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能活得那么精彩?——世界著名长寿之乡的长寿奥秘
缘
2007/12/14
首先,我们来看几个著名的小部落。
※ 哈瑞斯,是在印度与巴基斯坦北部的一个部落,由于不曾生病而且长寿而举世开名。从各地而来的科学家们群集在这个村落,想探求何以在这里疾病几乎绝迹,并且居民的寿命高达一百一十五岁以上。他们的饮食主要以全谷类、新鲜水果、蔬菜以及羊乳为主。
一位英国的将军医师,麦克葛里逊曾与哈瑞斯人一起工作过,写道:“我从不曾在这里见到过盲肠炎、大肠炎或癌症的病例。”
※ 最近,一群哈佛的医师以及研究科学家,前往伊库德山区,一处住著四百位居民的偏僻乡村,他们警讶地发现当地居民多数长寿。其中有一个人是一百二十一岁,有好几位超过一百岁。
他们对于超过七十五岁的人做了彻底的检查,其中只有两个人患有心脏病!这些村民都是纯粹的素食者。医生们称这种发现“极不寻常”,并且说:“如果在美国以同样的对象做检查,恐怕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有心脏病。”
※ 巴基斯坦的杭瑞,墨西哥的欧托米,以及美国西南部的土著,都是非肉食民族,但是他们却享有健康、活力及长寿。这些部族都享有健康活泼的身体,寿命超过一百十一岁。
如果您认为以上都是小部落,人数不够多,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请来看看世界五大长寿之乡吧。(联合国规定,长寿地区的标准是每百万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岁老人。)它们是:中国广西巴马、中国新疆和田、巴基斯坦罕萨、外高加索地区及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
※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盆地和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
在这里,90岁和10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531和74人,有3位老寿星达到了110岁以上,且是世界五大长寿乡中惟一长寿老人不断增多的地方。
记者来到甲篆乡百马村坡纳屯寿星 黄布铁 家里采访。老人已经104岁了,但每天不是去摘猪菜,就是下地干活,还做家务。他每天吃两顿,每餐吃两碗饭。老人每天早睡早起,耳不聋、眼不花,一头黑发。他常说:“每天不出去活动一下,吃饭就不香,晚上睡不好觉。”
要不是亲眼看到他麻利地摘猪菜,我们真不敢相信他的话。
此外,乐观,也是巴马长寿老人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在平安村平寒屯,我们遇到106岁的黄妈能时,她还背着小孙子。黄妈能耳聪目明,一边说话一边发出爽朗的笑声。她告诉我们,她现在五代同堂,还能记起年轻时唱的山歌。
巴马境内山多地少,即使年过90的老人在山路上依然健步如飞,爬起山来比年轻人都要快。
在巴马,我们看到的八九十岁的老人,身体看上去显得精明强干,虎虎生气,外表根本看不出任何一点衰老的迹象。
※ 新疆和田、于田县的拉依苏村,是另一个在我国境内的世界长寿之乡。最近,记者去那里进行了采访。
拉依苏村所属的拉依苏良种场场长沈勇告诉记者,拉依苏村有2400人,仅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就有16人。
在他的引领下,记者见到了3户“长寿家庭”。
记者首先来到肉孜·买买提家。据沈勇介绍,肉孜老人已有110岁,身体健朗,还能干简单的农活。肉孜老人告诉记者,他每天天黑就睡觉,清晨鸡叫就起床。眼睛虽然花了,但他每天上午还要干两个多钟头的活,今年他还帮儿子在院子里种了一亩地的棉花。老人早晨和中午喝茶、吃馕,晚上几乎不吃东西,“晚上吃饭睡不着觉。”他说。
据肉孜的大儿媳妇讲,老人喜欢吃汤汤水水的东西,爱吃玉米做的馕。
“我家的大孙子16岁啦,希望我公公能看到他重孙子的婚礼。”她说。
随后,记者见到了104岁的买提库尔班·肉孜和95岁的肉孜汗·肉孜。
他们是亲兄妹,哥哥早晨起来喜欢散步,回家时顺便把一些草放到羊圈里喂羊。
妹妹肉孜汗在50岁之前没得过什么大病,只是近几年来偶尔患上感冒。她早晨喝茶、吃馕,中午吃拌面、汤饭和馍馍,晚上吃半个馕。
※ 而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最近举办了90岁以上老人的“选美大赛”,参赛者中年龄最大的已有106岁———百岁老人选美,这可能只有在外高加索这样的长寿乡才会发生。
据统计,格鲁吉亚500多万人口中百岁寿星达2000多人,90岁以上的超过两万。
