright © 梦境天华站
粤ICP备08035557号
200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mst1739
Email:mst17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