而在阿塞拜疆,上世纪80年代初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曾多达63人。
外高加索人的乐观生活态度,是他们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记者在参加当地人的婚礼时,经常发现八九十岁的长者和年轻人一起又唱又跳。如果他们自己不说,人们都猜不出他们的真实年龄。
※ 巴基斯坦的罕萨山谷,距离我国的新疆仅30多公里,4.5万罕萨人世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据记者了解,在罕萨,当地人几乎从不患病,六七十岁根本不叫老人,八九十岁仍可在地里劳作,健康地活过一百岁在这里并不算什么稀罕事。
罕萨人喜欢吃粗制面粉、奶制品、水果、青菜、薯类、芝麻等。
※ 在厄瓜多尔南部山区有一个叫比尔卡班巴的村庄。
1970年,村里一个叫米格尔·卡尔比奥的人得了眼病,有生以来第一次去看病。
这次眼病,使比尔卡班巴闻名于世,因为米格尔当时据称已活过了120岁。
据当地政府介绍,比尔卡班巴大约有5000人,其中有20多位百岁以上的老人。这个山村是公认的西半球最长寿之地。
村里有位102岁的卢西拉老太太,几年前还能在小镇的狂欢节上跳舞。在被问到为什么长寿时,她说:“我们走路走得多,到老了也要干活。”
记者了解到,比尔卡班巴人喜欢吃豆类、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等。
美国科学家尤金·佩因把这里称为“免疫岛”。
人们发现,对于饮食,五大长寿乡的饮食结构,体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
1. 虽然他们未至于如上述部落吃全素,但在主粮外,都以豆类、薯类、玉米、水果吃得多,动物食品吃得很少,比较符合健康饮食原则。例如位列五大长寿乡之冠的巴马(巴马是世界上尚健在的百岁老人最多的地区,远高于其余四乡),他们常年以素食为主,很少吃荤腥,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的宴席上才吃上点鱼肉,而所吃的肉类,也都以巴马特产的香猪肉为主(而非我们吃的那些用生长素、抗生素、化肥尿素和大量激素、安眠药打大,仅需要生长期一半就可以卖出,连养殖户自己也绝对不会吃的“猪”)。
2. 五大长寿乡的另外一个饮食结构一致性是,饭量小。据国际自然医学会调查,5个地方的人日均摄入热量1640千卡,明显低于一般人日均2400千卡的标准。这正好是现代营养学家所倡导的“七分饱”的一个有力印证。
生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体所需的热量只是想吃的1/3或者1/5,人们必须把进食量减少至少1/3,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了消化、排泄各系统大量器官的负荷,更减少了毒素的堆积。
美国科学家推论,如果人类采用“少吃”这种模式,寿命可以有望增加20-130年。可见“每餐只食七分饱”对于长寿来说是多么重要。
关于七分饱延年益寿一说,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营养学家克莱德.麦卡用小白鼠做了一个实验,对一组白鼠不提供充足的食物,只保证它们生存所必需的营养。
而对另一组白鼠则供应充足的食物,让它们自由摄食,能吃多少就吃多少。结果发现,自由摄食组的白鼠175天后骨骼就停止了生长,而限制摄食组的白鼠500天后骨骼仍在缓慢地生长。
自由摄食小组的白鼠平均寿命仅2.5年,而限制摄食组的白鼠寿命则为3-4年。
其实,古来东方的修行人,也历来就有“过午不食”之说,在这里居然得到了现代营养学的临床印证。
3. 五大长寿乡获得长寿的最重要因素是他们比较容易获得碱性体质。五大长寿乡的饮食都以谷菜为中心。豆类、薯类、五米、水果吃得多,动物食品吃得很少。其中,新疆和田与广西巴马的谷菜食率高达80%,很接近获得碱性体质的条件。(而外高加索的长寿乡除谷菜食外,其饮用水还呈微碱性)。
科学已证实,人体的酸性化是万病之源。日本医学博士柳泽文正用实验证明100%的癌症患者是酸性体质;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生物化学家 Otto Warburg 博士认为缺氧的环境使正常细胞癌变,而体液酸化是导致缺氧的主要因素。
正常人的血液、体液呈弱碱性,即血液pH值为7.35~7.45,体液的pH值为7.30~7.35,这种范围是细胞生存的最佳条件。细胞在酸性的恶劣环境下自然无法生存,造成大量死亡,人体将得病。由于人类日常饮食中,所有肉食以及米面类都属酸性,所以,可以理解现代人类病变,特别是慢性疾病皆与酸性体质有密切关系。酸就是毒,酸毒就是人类致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体体液的酸化过程即是逐渐衰老的过程,病变的过程。这是不可逆转的规律。虽然人体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肾脏等器官排泄酸性废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排酸活动的效率会不可避免的下降,特别是环境污染,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压力等造成体内酸性废物的大量积累,大大超过了人体的排泄能力。
而五大长寿乡的人们较为合理的饮食结构,比较能维持碱性体质,再加上五大乡基本都位于偏僻地区,民风淳朴,居民热情友好、乐观向上、喜欢清净,因而达至健康长寿。
那么,人类的寿命到底可以有多长呢?这事一直困扰着我们。事实上,我们可以按照目前的生物学规律研究出三种推算办法:
一是荷兰解剖学家巴丰,采用生长期测算法:哺乳动物的寿命相当于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需要15-20年,由此测定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00-175岁之间。
二是哈尔列尔等科学家采用的性成熟期测算法:哺乳动物的寿命一般应为性成熟期8-10倍。人的性成熟期为13-15岁。由此推算出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00-150岁。
三是为美国赫尔弗.利克采用细胞分裂次数与分裂周期的乘积计算法:人体细胞分裂次数为50次,分裂周期为三年,由此测定人的自然寿命应在110-150之间。
上述三种研究成果已证明,人类自然寿命至少可以活到120-150岁之间。
事实上,人类还有寿命更长的可能。据说我国著名的中药学者李清云,出生于1677年(清朝康熙十六年),死于193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九代至民国,在世256年岁,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中药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
在他100岁时(1777年)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政府的特别奖励。在他200岁的时候(1877年),仍常去大学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李清云一生娶过24个妻子,子孙满堂。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枸 煮水当茶饮。
(当时英国、法国及荷兰的医学科研工作者们听到这一消息后,便对枸杞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枸杞中含有一种没见过的维生素,便取名为“维生素X”,也称之为“驻颜维生素”。经动物实验证实,维生素X,对人及动物的脑细胞和内分泌腺有激活和新生作用。法国政府为此开始大面积种植并加强研究。)
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还研究过万名素食者,发现他们的寿命比肉食者长,得癌症者的比例低得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同盟国家封锁交通,切断了所有食物的供应线, 物质非常短缺。1917-1918年间,丹麦政府担心出现缺粮危机,要求丹麦素食协会和著名的海因德博士,设计了粮食配给计划,并禁止用谷物饲养牲畜。因为将人类可以吃的五谷转变肉类会减少90%左右的食物,非常地浪费。
丹麦全国上下吃了将近一整年的素食,之后,意外发现:丹麦人在战争时的健康增进,死亡率也降低,减少了17%。士兵们所吃的只是粗糙的面包和谷、麦片粥、马铃薯、蔬菜和奶品。
挪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也具有同样的经验。他们的肉食消耗降低,五谷和植物食物增加,导致循环系统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在为减少。后来战事结束,这里恢复了战前的饮食习惯,死亡率又快速回升到战前的水准。
如果大家希望在退休之后,不是每天拄着拐杖去医院排队领药、洗肾、化疗,而仍可以像五大长寿乡的老人们,还有好几十年的日子,可以过得那么的活力,那么的精彩,该怎么做,相信大家都明白了吧。
|